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我家第一台播放VCD的机器是三碟连放那种,当然不是连续播放,而是一次性能放三张碟片。它采用MPEG-1压缩方式来压缩图像,清晰度比录像带好多了,而且携带轻便远胜录像带,自然将录像机打入深渊。记忆中录像机都是原装进口,当时国内没有生产企业,我家那台是松下,录像带很大跟本书一样,里面是黑色磁带,也就是音乐磁带放大版。画面并不清晰,但在那个年代是大家看电影的首选媒介,当时还开了不少录像厅就跟电影院一样。录像机红火了几年,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就被新产物VCD无情取代了。

还记不记得九十年代初那个叫录像机的家用电器?

别说现在的年轻人,即便是我这个年纪的中年人也知之不多,它是属于我们父辈的看片神器。

这玩意我家也有,那时候是92年,掐指一算三十年前,整个录像机称王时代,它的普及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另一方面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对它的需求还不高。

记得有一次在家放海湾战争纪录片,以我当时年龄段自然没兴趣,但“飞毛腿”和“爱国者”让我记忆犹新。

记忆中录像机都是原装进口,当时国内没有生产企业,我家那台是松下,录像带很大跟本书一样,里面是黑色磁带,也就是音乐磁带放大版。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1)

画面并不清晰,但在那个年代是大家看电影的首选媒介,当时还开了不少录像厅就跟电影院一样。

录像机红火了几年,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就被新产物VCD无情取代了。

它采用MPEG-1压缩方式来压缩图像,清晰度比录像带好多了,而且携带轻便远胜录像带,自然将录像机打入深渊。

我家第一台播放VCD的机器是三碟连放那种,当然不是连续播放,而是一次性能放三张碟片。

机器会自动旋转,看起来挺牛逼其实真的很傻冒,经常搞不清楚想看的碟片究竟在哪个碟槽内。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2)

当时一张碟片容量在650MB-680MB,播放时间在一小时左右,但实际中能超过一小时。

《真实谎言》片长144分钟,当时分两张碟片播放,每张长达70多分钟。

在90年代末,正版VCD还是非常贵,记得需要五六十块,以当时的收入肯定是望而却步,很多人就去租碟片。

那时有个美亚碟片店,有租有卖,租一天好像是三五块钱,对于学生党来说这是最佳方式。

另一种就是盗版片,由于正版太贵,盗版非常猖獗,价格大概在十块到二十块,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质量特别好的盗版片不比正版差。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3)

那时候家庭装修还流行音响,所谓的杜比环绕那几年超级流行,电视机左右和上面再加上后面,组成了5.1声道环绕效果。

记得当年买了一张007《黄金眼》,虽是盗版但播放效果非常好,确实有环绕效果给人家庭影院的全新体验。

杜比环绕号称比肩影院效果,不少人说装了没感觉,原因其实很简单,盗版片子配不上,音响再好也白搭。

当年盗版非常牛,大街小巷很多音像店光明正大卖盗版片子,价格都差不多,谁也没觉得有问题,知识产权在那个时代还比较薄弱,什么都可以。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4)

我那时也就十七八岁,也买了很多盗版片子,几乎每周都要逛一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片。

当时还有“枪版”一说,也就是所谓在电影院里偷拍的那种,清晰度极差,只是图一个快,电影刚上映,盗版就出现,满足大家先睹为快心态。

所谓“枪版”模式,到后期DVD同样存在直到网络普及碟片消失。

当时买片子要先问老板是不是“枪版”,老板也很诚实,骗人生意可做不长。

通常过一两个月市面上才会有“高清版”出现,估计是电影下映后翻录正版碟片。

随着盗版片出现,越来越多人发现进口大品牌的影碟机无法播放这种片子,属于水土不服。

反倒是“野路子”一路畅通无阻,什么类型都能放,吃得开。加上价格优势,国产步步高、新科等品牌在那时红得很,销量超级火爆。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5)

到了九十年代末,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种DVCD,十块钱三盘,也就是三部电影。

它是VCD加强版,原理是将光盘轨道密度增加一倍,能够播放100分钟。

无论是VCD还是DVCD,众所周知都能在电脑CDROM上播放,也就是本质上属于同一类。

它的出现完全是港片杀手,大量香港电影被刻录在DVCD上,而且当年港片没有“枪版”一说,没有欧美片过渡一说。

十元三张价格亲民,当年不知道买了多少张,花了不少钱,如今几次搬家后没剩下几张。

到了二千年后,也就是二十年前,DVD多了起来,价格也便宜了很多。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6)

DVD的稳定性和画面质量都比VCD强,图像清晰度是VCD一倍以上。

必须用DVDROM播放,完全不同于曾经的产品,但那时画质并没有体现出本质区别可能跟电视机有关。

DVD可以播放两小时,而且DVD播放机一般都能兼容播放VCD,同样是国产步步高等品牌的天下。

我在大学暑假就曾经卖过碟片。当时城乡差别,市区批发价格在五块钱一张,但在郊区依然可以卖到八九块。

那年暑假有一部《十面埋伏》,上映第二天就有了片源,“枪版”DVD,我下午进货晚上卖光,进得太少,钞票在招手我却没办法。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7)

说白了就是赚个差价,也是碟片年代最后的疯狂了。

2005年后,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宽带上网成了所有人选择,看电影可以直接下载,迅雷和BT成了主流,不用花钱就能看谁不愿意?

遭受到冲击,碟片市场一蹶不振,从此便日薄西山,原本到处都是的音像店渐渐消失,美亚也成了昨日黄花。

如今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都是数字化,实体音像店成了记忆,影迷的观影方式也彻底发生改变。

硬盘不支持网络录像机(从录像机到网络)(8)

除了走进电影院,碟片早就是过去式,手机和电脑才是主流,网络电影成了新一代方式,不进院线直接在收费软件上播放以此赚钱。

剩下的几张碟片如今更像是收藏品,年轻人或许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它代表着一个时期,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影迷当年看片的劲头。

年轻人可能难以想象,太远古了,是在说故事吗?

好吧,这是真实存在,只能说时代的变化一切都变了,如今都是记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