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啥不爱王夫人(贾母和王夫人的内斗有多狠)
贾母为啥不爱王夫人(贾母和王夫人的内斗有多狠)王家暴富之后甩掉薛家,子孙继续习武,王子腾靠着战功,武官越做越大,可是王家人的文化水平并没有提高,王夫人连酒令也不会说,王熙凤大字不认识几个,薛姨妈的酒令基本也就是顺口溜的水平。王夫人家祖上是伯爵,行伍出身,典型的武将世家,不重视文化教育。王夫人的爷爷担任海关监督之类的职务,自降身份招皇商薛家为女婿,狠狠地捞了一大笔钱。贾母是保龄侯尚书令家的小姐,父亲是文官封侯,家里是世袭罔替的侯爵。可以说是在开国功臣中除了铁帽子王北静王家之外,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儿,要不是贾府有两位国公,其实根本不敢和史家相提并论。史家人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贵族历史渊源,家里人的品位十分高雅,贾母的哥哥,史湘云的爷爷二代保龄侯的艺术品味比贾家四代的文艺青年贾宝玉都要高,可见史家是家学渊源的名门望族。否则也教不出贾母这样睿智大气的姑娘,史湘云这样才华智慧和林黛玉比肩的才女,到了第三代,还加封了一个忠靖侯,成就一门双侯的显赫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看上去十分和睦,但实际上两人的内斗从来没有停止过,逐渐从暗到明,互相打脸,要不是碍于彼此的身份,早就撕破脸撸起袖子打骂起来了。
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根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贾宝玉的人生控制权,一个是荣国府内宅的最高话事权。
为了争夺这两项权力,贾母和王夫人的内斗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只是暗地里互相不满;然后发展到相互暗戳戳的设局,互相攻击;到后来直接不顾对方脸面,把争斗摆到台面上来互相打脸,真的是表面笑嘻嘻,内心骂唧唧。
初始阶段:王夫人管家撂挑子,贾母抬举王熙凤,将宝黛并列宠爱贾母和王夫人这一对婆媳,看上去都是大家闺秀,其实相差很远。
贾母是保龄侯尚书令家的小姐,父亲是文官封侯,家里是世袭罔替的侯爵。可以说是在开国功臣中除了铁帽子王北静王家之外,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儿,要不是贾府有两位国公,其实根本不敢和史家相提并论。
史家人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贵族历史渊源,家里人的品位十分高雅,贾母的哥哥,史湘云的爷爷二代保龄侯的艺术品味比贾家四代的文艺青年贾宝玉都要高,可见史家是家学渊源的名门望族。
否则也教不出贾母这样睿智大气的姑娘,史湘云这样才华智慧和林黛玉比肩的才女,到了第三代,还加封了一个忠靖侯,成就一门双侯的显赫荣耀。
王夫人家祖上是伯爵,行伍出身,典型的武将世家,不重视文化教育。王夫人的爷爷担任海关监督之类的职务,自降身份招皇商薛家为女婿,狠狠地捞了一大笔钱。
王家暴富之后甩掉薛家,子孙继续习武,王子腾靠着战功,武官越做越大,可是王家人的文化水平并没有提高,王夫人连酒令也不会说,王熙凤大字不认识几个,薛姨妈的酒令基本也就是顺口溜的水平。
贾母选王夫人给贾政做妻子,从侧面暴露出贾府逐渐没落的现实处境。国公的爵位不断降级,早已经没有那么高贵了,贾家的产业逐渐没落,和暴富有钱的王家联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夫人在娘家的时候也是管家理事的大小姐,刘姥姥早些年带着女儿去王家拜访,王夫人还曾接待过她们,做事洒脱和气,没有亏待过刘姥姥,是个“响快人”。
但是自从嫁到贾家来之后,王夫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贾母直接把她推上了荣国府当家主母的位置上,这对她一个二房媳妇来说其实就是架在火上烤。
上面有个婆婆贾母太厉害,名为退休,实际上依然掌权;中间自己的丈夫贾政既不会做官,也不会管家,还得她帮忙养着一群马屁精清客相公;贾赦和邢夫人这一对大伯大嫂虎视眈眈想夺权;
连她生育的儿女都不能自己做主,元春和宝玉都是从小被贾母抱走养大,只有个贾珠她自己养着,虽然很有出息考中了秀才,但是不幸早逝;而且荣国府里规矩大礼仪多,连年长的奴才们也十分有体面,不能随意打骂得罪。
