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四战之地徐州(故地重游泪光闪烁)
古往今来的四战之地徐州(故地重游泪光闪烁)不知从什么方向驶来的一列火车,数百名身背行军军囊的军人,在徐州站列队出站,显得是那样的威武。此情此景,也勾了我的回忆,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唱着《我是一个兵》这首军旅经典,步出徐州火车站,然后步行到琵琶山营房的。退休后我曾有过计划,有生之年,一定再回徐州,故地重游再顾军营,以慰人生。2018年10月14日,我怀着激奋的心情,如愿到了徐州。徐州自古就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历史名城,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再把时针往后轻轻拨动一下,1970年5月27日,我从6078部队调到济南军区威海部队时,到68军军部办理调动手续,曾从徐州打马而过。对徐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古城风貌,源远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藏在照片里的记忆《军旅生涯》(外一章)⑤】
2022年元月4日,晴,星期二
徐州是我从军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1969年春节刚过,我与湖北咸丰籍290多名战友,踏着北国风光,冒着春日少有的寒冷,来到离家乡近1200公里的徐州。
徐州自古就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历史名城,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再把时针往后轻轻拨动一下,1970年5月27日,我从6078部队调到济南军区威海部队时,到68军军部办理调动手续,曾从徐州打马而过。
对徐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古城风貌,源远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退休后我曾有过计划,有生之年,一定再回徐州,故地重游再顾军营,以慰人生。2018年10月14日,我怀着激奋的心情,如愿到了徐州。
不知从什么方向驶来的一列火车,数百名身背行军军囊的军人,在徐州站列队出站,显得是那样的威武。此情此景,也勾了我的回忆,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唱着《我是一个兵》这首军旅经典,步出徐州火车站,然后步行到琵琶山营房的。
仅以交通为例,早已今非昔比了。这天,我从我的老家湖北恩施乘G316次列车到徐州用时只7个多小时。而1969年入伍时,从家乡到徐州却耗去了5天多时间。
徐州有一位同年入伍的战友,他工作至退休的徐州汽体厂,与部队原所在地琵琶山营房仅一墙之隔。
次日一早,我与这位战友朝琵琶山营房行进,边走边看风景,一起回忆当年在这里的难忘情景。
曾经的琵琶营房,现在仍然是解放军某部的营地。到达军营时,我冒失地找到了正值岗的哨兵:“想到军营里看看,我曾经在这里呆过一年多。”
徐州琵琶山营房原卫生队一角。
哨兵对我说:“部队营房管理有规定,不能接受营地以外的人士入营参观。”
我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退休前在岗的记者证,恳求给个方便。好说逮说,无济于事。
好在哨兵一番话,让我拔凉拔凉的心顿时变暖。“老兵,你可以关注一下军营开放日。每逢军营开放日这天,经过批准可以进营地参观。”
琵琶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
重返徐州,再顾军营,故地重游,追忆峥嵘岁月,让人浮想联翩:
站在军营大门口,就能一眼望见当年出早操跑步的操场,军营澡塘边那个高高的水塔,还有若隐若现的车炮隐蔽库……
曾记得,在这里进行新兵训练的时间虽不长,却流下过热泪,洒下了汗水,也掉过皮,流过血。
曾记得,在营区行道上,每天早上跳着欢快的“忠”字舞,让人热血沸腾。那舞,那歌,让人好不酣畅;
曾记得,我人生中第一张彩照,就是徐州市的照相师傅来营房用水彩画笔一笔一笔地“彩”出来的;
曾记得,最让人难忘的,是与战友在营区漫步,谈笑风生中不时撒欢的温馨与浪漫,想家时与战友们相拥而泪又总在欢笑的日子;
曾记得,我在这里站过岗,值守过司令部电话,烧过供机关首长们上班时喝水的茶水炉子……
更记得,部队从徐州换防临沂前夕,参加“支左”的战友们被紧急召回营房整休待命。在几个难眠之夜里,战友们用特有的方式在这里留下了思念,留下了憧憬……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进不了军营,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站在军营大门口,用军人最有内涵的表达方式——向军营庄重地行了个军礼,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里。
离军营两百米不到就是琵琶山街道办事处彭场村。当年我所在的警卫排曾组织战友们去这里“支农”,到农家吃过“忆苦饭”。这次重返徐州时,打算去那个农户家看看,因不记得当年到过的那户农家的具体位置了,无奈之下,只好在村口照了几张相就匆匆朝淮海烈士纪念塔赶。
作者在琵琶街道工委办公楼前留影。
的士司机小王知道我曾经在徐州部队的经历,沿途,他热心地向我们介绍徐州改革开放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王还建议:“古楼是徐州的一大景点,你可以到那里照个相,作为重返徐州的纪念。”
途中,我对市中心一幢大楼特别好奇,小王见状就对我说,“那是当年徐州最大的百货商场,现在是地税局的办公大楼。”我曾数次到过这个百货商场。当时部队仅有一个军人小卖部,很多生活用品如牙膏、肥皂、毛巾等,都要来这里购买。
的士司机小王热情有加,也让我回忆起当年在“支左”时与老百姓建立的那些兄弟姊妹般的深情厚谊,今天回忆起来仍令人动容。
淮海纪念塔,我曾到过数次,还配枪留过影。这次出发前,我还特别找到当年的那张照片,如果故地“复原”一张纪念照,该是多么有意义呀!遗憾的是,纪念塔原来照相的地方经过多次改造,“复原”一张纪念照已无可能。
参观烈士纪念馆,那是必须的。在纪念馆里,每到一个展厅,当年淮海战役的那些图片和展板,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的一个个实景沙盘,勾起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忆。
作者在徐州淮海烈士纪念塔前留影。
离开烈士纪念塔,直奔铜山县(后改为铜山区且已迁址)。
我曾经在铜山县“支左”办工作了5个多月,原来的县革委会大院已改造成商品房小区,名为奎中区。只是原革委会大院传达室还原貌依然。记得当时的传达室还有个“兼职”——群众上访接待室。
我在铜山县原“支左”办旧址站了许久,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县革委会大楼高出“支左”办公许多,每逢下雨,“支左”办就要“遭殃”,整个革委会大院地上的表层泥土被雨水冲刷到这里,地上的沙土垫得老厚老厚。
从奎中区出来,我风风火火朝徐州高铁站赶,乘上了去南京的列车,参加威海部队在南京举办的战友聚会。
此行徐州,来去匆匆,虽未能再顾军营,但内心却得到“最大满足”…… (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待续:《军旅生涯》(外一章)⑥重返威海,军营没进了,却接受到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行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