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利郎男装陈列搭配(校服大王乔治白到做男装的利郎)
怎样做利郎男装陈列搭配(校服大王乔治白到做男装的利郎)上市公司乔治白,成立于2001年7月31日,第一大股东陈良仁股权为转让之前,其实际控制人是4人,分别是陈良仁、陈永霞、池方燃、池也,持股比例为13.54%、7.24%、5.51%、2.82%。乔治白董事长池方燃近期,A股持续低迷,温州“校服大王”乔治白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陈良仁,分别向另外二大实际控制人转让其持有的13.54%股份,转让价款总额高达2.2亿,“清仓式”离场。令人意外的是,最大股东“跑”了,乔治白股价却未因最大股东彻底套现离场而下跌,反而是开盘即“一字板”涨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2012年7月13日,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市中小板,这家以定制校服成名于外的上市公司,号称中国A股市场“职业装第一股”。而上市当时,乔治白第一大股东是陈良仁,而非公司董事长池方燃。池方燃,生于1964年,祖籍浙江温州平阳;读中学时,他就入伍参军,1984年退伍。前些日子,乔治白集团
从去年金秋到年末,穿着乔治白校服的中学生,亮相厦门金砖峰会文艺晚会“扬帆未来”后,又伴随着厦门六中合唱团,上央视和浙江卫视参加热播节目。
若是提到利郎男装,马上回想电视荧屏广告那绅士风度的陈道明。从温州“校服大王”池方燃家族,到做男装的晋江利郎王良星家族,一样都是做服饰,也一样重视品牌建设,且均是白手起家,他们还有一个更显著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合伙创业。
过去抱团打天下,今天又为什么清仓离场?
乔治白为厦门六中学生设计的校服
近期,A股持续低迷,温州“校服大王”乔治白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陈良仁,分别向另外二大实际控制人转让其持有的13.54%股份,转让价款总额高达2.2亿,“清仓式”离场。令人意外的是,最大股东“跑”了,乔治白股价却未因最大股东彻底套现离场而下跌,反而是开盘即“一字板”涨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012年7月13日,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市中小板,这家以定制校服成名于外的上市公司,号称中国A股市场“职业装第一股”。而上市当时,乔治白第一大股东是陈良仁,而非公司董事长池方燃。
池方燃,生于1964年,祖籍浙江温州平阳;读中学时,他就入伍参军,1984年退伍。前些日子,乔治白集团举行了平阳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分享会,池方燃也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并称当初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战友,去南京接了个单子做执行袖章才赚到钱。
乔治白董事长池方燃
上市公司乔治白,成立于2001年7月31日,第一大股东陈良仁股权为转让之前,其实际控制人是4人,分别是陈良仁、陈永霞、池方燃、池也,持股比例为13.54%、7.24%、5.51%、2.82%。
乔治白集团里,制衣业是一大主业,另外也有地产板块“乔治白置地”、子久文化、投资等产业。目前乔治白服饰已实现连锁经营,在全国各地城市均有连锁企业发布。乔治白的前身,是成立于1990年5月的“平阳县乔治白衬衫厂”。
夫妻创业、兄弟姐妹等家族成员合伙,是温州家族企业最主要的创业形态,定制服饰巨头乔治白亦是如此。池方燃的太太陈永霞,夫妻俩同龄,也出生于1964年,高中毕业就出来创业。乔治白创业期间,她就负责公司销售;2001年,乔治白股份制改造后,她出任董事兼商务总监。上市公司乔治白董事池也,系池方燃、陈永霞夫妇的女儿,而第一大股东陈良仁,与陈永霞是兄妹关系。
从乔治白旗下企业信息来看,家族成员以及同乡合伙创业的痕迹特别明显,是典型的“温州合伙人”创业模式。温州创业家族多以抱团合伙形态出现,创业资金(资本)通常由合伙人群体里多股大小资金汇集而成,这与温州区域文化的基因有关,温州人喜欢抱团打天下!
