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到45岁是人生最好的黄金时段(被误解的中年)
35岁到45岁是人生最好的黄金时段(被误解的中年)在生物学家眼中,动物是没有“中年”这个概念,它们一般只有三种形态:最近读了剑桥大学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撰写的《中年的意义》一书,让我对中年这个人生阶段的看法不再那么负面,而是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拾了信心。中国有句老话:“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这大体定下了国人对中年看法的主基调。有人调侃我们这群人:学区房拯救不了中年危机,管理岗缓解不了生活的压力,霸王防脱也填不平头上的地中海,SK-II也抹不去眼角的鱼尾纹……总之,认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顾家,又要事业;不敢潇洒,更不敢崩溃,保温杯泡枸杞是标配,“油腻”成了代名词,活得那是灰头土脸。
被发现微信聊天记录中曾给一位女性转过账,老婆立即质问我是不是偷偷在跟别人撩骚?
我立马解释这是在交报名一个学习的课程,但她还是有所怀疑,我立马将收款人的微信头像放大给她仔细看清楚,她才放心地说:
“恩,原来是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啊!那就放心了!人家那么漂亮绝不会看上你,看来真的是交学费!”
唉,连老婆都笃定我不可能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了,看来我真成了一个又土又油又没钱的悲催中年人。
中国有句老话:“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这大体定下了国人对中年看法的主基调。
有人调侃我们这群人:学区房拯救不了中年危机,管理岗缓解不了生活的压力,霸王防脱也填不平头上的地中海,SK-II也抹不去眼角的鱼尾纹……
总之,认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顾家,又要事业;不敢潇洒,更不敢崩溃,保温杯泡枸杞是标配,“油腻”成了代名词,活得那是灰头土脸。
最近读了剑桥大学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撰写的《中年的意义》一书,让我对中年这个人生阶段的看法不再那么负面,而是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拾了信心。
在生物学家眼中,动物是没有“中年”这个概念,它们一般只有三种形态:
幼年。从出生到成长期
成年。成长到具备生殖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时期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期。
人类比较不同,通常在失去生育能力后,会相对稳定地生存约二十年才进入老年,这个时期大致时间为40岁—60岁。
进化从来不做无缘无故的事,所有留存下来的性状,理论上,都应该能找得到对这个物种存续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中年对人类有什么价值呢?
作者在这本《中年的意义》中,用大量的基因研究结果和生物化石证据,发现和其他动物有很大不同,为了后代繁衍,人类需要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发育中的幼体头脑中去,生物学家称之为“亲本投资”,这种投资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物资。5 岁的黑猩猩就可以取得足够喂饱自己的食物了,而狩猎时代开始的人类,往往需要到至少十几岁以后。如果幼儿没有中年人提供食物,恐怕很难健康长到成年。
第二类,是知识与信息。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谁是我们的敌人和朋友?中年人把技能、知识传承给幼儿,从而实现种群生命、文化的繁衍与延续。
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发达的大脑,但大脑太复杂,发育的周期太长,需要能量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以至于只有发展出中年这个阶段,才能够专职胜任这个角色。
中年人在扮演好生物进化赋予的角色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身体是在走下坡路,体能、精力变得不如从前了,脸上皱纹起来了,脱发、秃顶也越来越明显,对男人来说最不可接受的是,身体在通往发福之路上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
这听起来让人沮丧是吧?但作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认为这其实也符合生物演化规律。
中年人,孩子基本都生完了,自然不需要光溜皮肤和浓密毛发来吸引异性了。发福胖点也是优势嘛,采集的食物,自己少吃点,能多分点给后代。中年人将部分能量节省下来,以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
而为了让中年人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作为让人类成为万物灵长关键的大脑,在这个阶段开始步入开发利用的黄金时期。
专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发现:进入中年以后,人类大脑灰质减少,前额叶皮层活动更加频繁,大脑在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年轻人有本质上的差异,但表现会更好。所以,作者得出结论——中年是认知表现卓越的时期。从时间上来看,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60岁以后才会降低。
(大脑的信息处理时间(mental speed)与年龄的关系)
大脑其实是一个在演化中不断博弈、平衡、妥协的结果。比如,大脑接收感官信息的能力例如示例、听力变弱了,但像语言、数学、推理等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变强了,而损失一点感官信息,对人类演化几乎是没有威胁的。
人类在群体捕猎时,将那些需要靠敏锐感官和强健体能才能施展的活交给年轻人就可以了,中年人来负责最关键的计划分工与组织协作。而目前政界、商界活跃的那些大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科学家等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与中坚力量基本无一例外都是中年人,也很好地证明了中年人脑力正处于黄金时期这一点。
因此,我们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把体能上的优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长。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
而在一个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中年人其实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生物选择在让我们体能减退的同时,又让智力达到巅峰,这反而是我们一生中最能够创造价值的阶段。
万维钢曾说过一句话,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中年懈怠。不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而且干脆就是在暴殄天物。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中年的意义》作者用大量的生物学研究和社会学以及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证明,中年危机其实并不真实存在,而只是一个很棒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提供给网络小说、都市轻喜剧以及充当很多中年人犯怂甚至犯错的借口,仅此而已。
他在书中写道:“我现在想要忘掉中年危机,继续前进,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作者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也给了我们启示:人到中年,除了油腻,还可以有阅历、智慧和魅力。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默默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