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藏兵洞是哪里(那山.那洞.那兵)

藏兵洞是哪里(那山.那洞.那兵)最后,是这段边界线。这是我国唯一的一段有两条边界线的地方。每次领导来视察,如果提出要看边界线的话,徐方亮都要领着他们爬上山顶,然后把这两条边界线指给领导们看,在他的所指的方向,赫然展现两条用整齐的防火隔离带作为的边界线,而让领导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边界线我方一侧的界碑旁,竟然耸立着一座俄方钢铁结构的边防观察哨。其实,这两条边界线一条是老边界线,一条是新的现在的边界线,原来,在1990年以前,这段边界线一直模糊不清,中俄存在严重的边界争议,1994年5月27日,我国总理和俄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这是双方用GPS卫星定位技术手段重新勘察后互相认可的新边界线,即在老边界线的基础上向俄方扩展了200多米,这就是此哨所附近为什么会有新老两条边界线的原因,说来也巧,重新划定的边界线正好推到原俄方边防军的观察哨下方,将一个原本隐蔽在丛林间的观察塔楼一分为二,清晰地出现在隔离带上了。其次

藏兵洞是哪里(那山.那洞.那兵)(1)

天际出现一抹鱼肚白的时候,鸟儿已纷纷跃上枝头,唱起了悦耳欢快的歌。两三个小时之后,在鸟儿的歌声里,鱼肚白的天空渐渐染上了一抹淡淡的殷红,黏在草叶上的一串串露水珠,此时也镀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犹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彩色珍珠。

旭日渐渐爬上山顶,将光辉毫无保留地洒向大地、城乡。但在祖国东端大山脚下铁路隧道旁的一个边陲小哨所,此时却仍然沉浸在一片氤氲雾霭中,似乎在延续着昨夜的梦。

这个小哨所坐落在绥芬河市以东几里远的大山脚下,因山势太高,遮挡了阳光,所以这个祖国最东端的哨所要比绥芬河市晚41分钟才能完全沐浴在阳光中。

站在哨位上,眺望西边被阳光涂抹得光亮的山峦、城乡,哨长徐方亮不由得思绪万千,自从去年院校毕业被分到这里任哨长那天起,一种从没有的光荣和自豪一直伴着他走到今天。他环顾左右,西边的城乡已经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而此时自己所在的哨所却仍然笼罩在大山的阴影中,只有四条锃亮的铁轨从自己和战友们守卫的这个黝黑的隧道伸出,延伸到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以及祖国各地。

凡是来此哨所视察的领导,都要站在哨位上体会一下哨兵的感觉,但每一个第一次来此的人,都会被眼前的边陲、大山、铁路、隧道、哨所、士兵构成的这幅绝美的风景画感到震撼。

每次领导来视察,徐方亮都会拿着手电筒,陪同他们走进黝黑的隧道,穿过隧道后200米远,就是中俄的分界线,边走,他还要边向领导们介绍自己守卫的哨所拥有的几个全国第一……。

首先,是这段铁路。这段路基上铺设的是全国唯一的一段骑马式双道铁轨,因中俄两国的火车轨距不同,隧道的跨度又不允许铺设两条路基,所以当时的设计者只好在原有的路基上并排铺设四根铁轨,1、3两根为我方专用铁轨,轨距是国际通用的1435毫米,2、4两根为俄方的专用铁轨,轨距是1520毫米的宽轨,我方和俄方各为已用,互不干扰,当两国的列车经过这段30公里的骑马式铁轨后,必须要更换对方的列车才能继续行驶。

其次,是这个隧道。这个隧道是我国唯一由陆军专职把守的国际隧道,而我国其它地方的隧道、涵洞、桥梁、码头、口岸都是由武警部队守卫的。这个隧道总长297米,动工于1899年2月1日,竣工于1902年10月1日,历时44个月,动用民工数万,1903年正式通车使用,从那时起,这个隧道作为当时全国最早的几个铁路口岸便开始了它的沧桑旅程。1933年,日本关东军来了,日军以隧道为中心,依山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和工事,又用机车和大石块把隧道封死。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用坦克、装甲车清理疏通了隧道,恢复了通车功能,苏联红军就是靠这条钢铁大动脉,运送部队和物资,加速了日军的灭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进展,80%的俄罗斯木材都是经由自己把守的这条铁路隧道运进祖国,使绥芬河和牡丹江成为国际木业的商都,有力的拉动了绥芬河、牡丹江、黑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腾飞。

