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冲刺生物如何备考(西安中学教师田子琳)
百日冲刺生物如何备考(西安中学教师田子琳)疫情当下,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期待就是疫苗成功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疫苗的作用原理和类型也可作为很好的考察素材。疫苗的最有效结构即病毒的抗原结构。通过注射疫苗,人体即可产生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真正的病毒时,就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最终快速消灭病毒。比如75%的酒精可以杀灭病毒,原理就是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病毒失去侵染能力。这个实例还可以往两个方向去深入:第一,病毒的结构中含有蛋白质,还含有什么其他成分呢?病毒可否根据成分来进行分类呢?常见病毒都是哪些类型?简而言之就是对病毒结构和分类的考察,如2018年全国Ⅱ卷第5题就考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分类与结构。第二,还可从75%酒精联系生物课本中的各类实验,归纳不同浓度酒精的作用:无水乙醇可以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95%的酒精可以配制解离液以及冲洗卡诺氏液,75%的
田子琳田子琳,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硕士,就职于陕西省西安中学。
2020年开年很不太平,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华夏大地上人人都在尽自己全力为战疫负起责任,原本平静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三的学生和老师们先是停课不停学,在电脑前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到了三月底终于慎之又慎地复课了,又迎来了高考延期的重磅炸弹,一时间学生们的备考状态都受到了冲击。高考推迟一个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备考技能,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牢牢把握这多出来的“黄金月”,让学生的努力最终能在试卷上得以呈现。在最后冲刺的路上,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各位分享。
一 扎实回归课本 深挖教材细节
考前复习,课本上的东西永远都是基础。在带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求学生不但要熟记黑体字概念部分,且要对正文进行通读和理解,把握关键词句;甚至课本侧栏的“本节聚焦”、“问题探讨”、“知识链接”;还得重视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中的习题和课后练习题,这些都是高考题的素材来源。
以2019年全国Ⅱ卷为例,其31题第一问:“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_________。”这道题其实就是就是对必修三课本94页正文中能量流动过程描述的考察。再如32题遗传题,既是课本第10页图1—8和图1—9所体现的“9:3:3:1”比例的变式题,又能体现出课本13页课后题第二题的相同思路 均为逆推类题目。也就是说,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朗读教材,需要我们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去解读教材,教会学生在课本内容中见微知著,在脑海中建立知识地图,在题目中洞察所考察的知识点。
二 联系时事热点 重视“病毒”考点
病毒相关内容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很好体现。在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当下,病毒类题目很可能会在今年高考题中体现。在备考过程中,建议从病毒结构、病毒复制过程、人体免疫反应、传播和预防这四个方面去入手;也要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新冠病毒的相关特性,很多东西都可以展开成为考题素材。
比如75%的酒精可以杀灭病毒,原理就是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病毒失去侵染能力。这个实例还可以往两个方向去深入:第一,病毒的结构中含有蛋白质,还含有什么其他成分呢?病毒可否根据成分来进行分类呢?常见病毒都是哪些类型?简而言之就是对病毒结构和分类的考察,如2018年全国Ⅱ卷第5题就考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分类与结构。第二,还可从75%酒精联系生物课本中的各类实验,归纳不同浓度酒精的作用:无水乙醇可以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95%的酒精可以配制解离液以及冲洗卡诺氏液,75%的酒精往往用来杀菌消毒以及土壤小动物的杀死和固定,50%的酒精用来洗去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的浮色等等。
疫情当下,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期待就是疫苗成功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疫苗的作用原理和类型也可作为很好的考察素材。疫苗的最有效结构即病毒的抗原结构。通过注射疫苗,人体即可产生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真正的病毒时,就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最终快速消灭病毒。
根据处理手段的不同,疫苗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目前我国和美国率先进入人体实验的新冠疫苗分别是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即将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植入较弱的腺病毒,重组为一个能引发免疫的新病毒。核酸疫苗的操作流程类似于体内基因治疗,只不过注入人体的重组质粒上的目的基因为病毒的抗原基因,最终转化成功的人体细胞内自己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从而引发免疫。
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敏锐地抓住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相关内容,参与社会讨论并进一步应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和规范其行为,并能做正确知识的传播者,这也恰恰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在最后的几十天里,教学过程中还需重视各省市最新模考题目中的最新热点素材,联系课本基础,引导学生透彻分析。
三 强训重点题型 总结答题套路
考场上解题讲究的就是“稳、准、狠”,而学生们做起来较为耗时的图表信息题、实验设计题以及近几年明显增多的大型信息题等恰恰就是在考前需要通过强化训练来增加熟练度的关键题目。学生多练的同时,教师要对题目进行精讲,在习题课上尤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重视长句应答题,规范语言表述。
在平时的阅卷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术语的准确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但近年来高考全国卷频繁出现的实验设计类题目对学生的准确表达有很高的要求。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当堂进行合理规范非常有必要。
2.学会分析和设计实验,总结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思路。
探究实验类试题拿到手一般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再找准实验原理,随后在题干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教师在讲题过程中应教给学生这些解题的一般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流利地对题目迅速进行分析。实验设计类题目和分析类题目应渗透实验设计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等。
3.善于分析处理各类题干信息。
近几年高考愈加注重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题目中给予信息的类型较多,如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函数图信息、流程图信息等等。在讲解题目过程中,务必在引导学生抓取关键信息之后,再提醒学生总结此类信息的一般处理办法。如曲线图应先确定横纵坐标,厘清曲线关键点的含义;再如流程图类应把握因果关系,梳理箭头前后的物质或相应事件之间是促进还是抑制关系等。
4.紧扣核心概念,多角度剖析延伸。
高考题是非常好的核心概念讲解素材。如2019年全国Ⅰ卷第1题,将“细胞凋亡”这个概念分别从实质、实例、与坏死的区别等多方面进行了辨析。在对真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明确题目呈现出的思维误区,还需进一步联系课本基础知识、历年相关考题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如该题C选项:“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被什么细胞通过什么过程清除的呢?这个过程为什么是细胞凋亡?被病毒的细胞如果未被清除而是在释放子代病毒的过程中死亡,又属于什么过程?通过一系列延伸,让学生既回顾了免疫学相关过程,又进一步辨析了易混概念。
四 稳定复习备考心态 看淡成绩重视内容
大考将近,小考不断。二轮复习以来各学校的考试都非常频繁,而名次又是绝大多数学生头上的一把刀,让他们的心情起伏不定。越是临近高考,则越需为学生减轻成绩的压力,让他们把名次带来的焦虑淡化一些,把焦点放在每次考试呈现出的问题上。只有脚踏实地地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真正地改善心态,形成正反馈,让冲刺的过程是有目标且有动力的奋斗过程。教师也需调节自己的心态,多多鼓励学生的细微进步,让学生有信心,有行动,也能看到点滴的收获,最终对高考抱有期待。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场十二年的马拉松,即将抵达终点的时候跑道被拉长了一个月,疲惫和松懈等负面情绪必然会滋长。此时作为老师的我们,须给学生打剂强心针,喝碗热鸡汤。也让我们教师自己做好计划,再拼一把,期待莘莘学子们走出考场时无悔的笑脸!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