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与另外两大巨头相比,周黑鸭在门店扩张上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周黑鸭共开设了2781间门店,而同期煌上煌已开店4281间,绝味食品更是以13714间问鼎卤味市场。2021年,周黑鸭业绩比上年回暖,实现营收28.70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增长126.4%。周黑鸭在2021年年报里除了表示疫情好转、消费恢复等原因外,还特地强调了公司推进的“直营 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带来的突破。数据显示,在2021年,周黑鸭自营门店营收同比增加11.0%,特许渠道营收同比增加322.4%,达5.92亿元。对此,周黑鸭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全国范围内多地实施严格防控措施,人流锐减导致门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同时,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上半年成本端压力增加,以及汇兑损失增加,使得本集团利润端受到较大冲击。但实际上,根据公司财报,周黑鸭在上市之后

【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鸭脖三巨头业绩集体跳水# 卖鸭脖的“卤味三巨头”,开始“卖不动了”。周黑鸭、绝味和煌上煌,已经占据了卤味市场的头部位置很久了。但现在,它们的增长都逐渐摸到了天花板。当鸭子在卤味市场的位置面对挑战,卤味江湖的格局,也即将改变了。
周黑鸭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下滑90%,绝味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则预计最高同比降幅超82%。而暂未公布半年业绩的煌上煌,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5.57%。鸭脖之外,年轻人们开始热衷于“万物皆可卤”。卤味江湖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1)

鸭脖三巨头“失速”

在庞大而又分散的卤味市场上,已经上市的“三巨头”一直把持着头部位置。但现在,它们赖以起家的“鸭脖子”,却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

周黑鸭号称“鸭脖贵族”,但今年上半年,它的预计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预计获得净利润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而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滑超90%。此外,公司预计同期总收入为11.62亿元,同比下降20%左右。

对此,周黑鸭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全国范围内多地实施严格防控措施,人流锐减导致门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同时,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上半年成本端压力增加,以及汇兑损失增加,使得本集团利润端受到较大冲击。

但实际上,根据公司财报,周黑鸭在上市之后,其营收和净利就开始逐年下滑。2017年至2020年,周黑鸭分别实现营收32.49亿元、32.12亿元、31.86亿元、21.8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7.62亿元、5.40亿元、4.07亿元、1.51亿元。尤其是在2020年,周黑鸭的营收增速为-31.53%,净利润增速为-62.89%。

虽然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食品均以售卖鸭货类产品为主,但是三者的商业模式却有所差异。不同于煌上煌、绝味食品以加盟模式为主扩张,周黑鸭一开始坚持的是自营高端化的发展策略,门店数量较少。也因此,在2018年,刚上市一年的的绝味食品净利润就反超了周黑鸭。受此影响,周黑鸭在2019年年底开始开放加盟。

2021年,周黑鸭业绩比上年回暖,实现营收28.70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增长126.4%。周黑鸭在2021年年报里除了表示疫情好转、消费恢复等原因外,还特地强调了公司推进的“直营 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带来的突破。数据显示,在2021年,周黑鸭自营门店营收同比增加11.0%,特许渠道营收同比增加322.4%,达5.92亿元。

与另外两大巨头相比,周黑鸭在门店扩张上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周黑鸭共开设了2781间门店,而同期煌上煌已开店4281间,绝味食品更是以13714间问鼎卤味市场。

不过,走“高端”路线的周黑鸭,客单价也相对较高。据悉,煌上煌和绝味食品的客单价在25元至35元,而周黑鸭的客单价则达到了40元至60元。这也提高了周黑鸭的毛利率。以近三年为例,2019年至2021年,周黑鸭的毛利率分别为56.54%、55.47%、57.78%,绝味食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3.95%、33.48%、31.68%,煌上煌的毛利率分别37.59%、37.80%、33%。

现在,周黑鸭在上半年业绩再次遭遇了“滑铁卢”。但是,不仅坚持了多年自营高端化发展策略的周黑鸭业绩下滑,凭借加盟模式拿下万家门店、夺得“卤味一哥”称号的绝味食品,日子也“不好过”了。

根据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预计实现营收32亿元~34亿元,同比增长1.78%~8.14%;但同时,绝味食品“增收不增利”,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0万元至1.1亿元,同比下降78.08%~82.07%。

此外,绝味食品在上市后,即便营收和净利在逐年增长,但其毛利率却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分别实现营收38.50亿元、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6.41亿元、8.01亿元、7.01亿元、9.81亿元。绝味食品在上市后,即便营收在逐年增长,但其毛利率却逐年下降。

