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沙滩文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都拼图)

金沙滩文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都拼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中寻找源头活水,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5月14日,30余名在蓉香港青年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参观探访、参与定制手工等活动探秘古蜀文明。在成都读大学的香港青年吴俊杰表示:“我仿佛听见了来自3000年前的声音,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和精神信仰令人震撼。”2022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正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这已不是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安排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

金沙滩文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都拼图)(1)

“四川古蜀文明特展”走进意大利

金沙滩文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都拼图)(2)

文物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

金沙滩文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都拼图)(3)

朱章义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跃动着民族的根脉。文明探源,追问“何以中国”,重思“何谓文明”。

2022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正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这已不是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安排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其中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目标直指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学科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研究古代文明的大型综合研究项目。20多个学科、约400位学者接续努力,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离不开古蜀这块拼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直言,“三星堆文化和在其之后兴盛起来的金沙·十二桥文化共同构成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星空中十分璀璨的一颗星。”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带领的金沙团队,参与了金沙遗址从发掘到研究阐释、传承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文明探源,成都一直在贡献着不可或缺的智慧和力量。

5月14日,30余名在蓉香港青年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参观探访、参与定制手工等活动探秘古蜀文明。在成都读大学的香港青年吴俊杰表示:“我仿佛听见了来自3000年前的声音,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和精神信仰令人震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中寻找源头活水,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追根溯源 成都考古人“玉”见古蜀文明

中国人自古爱玉,而中华大地的玉器是从哪里来的呢?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了数量庞大的玉礼器群,这些古蜀玉器群玉料如何?来自哪里?有哪些材质特征?回答清楚这些疑问,就能帮助理清中国各地区文明之间交流互动、汇聚融合的脉络,认识各地区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十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玉器研究专家王方多次带领金沙团队,联合多学科对古代玉料进行检测鉴别。他们发现,三星堆和金沙的玉器绝大多数在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性。或许,这些玉器来自同一玉矿,那又如何解释这些玉器器形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高度相似的情况?

为了搞清这一谜团,金沙团队进一步利用室温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鉴定方法,对玉料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观察和化验。为更加准确地分析玉料成分,他们引入地质学的仪器和技术鉴定方法,利用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油浸法、X光照相分析等手段对三星堆和金沙玉器进行全面研究。

“经过大量的测试比对,我们惊喜地发现,三星堆、金沙遗址内出土的部分玉石器,在表观特征方面与汶川龙溪玉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王方告诉记者,成都平原西北部山区,特别是汶川县龙溪乡一带,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是古蜀时期透闪石玉器的首要索源地。

王方将她多年的研究成果编写为万字论文《古蜀玉器简论》,被收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等编著的《玉文化论丛4》中。在论文中,王方率先提出“古蜀玉器”这一个学术概念,把三星堆、金沙玉器纳入同一体系进行思考观察,赢得了考古业界的高度肯定。当她收到这部著作时,王方已从青春年华步入中年。光阴荏苒,王方倍感欣慰和自豪。

如今,王方与金沙团队一起,展开了对古蜀玉器与全国其他地方玉器玉料的比较研究。他们认为,古蜀玉器在形制上与中原地区玉器有着相似之处,古蜀人与中原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在工艺水平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高度。

2022年7月,王巍在人民日报刊登长文《读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列举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成果,文章说,中华大地各个区域之间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发生了交流,为各地文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为这一研究成果,王方等考古人已经奋斗了多年。

文化传承 现代人领略3000年前恢宏场景

2021年1月,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推出“考古时空门”的裸眼3D数字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一张从墙面蔓延到脚下的高清折叠屏前,感受三千年前古摸底河的潺潺流水,领略古蜀人滨河祭祀的恢宏场景。项目推出的第一天就十分火爆,这一刻,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科技信息部工作人员王瑶内心充满了自豪:“看到年轻人乐此不疲地穿越‘时空门’,我比自己玩还高兴。”

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如何传播,是摆在新时代考古文博人面前的一道课题。利用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2014年,金沙团队首先从大量史料中选取了相对容易呈现的祭祀场景进行复原。为了真实还原古蜀时期的环境风貌,金沙团队邀请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质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参与设计。同时,团队在几个月时间内学习了VR、AR、高清卫星影像、三维动态互动等相关知识,厘清了沉浸式观展的实现路径。

2014年至今,博物馆相继推出手机端多语种微服务平台、“再现金沙”VR眼镜、知识驿站、“考古时空门”虚拟漫游等沉浸式观展项目,构建了博物馆的沉浸式观展体系。

十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已接待近1500万人次。“考古时空门”从2021年推出至今,已有150万人次进行了体验,其中主要为青少年群体。来自广州的大学生张丽芳与同学反复感受了“考古时空门”的神奇之后,连连赞叹不虚此行:“这个项目太有意思了!实景与虚拟文物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历史也能这么有趣!”

