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我们这一代人 会是中华文化最后的见证者么
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我们这一代人 会是中华文化最后的见证者么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韩国的“端午祭”则是前后持续一个多月。其一,是时间上的差异。在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渊源,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经过漫长岁月洗礼,“端午节”与“端午祭”在表现形式上,的确是有了很大不同。
这样的争论,究竟谁有理?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端午节”与“端午祭”。
总的来说,韩国的“端午祭”是由中国的“端午节”演变而来的,算是一种发展之延续。
这一点,韩国的许多机构也都予以承认。
在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
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渊源,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经过漫长岁月洗礼,“端午节”与“端午祭”在表现形式上,的确是有了很大不同。
其一,是时间上的差异。
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韩国的“端午祭”则是前后持续一个多月。
其二,是祭祀的对象不同。
韩国“端午祭”的最主要活动,是祭祀地方保护神,包括大关岭山神金庾信、大关岭国师城隍神梵日国师等。
其三,是内容形式上的不同。
我们是赛龙舟、插艾、吃粽子等,韩国“端午祭”则是祭祀、乐舞比赛、投壶、摔跤、打秋千、棋王比赛、庙会等。
这也就使得,“端午祭”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独立性”。
因此,韩国在对“江陵端午祭”进行申报时,就刻意回避了本源问题,重点突出他们的“文化独立性”,并特别强调了“端午祭”各项活动与纪念方式的与众不同。
如此,就为“端午祭”的成功申遗提供了保障。
如果要从这个角度去看,韩国“端午祭”的申遗,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那么生气?
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小气,而是我们恶心剽窃、厌恶碰瓷。
在此之前,2001年韩国成功申遗“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2003年韩国成功申遗“盘索里”,这其中就多少有点碰瓷的味道,尤其是“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