陈良仁主持意大利南部瑞安同乡会举行的2009年年会
回头来说一下出手清仓减持,转让全部股权的“主角”——原乔治白的第一大股东陈良仁。
陈良仁与陈永霞是兄妹,也就是董事长池方燃的妻兄。陈良仁并不是平阳人,他与妹妹陈永霞祖籍是温州瑞安,家中共有兄弟姐妹6人。陈良仁系瑞安籍意大利侨领,其家族在侨居国开办了意大利通达贸易公司,他曾担任瑞安市海外华侨华人交流协会副会长、意大利南部瑞安同乡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他如今也是瑞安市侨联副主席。
2009年10月,瑞安市侨办曾为陈良仁和他的家族编印的纪念文集《含辛集》举行首发仪式。《含辛集》是陈良仁及其家族为纪念已故的父亲陈昭型而编印的纪念文集。文集其实也是家族三代人的家族史,里面也宣导了孔子“和为贵”、曾子“慎终追远”等传统文化思想。
1985年,陈良仁移民出国,先是法国,后来转于意大利定居。乔治白服饰成立后,他称出任董事长。由于乔治白系陈、池两个家族合伙创业,像陈良仁家族中的陈良川,也是乔治白董事,并出任生产总监。
池方燃(右1)参观老年公寓
第一大股东陈良仁彻底清仓离场,股价不跌反升,既反映市场对这一交易及企业前景的认同,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收拢股权也是一种传承方式,也是一种强化内部治理。
陈良仁退出,股权受让方系公司董事长池方燃(转让比例为7.81%),另外一个受让人是傅少明(转让比例为5.73%),由于池方燃、陈永霞、池也,为一致行动人关系,事实上,转让后池方燃、陈永霞家族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比以往变得更大,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制订和提升公司管治水平。
家族内部股权转让,看似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其实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家族企业传承,不仅是单一的财富传承,还包括对家族内部成员(包括企业股东)的受益进行系统优化以及综合规划,收拢股权也是一种聚优形式。
比如,有的家族二代成员不愿意参与经营,不少家族通过设置家族信托来保证其继承的收益权,与之同时也收拢其股权,防止股权外溢,影响及企业控制及治理。另外,部分家族从担心遗产税执行等考量,也常常早日处理代际间的股权转让,最有名的比如碧桂园案例,其实也视为个人资产的保护方式。
兄弟一定是创业中最好的搭档
创始人王良星
自利郎请陈道明做形象代言人之后,利郎男装品牌成了“老男人”的最爱;而创始人王良星,即便装“潮”染了发,身家万亿,也是“草根”本色。
王良星,生于1962年,祖籍福建晋江。在晋江当地,“利郎三兄弟”创业是个广为流传的传奇,其实,王良星一门是四兄弟,上面还有个大哥。“利郎三兄弟”就是二哥王冬星、老三王良星、老四弟弟王聪星三人,二哥王冬星比王良星大2岁。
王良星的最高学历是初中文化,中道辍学出来跑社会。最初,他卖过建材,也做过电焊,也修过拖拉机。“利郎三兄弟”中,最早投资开厂的是二哥王冬星,他高考时,离大学录取分数线仅差4分,回到家里先是学做裁缝,后来办起了小服装厂。在外东跑西闯的王良星发现,做服装能赚钱,不少晋江老乡也因此发了家,于是,他拿出1万多元的积蓄,投资入股到二哥的服装厂,于是,利郎的前身在1987年成立了。
1987年,利郎缝制衣服的“针车”
缝纫机,闽南人称为“针车”, 王良星兄弟的服装厂,最初非常简易,靠着普通人家用的几台“针车”,雇请7、8个车工,生产西服男装。与其他本地服装企业相比,王良星兄弟进入这一行略晚了几年,当时的晋江,包括周边临近的泉州、石狮,已出现较成熟的服装批发市场,无疑给他们创业带来一些营销上的便利。服装做好后,拿到批发市场卖,或转给批发摊位的老板代销。
办厂第一年,他们赚了18万,第二年,更是赚到88万元。1990年,王氏兄弟注册了“利郎”商标,彼时,利郎的服装厂规模也在扩大,已不局限于周边,开始向厦门等城市的市场拓展,1995年,利郎(福建)时装有限公司成立。
兄弟合伙创业,一道打拼,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分工。利郎创办后不久,四弟王聪星也加盟进来。于是,家族内部做了一个初步的分工,哥哥王冬星做公司董事长,就像大家长一样,王良星是总经理,主要负责管理和营销,而弟弟王聪星则分管财务,兼顾生产。
利郎能在市场立足,特区厦门是个对外重要的展示窗口。当时,厦门云集着“华联”、“一百”、“友谊”等大型现代化商场,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光顾。在这些商场开设“利郎”专柜,大大提升了利郎品牌的档次和知名度。当时,王冬星骑着他那进口“雅马哈”摩托车,整天忙着采购模特儿衣架、布置专柜、安排送货上架。与很多晋江老板一样,白手起家的王冬星也特别“草根”,大夏天穿着“人字拖”,骑着摩托车四处奔忙。