在2020年,绝味食品的净利润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下滑幅度超过12%。也是在这一年,在上市三年限售期解禁后,绝味食品的股东大规模减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绝味食品依托整个门店扩张的红利,但是门店扩张到一定的天花板后,整体营收就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加盟店越多,物流成本的管理也会加大整体毛利率的消耗,加盟商越多,要让给加盟商的利润就越大,因此它的毛利率也很低。”

对于上半年业绩,绝味食品表示,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公司部分工厂及门店暂停生产、营业,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费用的上涨及给予加盟商补贴费用导致利润同比减少。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它们的利润下滑,也不仅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从线下门店客流量大幅减少来看,疫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业绩,“但是这和目前整个卤味市场的发展也有关系,三家鸭脖巨头的增长已经有了疲态,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

鸭脖巨头们,即使仍在加速开店,也已经带不动利润增长了。

鸭脖为什么不香了?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2)

这两天“为什么现在人们不吃海底捞了”、“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冲上热搜,整体看下来大家的回复主要集中在两块:太贵和没钱。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3)

为什么都喜欢吃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4)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一边是涨价的商家,另一边是没钱消费的消费者,谁还去吃?

拿我们小区附近新开的“绝味鸭脖”举例,开业这几天搞全场5折的活动,据买东西出来的邻居反馈价格不对啊,她回家仔细拿着海报和账单对比计算后才发现,所谓的5折是先涨价再打折后的价格,除了鸭脖外其他提价都很夸张,尤其是鸭舌算下来200多一斤,她在群里说“难怪买了4样,每样都不多就花了200多。”可见,价格真是贵得离谱了。

其实,除了涨价和不消费外,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预期变了,而商家对生意好的预期没变甚至还增加了,再加上成本的上升,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消费者和商家预期的背离,共同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01 疫情下的预期降低,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

还记得2020年刚有疫情那会儿,大家对那一年的预期极低,很多人选择了节衣缩食,还有的企业主选择缩减规模应对疫情。

但到了20年下半年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疫情开始好转,本来已经被降低的预期又被拉起来,人们认为过了这一年我们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

到了21年,疫情虽有零星爆发但总体可控,多数人的生活不受影响,大家的心态又从预期低落恢复到有信心,人们的生活基本回到了疫情前——该吃吃该喝喝,该旅游旅游,有的企业主也开始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肉眼可见的一片向好。

这一变化充分反应了环境和事件对人心态的影响,当正向发展高于预期时,人们自然相信未来越来越好。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2022年疫情或许结束的关键时刻又被它闷头一棍,这次不仅来得急还来得猛,猛到直接摧毁人的信心,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正常生活。与此同时,原材料涨价、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在着大家的信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安全感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能把握住的只有眼下,既要考虑当下的生活还要为未来准备,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除了一门心思搞钱开源外,节流省钱就成了另一条路。

收入下行是真的,比收入下行更可怕的害怕未来收入更低或是没有收入。既然预期这么差且外界环境又无力改变时,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惯。

就好比5年前房子很贵的那会儿,很多人掏空六个钱包只为凑够首付买房,但现在呢?房价下跌明明便宜了买的人却少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预期变了,怕买了又跌甚至买了交不了房。这是人性的现实,也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

02 消费降级下的羊群效应,我们都是社会下的个体,行为也都受他人影响

记得好像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降级”一词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成为一股风潮,很多网友都晒出自己消费降级的成果,有不再买衣服的,有开始不点外卖自己买菜省钱的,在如此氛围的渲染下,选择“消费降级”的人越来越多。

我看到过最详尽的“降级”来自于一些人专门拍自己一天花费多少钱比之前省了多少钱的节俭生活,随后又是可见的跟风,随处可见。

这样的跟风行为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是群体性的,哪怕一个人一直标榜自己是特立独行派,患有社恐,但仍逃离不了这滩大池水。

一个人消费降级没什么,但一群人消费降级事儿就不小,就好比《局外人》里作者对母亲的离世很难过也很痛苦,但只因他没有表现出人们认为的那种悲伤如痛哭流涕、生不如死,便主观极端地认为他是个无情又冷漠的人,哪怕他什么都没做,所有人都愿意相信他做了,就连支持他的人也开始倒戈,犹豫怀疑自己认识的他是个烂人。

这就是我们人人都无法逃开的从众心理,因为只有生活在群体里才不会被剔除。

一边是高喊消费降级,都想省钱的消费者,另一边是预期继续保持高业绩的企业,两者能殊途同归吗?

话又说出来,黎明前的黑暗最渗人,坏到了极点有还能坏到哪里去?期待光亮照进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