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大稀世玉(乾隆时期的五大琢玉成就)
乾隆十大稀世玉(乾隆时期的五大琢玉成就)当时为了制作一件玉器,特别是大型玉器,往往不惜工本、人力和时间,有的竟动用数千人、耗时十年之久。所造大件玉器数量不仅达十件之多,而且每件的重量也远远超过了渎山大玉海,最重者竟达万余斤。大禹治水图玉山(局部)渎山大玉海而清代随着对新疆产玉地的控制,大块山料玉的开采及长途运送大块玉料方法的解决,以及在前人制玉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琢玉技术,使得制作大型玉器成为可能。加之乾隆等皇帝对玉器的特殊喜好,使得制作大型玉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琢玉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玉器制作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重型玉器增多。在中国琢玉史上,琢玉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大型玉器的制作。茂陵出土的西汉玉铺首,重十几公斤,是当时所知最重的玉器。
西汉玉兽面纹铺首
宋末元初制成的渎山大玉海重达数千公斤,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件大型玉器,是当时琢玉技术达到高水平和取得新成就的标志。但渎山大玉海仅是当时唯一的一件大型玉器,因此就整个时代的制作水平而言,只能算是个例。
渎山大玉海
而清代随着对新疆产玉地的控制,大块山料玉的开采及长途运送大块玉料方法的解决,以及在前人制玉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琢玉技术,使得制作大型玉器成为可能。加之乾隆等皇帝对玉器的特殊喜好,使得制作大型玉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局部)
当时为了制作一件玉器,特别是大型玉器,往往不惜工本、人力和时间,有的竟动用数千人、耗时十年之久。所造大件玉器数量不仅达十件之多,而且每件的重量也远远超过了渎山大玉海,最重者竟达万余斤。
白玉赤壁景色山子
其次,出现了精细异常的“乾隆工”。据清宫档案资料看,清代玉器的价格是按重量计,故所造玉器大多较厚重质朴和依玉料大小而随形设计制造的,避免因减少多余玉料而减轻器物的重量。
瓜棱型羊首流玉执壶
当雕琢出所要表现的各种题材效果后,均不再在镂空处或浮雕出的纹图上加精细的磨琢,因此当人们用手触摸玉器时,往往有钝刃割手之感,而不像明代玉器那样圆润平滑。
松马玉鼻烟壶
乾隆时期,因琢玉砂来料地多,有的硬度增大,甚至用人工造的金刚砂(当时称“火炼片”) 故琢磨抛光的玉器明显地比此前任何时期都莹润、平滑 肉眼很难看出琢制玉器地子时留下的所谓“麻地”琢痕。
“玉质金心”玉佩
这种精细的磨抛效果,与乾隆之前玉器上镂空处和浮雕纹图多不再加工精磨的情况形成明显的反差 使人感到它们似不是一个时期,或出自一人之手的作品。凡此作品,被今人誉为“乾隆工”玉器。
白玉杯盘
再次,镂雕技术有了明显进步。以往用镂雕法仅表现在片状玉器及立雕小件玉器上。当时的镂空花熏和碗等器物说明,镂雕玉器出现大型化的态势,而且雕造难度极大,这标志着镂雕技术的成熟。镂雕器皿在技术上代表了极高的琢玉水平 在艺术上也有着较强的视觉效果。
但素以作器必求精致、华丽的乾隆帝,却多次以费工费时为理由表示反对和制止,并称其破坏了玉质本身的自然温润之美。
镂雕碧玉花熏
清代玉器中也有保留玉料皮色的做法,有些玉器还人为地做上玉璞皮色,想以此来增加玉石的天然质感。恰到好处地利用原玉璞皮色,别有一番美感。
如北京故官博物院藏一件桐荫仕女图玉山子就是利用原玉皮的橙黄色,巧妙地作廷元中的山石住从,使这件用做碗后剩余的残料做的玉器形色备至、生动逼真,有巧夺天工之妙。乾隆见后,为之欣喜若狂,特题诗称颂。但人为地做上玉璞皮色,使原本纯净的玉料加上杂色,不仅未使其增色,还给人一种多此一举之感。
桐荫仕女图玉山子
清代玉器工艺大都是承袭前代,但也有从外引进的。清代中期,痕都斯坦玉器(据考为今巴基斯坦地区制作的玉器)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在丝绸之路上形成新的“玉器之路”。今原清宫收藏及散失在各博物馆的所谓痕都斯坦玉器,几乎全是当时产品。
痕都斯坦式玉扁瓶
痕都斯坦玉器的特点是身轻体薄,纹图多以花果枝叶为主,并用浅浮雕手法而为,与当时的中国产玉器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玉器颇得清乾隆帝弘历的喜欢,为之多次题诗,并命玉工琢刻在痕都斯坦玉器上,加以颂扬。为此,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一个西番作来仿造痕都斯坦玉器,供帝王宫室用。
痕都斯坦式玉杯
西番作仿制的痕都斯坦玉器表面看来有形似之感,但与原作还是有差别,最主要的是无法逼真地模仿痕都斯坦玉器薄如纸的效果。此外,那种浅浮雕纹图用肉眼看很明显,但用手触摸又没感觉的效果,也让仿作者望尘莫及。不过,尽管仿痕玉器有这些不足,但与清中期的自产玉器又有所区别,故它们可以说是介于中西两者之间的特殊产品,是清中期玉器制作的又一新现象。
更多玉器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杨震华《古玉鉴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