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楼梦秦氏到底叫什么(对红楼梦中秦氏一族的思考)

红楼梦秦氏到底叫什么(对红楼梦中秦氏一族的思考)四听了可卿这番话,凤姐心胸大快,十分敬畏。由此可知,可卿所虑也当是凤姐所虑,只是凤姐依然梦想着家族的荣华富贵可以长保无虞,并没有合理规划和积极应对。也正因如此,足见可卿的高瞻远瞩,她说“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作者 落笔升蝶

红楼梦秦氏到底叫什么(对红楼梦中秦氏一族的思考)(1)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巧妙的以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基点,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依照自己的事体情理,循踪着迹,寓真于假,以此衬彼的描写了世间百态,借以“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揭露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深刻内涵。作者在“大旨谈情,实录其事”的主旋律之间,还精炼简短的混入了一些其他家族盛衰际遇的小插曲,如江南甄家、甄费一家、尤氏一族、秦氏一族等,这些都是作者借各个小家族的“小荣枯”来映射四大家族的,在作者眼里,无论多大的名门望族,怎样的富贵以及,终将难逃“盛极必衰”的世之法则,这也是作者在面对自家家族的败落之后,愧悔自我“无材补天”的一种倾诉,并通过《红楼梦》一书来警醒世人。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秦可卿选择了自我灭亡,她死了……但她在重返幻境之时,因愧而明。所以,她给活着时唯一的知己王熙凤托梦遗言,她的这“一件未了心愿”却可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她说:“婶婶(王熙凤),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这段话充满了秦可卿对社会情态和世间万物的解悟,也说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历经了由盛及衰的家族命运之后,对人事纷扰世事轮回的认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出自《周易·丰》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走下坡路;“登高必跌重”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乐极生悲”出自《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其意为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树倒猢狲散”则是借用宋高宗时曹咏的典故,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这一俗语在文中和脂批中均多次出现,除去本回这次,第二十二回贾母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和第五回“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都是为宁荣二府作反照。而且,清代施瑮在诗作《隋村先生遗集·病中杂赋》中自注:“曹楝亭公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以瑮受公知最深也。楝亭、西堂皆署中斋名。”再结合施瑮诗“廿年树倒西堂闭”和脂批“今犹在耳”句,可知,曹雪芹的祖父生前曾经说过“树倒猢狲散”的话。所以,这一俗语,既暗示了小说中的贾府势必会彻底败落,也表达了作者对曹家家世的哀伤和感慨。

所谓“否极泰来”,就是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这里的“否”“泰”是指《易经》六十四卦中表示坏、好的两个卦称,所以,也是物极必反的意思,更是一种警示,就是要知道最好的和最坏的可以相互转化,正如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否”“泰”二者,相反相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同时,这也是一种变化的过程,所以说做人做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过犹和不及都是一样失败,在这里,“否极泰来”这种“好”“坏”,即“荣辱”交替;“周而复始”出自《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意思是宇宙法则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永无休止。可卿把“否极泰来”和“周而复始”放在一起,就是告诉凤姐“贫富荣辱”自古来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绝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

综上所述,秦可卿这番话何其惊人,可以说是句句规语,字字箴言,此时的贾府由宁荣二公算起,到贾蓉可卿这一辈,已经赫赫扬扬的历经五世,目今日用排场奢华糜费,贪图享乐家风日下,且对子侄管教不严后继乏人,故合族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表面看上去依旧气派非凡,实际上已经内外交加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正是说他们这样的豪门望族,虽然荣耀风光可达百载有余,但依然逃不脱“此消彼长,物盛则衰”的万物发展之铁律。

听了可卿这番话,凤姐心胸大快,十分敬畏。由此可知,可卿所虑也当是凤姐所虑,只是凤姐依然梦想着家族的荣华富贵可以长保无虞,并没有合理规划和积极应对。也正因如此,足见可卿的高瞻远瞩,她说“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戚序夹批:“幻情文字中忽入此等警句,提醒多少热心人。”这是提醒读者在着眼“幻情”之时,要兼顾生存之忧。贾府面对岌岌可危的未来,只有两条出路,其一,是为祖茔设立定例钱粮;其二,是为家塾设立必需供给。因为在《红楼梦》的时代,崇尚孝道,以“孝”为尊,即使获罪抄家,祖茔家塾之例也是不必充公的。所以,这二项是一个家族的立足之本,也是一个家族败落之后可以东山再起的最大后援。试想可卿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弱女子,如何有此如炬目光?如何有此远虑深谋?这分明就是作者的人生顿悟啊,“瞬息繁华,一时欢乐”这两句,与曹家家事何其相似?曹家败落之后,曹雪芹一度过着颠沛流离、衣食不周的日子,最终落脚西山之后,依然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窘交加,正是历尽艰辛、饱经风霜的生活,使他深刻的体会到“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能宵分。怪盛筵必散,青鬓难存”的悲凉,这是他的警醒,也是他的愧悔!愧悔当初年少不识愁滋味,惊醒目今时过境迁痛错失。

曹雪芹所撰《红楼梦》的目的是什么?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由此可知,作者是以“惭恨”的心情来写《红楼梦》的,其中所说“愧则有余、悔则无益” 当是作者撰写此书的初志。那么,作者所愧为何?所悔为何?原来就是作者“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人生经历啊,所以,批者也道“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其实,这也是《红楼梦》的“书之本旨”之一,全书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作者的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如第三回中的两首《西江月》中的“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等,都集中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反思、忏悔。作者从烈火烹油、繁花似锦般的“秦淮旧梦”,直至两鬓斑白、落魄黄叶的“宿草寒烟对落曛”,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的悲苦生活,痛定思痛后,如梦方醒般的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作者这是在告诫世人,要以他为戒,以他为警,不可虚度光阴,要发奋图强,立志功名,做一个于国于家有用之人。

红楼梦秦氏到底叫什么(对红楼梦中秦氏一族的思考)(2)

再者,第五回中警幻仙子对宝玉所说的话,更是作者直白的告诫世人要以此书为鉴,不可沉溺于儿女情欲,要“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作者在不断用诗词警言示知世人的同时,还从多个角度加强这一警示的重要性,从秦业死,至秦钟、秦可卿的死,作者用秦氏一族接二连三的死亡,揭示人世间的“情”之幻灭,也警示后人不可为情所惑,被情所误,秦钟临终之前劝诫宝玉要以学业为重,可卿临终之前劝诫凤姐要以家业为重,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主要目的之一。秦氏一子一女的临终遗言,表达了曹雪芹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社会现实的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饱含了作者对后世之人的一种劝诫和指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