王良星兄弟参加企业健康跑活动
回顾利郎历程时,王良星说:“由于服装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惨烈,利郎在1995年至2000年,从最初的成功开始走向停顿,走向衰退,甚至走到破产的边缘。”王良星说濒临破产的艰困境地,一点都不为过。当时,晋江当地都在疯传:利郎要倒闭了!那时,石狮布行以经营进口布料为主,也是利郎的进货主渠道,可布行老板一听说是他们厂进货,谁都不敢赊货,你要进货必须先交款。
服装本业竞争对手多了是一个问题,但并非主因,根本在于王氏三兄弟已“不务正业”、失于专注。 王良星自己搞了一个家具厂,二哥跑去安徽办了一家服装机械厂,而老四做起了办公用品生意。创业有一个大忌,那就是“朝三暮四”,啥都想做,什么都想玩一把,一定要专注,要耐得住孤独。
2009年,利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之日,王良星“利郎三兄弟”没有忘记1997年的痛楚与酸苦,当时立下“专心、专业、专注、专一”,誓言专心做服装。“衍变”二字,是在苦海中泡大的,是被逼出来的。
利郎(中国)董事长王冬星
只要有一个共同目标愿景,兄弟一定是创业中最好的搭档。
创业是件很痛苦且艰辛的事儿,若要成功,须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创造出最大程度的价值。一个人创业,能进行优化整合的资源,最便利、最通畅的渠道肯定是家族内部成员,兄弟姐妹一家人是首要对象。
人常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创业要齐心协力,各自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一条心”。如何“一条心”? 亲情除外,有二点是主要的:一是创业成果的分享与传承。没有赚钱,大家或许不会在意,可果实丰硕了,谁来摘果子就是大问题。
另外,就是如何把共同的果实继续传递予下一代,实现代际交替、传承恒远。二、就是分工,这也是难以做好的一个方面。创业初期,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同道而行较容易,可成功的,哪个不想表现自己、展现个人价值?哪个不想逞能,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工、分业,彼此都有活干,都有出彩的机会。
在晋江,兄弟合伙式家族企业很多,且成功居多,不少已一起走过三四十年春秋,“利郎三兄弟”是当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样本。企业上市,有一个好处,就是产权更为清晰、明确,利于创业兄弟分配成果,也方便企业管治。也就是说,当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三权”分开、清晰化之后,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家族内斗及争产纠纷。
利郎(中国)副董事长王聪星
目前,“利郎三兄弟”中,利郎(中国)董事长王冬星是哥哥,也是利郎“大家长”,而王良星是总裁,企业管理“大掌柜”, 负责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策略企划及企业管理 以及负责制订经营方向、订立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等。现年49岁的弟弟王聪星,主要负责集团的财务及信息科技事务。兄弟既分工,又合作,各自分责一面,同创共进。
兄弟合伙,如何能更长久?汉字“合”字,是个象形字,繁体字是“閤”,“合”的外面是“門”(门),关起门来大家是一家人,也就是说要彼此信任。兄弟合伙创业要长久,彼此要先给对方一个互相理解和建立信任的机会。
如何增强彼此信任度呢?家族企业治理,制度为先。要减少灰色地带、避免发生纠纷,相关制度要做到规范健全,特别是财富管理方面。
兄弟合伙式企业要传承及后代,要重视构建治理机制。家族企业从不缺亲情、义气,但缺规则意识。传递二代后,除谈好分权、分利之外,一旦出现分歧、争执,要有一种调和的治理机制;比如说,遇事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决策,规则是什么,又怎么来执行。
眼下,“利郎三兄弟”二代正在成长之中,有的已加盟家族企业,如何让上一代合伙创业形态延续下来,完成代际交替,也还有许多路要走。比如,要把家族企业打造成一个可传承持久的事业,要培养好二代接班人等;王良星的大儿子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被父亲安排基层实习、旁听董事会,从利郎专卖店的营业员做起。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