文明交流 “太阳神鸟”技艺超越玛雅金器

2018年12月,金沙遗址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214件古代中美洲艺术精品。随之而来的,还有专门研究玛雅文明的国际学者——这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同行首次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玛雅文明与古蜀文明相隔万里,却不可思议地有诸多相似之处。不同肤色语言的学者会聚一堂,共同研讨这些话题。

展厅里,墨西哥乌斯马尔博物馆馆长何塞在太阳神鸟前驻足良久。他告诉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玛雅文化中也有金器,但并不是纯金的,因为纯金的器物很难打造和保存,所以玛雅人在打造金器时会加入其他的材料。”朱章义告诉何塞,太阳神鸟金饰的含金量达94.2%、厚度仅有0.02厘米,何塞当即睁大眼睛:“太不可思议了!”

罗马当地时间2019年3月25日下午6点半,来自中国四川的古蜀青铜人头像投映在罗马图拉真市场及帝国广场博物馆的墙上。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建筑,在华灯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华美壮丽。“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带着众多“国宝”走向海外,在当地引发观展热潮。在7个月的时间内,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了帝国广场博物馆参观。

不管是青铜纵目面具,还是耀眼夺目的金杖,抑或是纹饰精美的鱼形玉璋面前,都围满了好奇的观众。“超越想象的青铜面具!我仿佛能听到它诉说的故事!”“四川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欧洲人民对中国文明的喜爱与向往。

看到这一幕,展览策展人、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激动中透着自豪,她对前来采访的意大利记者们说:“我们完成了一次世界语境下的文明对话,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刻产生了奇妙的火花。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最终可以超越民族、地域、文化、语言和时间而抵达人心。”

【对话】

金沙遗址为成都找到了历史根源

记者:成都金沙遗址同时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您有何感受?

朱章义:从上世纪至本世纪初,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让古蜀国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考古资料显示,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船棺遗址共同勾勒了古蜀文明从起源、发展到消亡的大体过程,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启动后,至今已经走过20个春秋。作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发掘的参与者,我与有荣焉。

2010年,金沙遗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太阳神鸟”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2012年,金沙遗址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4年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2020年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我认为馆长的角色就是看门人、讲解员、组织者、研究者四位一体。

记者:考古遗址的保护是世界难题。金沙遗址博物馆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呢?

朱章义: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和文物,金沙遗址博物馆首先对25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资料,如图纸、照片进行数字化;完成了76件三维数据采集、2976件 (套)文物高清图拍摄;遗迹馆7688平方米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

其次,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建立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站”。监测范围包括考古发掘展示区、展厅、珍贵文物展柜内、文物库房。监测指标有温湿度、光照紫外强度、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遗迹馆还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地铁震动。此外,还有主动调控的措施:在柜内安装了无水调湿机,控制展柜内的相对湿度,可以进行平稳加湿和除湿,防止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给文物带来的损害。

通过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综合管理平台,管理者可以对文物保护环境的监测指标进行实时信息监测、储存、分析、评估、预警、查询、管理决策,可实现远程操控。

记者:随着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的深入,三星堆与金沙越来越多的相似文物接连不断出现,给金沙团队带来新的研究素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朱章义:金沙遗址被誉为“中国进入21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其最关键的价值是解开了三星堆的去向之谜,并为成都找到了历史根源,完善了四川先秦考古学的文化序列。目前看来,三星堆几个祭祀坑的年代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与金沙遗址的年代重合。金沙遗址一号坑的器物埋藏方式和三星堆1、2、3、4、7、8号坑非常相似。如果金沙遗址一号坑可以再次深入发掘,或许更能够直观看到两个遗址之间的相似性。

【记者手记】

金箔闪耀星空

金乌负日,生生不息。

这片厚度仅0.02厘米的太阳神鸟金箔,其发掘出土的过程,至今令朱章义馆长拍案称奇,风吹日晒二十余天、历经多次挖掘回填夯打却毫发未损。这恰似一种文化的隐喻,古蜀文明历千年而金光不朽,至今仍星光熠熠,璀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星空。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今天,太阳神鸟不仅静静地陈列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厅里,还绘在日夜飞驰的地铁上、铸在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上,既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更沉淀着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太阳神鸟不仅被选中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还幻化为天府国际机场、东安湖体育中心,一个从成都走向世界、一个在成都欢迎世界,更乘坐着神舟六号飞船翱翔太空……金箔虽薄、厚度无限,既是成都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全人类的。

太阳神鸟从金沙走向世界的过程,同样是世界对中华文明认识逐步清晰的过程。这十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文明之光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风”“中国情”……在这些闪亮的日子里,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不是宏观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沉淀在我们脚下的土地、流淌于我们沸腾的血液,更不由自主地流露在这座城市、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更加自信昂扬的脸庞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段祯 王嘉 吴雅婷 卢星宇 刘金陈 制图 江蕊松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大事记

2002年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立项。

2012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2018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201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得到了世界公认。

2022年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02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在《人民日报》撰文详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成果,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