最后,是这段边界线。这是我国唯一的一段有两条边界线的地方。每次领导来视察,如果提出要看边界线的话,徐方亮都要领着他们爬上山顶,然后把这两条边界线指给领导们看,在他的所指的方向,赫然展现两条用整齐的防火隔离带作为的边界线,而让领导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边界线我方一侧的界碑旁,竟然耸立着一座俄方钢铁结构的边防观察哨。其实,这两条边界线一条是老边界线,一条是新的现在的边界线,原来,在1990年以前,这段边界线一直模糊不清,中俄存在严重的边界争议,1994年5月27日,我国总理和俄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这是双方用GPS卫星定位技术手段重新勘察后互相认可的新边界线,即在老边界线的基础上向俄方扩展了200多米,这就是此哨所附近为什么会有新老两条边界线的原因,说来也巧,重新划定的边界线正好推到原俄方边防军的观察哨下方,将一个原本隐蔽在丛林间的观察塔楼一分为二,清晰地出现在隔离带上了。

徐方亮想到这,慢慢的收回目光,长长地做了一个深呼吸,掏出口哨,吹响了起床的哨音。

山中的清晨宁静而清新,每天打破这宁静的便是他吹响的起床哨音。随着哨音一响,战士们起床列队出操,在他们的口号声,大山里清脆的鸟鸣戛然而止,鸟儿们探着脑袋看着战士开始出操、持枪巡逻。战士们出操的情景几十年风雨不变,早已和大山、隧道、骑马式双轨铁路融成一体,于是,莽莽的大山、一个隧道、一座哨所、一条狗、一口井、四条铁轨以及10多名士兵构成了这幅独特的风景画。

春季,哨所周围的树木虽然比向阳的地方绿得稍晚,但春还是来了,在鸟儿的歌声里,花开了,战士们在隧道中、铁路上巡逻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

秋季,一场早霜提前把哨所周围的绿叶染得五彩斑斓,一声雁叫,南飞的大雁在晴空中掠过哨所,也掠起了巡逻守卫在铁路隧道上战士们的阵阵乡思。

冬天,战士们要自己动手烧锅炉取暖。徐方亮来后不久,就听老兵说发生在2003年大年三十晚上的故事,那天晚上,暖气管道突然坏了,那晚上战士们穿上了所有的棉大衣,裹上了棉被熬过来的,因天气不好,大雪封山,维修人员无法进来,即使这样,哨所的战士们仍然白天坚持每天巡逻、站岗、放哨,一到晚间则穿上所有御寒的棉衣,裹着棉裤一直坚持了一周,直到风雪减弱,团里派出人上山疏通了道路,维修队才上山修好了管道。

想到这,徐方亮感到一抹阳光从东山顶倾泻下来,哨所逐渐地开始沐浴在阳光之中,他看了一下表,哨所整整比绥芬河晚了41分钟才彻底沉浸在阳光之中。这时,山那边传来一阵火车汽笛声,他挺了挺腰身,和士兵们笔直地站在铁路旁的哨位上,他知道,他和战友们又开始了一天经历蓝眼睛、大鼻子的俄方火车司机检阅了。

每天,都会有10多列国际列车从身旁经过,每次俄方司机都会按响汽笛,那是司机们在向自己和战友们致意,有时车厢里的俄罗斯旅客还会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向自己和战友用生硬的汉语问候:泥毫(你好)!这时,徐方亮和战友们脸上自然流露着无比的自豪,当看到一列列满载各种物资的火车驶过身边,他和战友们懂得,祖国的经济正是在自己的日夜守卫中快速发展,迅猛腾飞。

太阳跃过山顶,哨所已经完全沐浴在万顷光辉之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