王夫人看似当家管事,掌握着中馈大权,实际上这份工作真的不好干,只要犯错那就是里外不是人。所以,当她的内侄女王熙凤也嫁进贾府之后,王夫人直接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让王熙凤干起了二当家,自己只掌控王熙凤就行了。
贾母当然明白王夫人的小算盘,她同意王熙凤进门也是出于要制衡王夫人的目的,王熙凤虽然王夫人的内侄女,但是出嫁从夫,她更是大房的儿媳妇。让王熙凤和王夫人一起当家,正好可以平衡贾赦对于贾母偏心的抱怨。
王夫人越是放权给王熙凤,贾母就越是抬举王熙凤,加上王熙凤特别喜欢卖弄才干,争强好胜,弄权揽事,又会奉承讨好,哄得贾母十分开心,所以贾母越来越支持王熙凤。
从贾母给王熙凤集资过生日之后,王熙凤实际上掌握的权力已经超过了王夫人。因为周瑞家的儿子犯错,她居然不去求王夫人,而苦苦哀求王熙凤,王熙凤根本不顾及王夫人的脸面,直接说要撵走,周瑞家的也不敢说话,还是赖嬷嬷碰巧帮忙求情。
贾母抬举王熙凤,王夫人不是不着急的,要不然她也不会恼羞成怒,在贾母生日的时候跟在邢夫人后面也去踩王熙凤一脚,把王熙凤委屈的直哭。
但是在此之前,王夫人在忙另一件大事,根本不想和王熙凤计较太多。王夫人忙着和贾母暗中较劲。贾母接了孤儿林黛玉来,和宝玉一起养在膝下,培养出亲厚和睦的感情,想要撮合这两个孩子,亲上做亲。
但是王夫人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因为她生平最不喜欢的就是林黛玉这种女孩子,长得漂亮有才华,风流灵巧,能说会道,伶牙俐齿会辖制人。贾母、宝玉、王熙凤他们都喜欢林黛玉这样的女孩子,可是王夫人却觉得是“狐狸精”是“祸水”,会把宝玉勾引教唆学坏的。
所以她一见林黛玉就警告她不要招惹宝玉,当宝玉初见林黛玉就把玉摔了,王夫人知道后肯定更厌恶林黛玉。
而且林黛玉也从来不会乖巧地去讨好奉承王夫人,就连王夫人做人情给她请得太医,她也很实诚地当众表示“不过就这么着”,王夫人不生气才怪呢。
王夫人在一开始并没有强大的抗衡贾母的资本,哥哥的官儿不够大,女儿元春也没有封贵妃,她的腰板硬不起来。
她抗衡贾母的方式就是厚着脸皮当“伏妹魔”,把寡妇妹妹薛姨妈一家三口接收进贾府,然后利用薛家来想办法和贾母作对。
中间阶段:互相设局攻击,王夫人借“金玉良缘”抗衡贾母支持的“木石前盟”自从薛家母子三人来到贾府,王夫人可算有了娘家人帮忙,薛姨妈眼看哥嫂王子腾夫妻根本不愿搭理他们,只能紧紧抱着王夫人的大腿,言听计从。
于是就有了可笑的女方上赶着男方提出的姻缘预言“金玉良缘”,薛姨妈率先公开的对王夫人等人说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给的,将来必须要拣有玉的才能婚配。
多新鲜呀!人家宝玉的通灵玉是天生带来的,宝钗的金锁满大街都能买到,随便编的癞头和尚也要剽窃林黛玉小时候差点被度化出家的旧故事。
如果通灵玉配金锁真的是天赐良缘,那么癞头和尚应该告诉贾家才对,男方去跟女方求婚提亲才符合常理,没道理让女方不顾体面反追着男方丢体面的道理。这样的婚事就算做成了,女方在婆家也没面子,算什么良缘呢?
可见薛姨妈为了帮薛蟠求贾府庇护,真的是拼了自己的面子,也赌上了宝钗的婚姻。如果宝钗将来不能嫁给宝玉,恐怕别人家听说了金玉良缘的传言,也都不会愿意来求娶她的。
当金玉良缘的传言在贾府满天飞,林黛玉为此和宝玉经常生气闹别扭的时候,贾府的长辈当权者们都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比如贾母、贾政、王熙凤、贾琏等,连贾府的小厮都知道宝玉和黛玉才是一对。
因为他们都知道以宝钗的身份配宝玉,根本不可能,两人之间社会阶层身份相差太多了。他们也都明白,这不过是王夫人在借机表态而已,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她宁愿选商贾之女薛宝钗做儿媳妇,也不想要林黛玉。
贾母出手就是想赶薛家人走,所以她故意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十五岁成年及笄的生日。提醒薛家,姑娘大了,该找婆家了,不要再这里痴心妄想了。但是薛姨妈装聋作哑,宝钗不卑不亢。
贾母见她们不接招也没办法,只能出言讽刺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把宝钗的生日过成了她带着宝玉黛玉一起玩的宴会,王熙凤更是配合地点了一处《刘二当衣》,讲的是开当铺的商人刘二为了图谋姐夫家的金钗装疯卖傻的故事。
正好暗指同样开当铺的薛家装傻卖呆,想要图谋姐夫家的贾宝玉的事实,怪不得贾母喜欢,凤姐果然最懂贾母的心思。
王夫人此时有了女儿贵妃贾元春的撑腰,哥哥也升官了,她开始暗戳戳地回击贾母。那就是元春的端午节赐礼。竟然只有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和三春的一样,薛宝钗又故意带了赏赐的红麝串在众人眼前晃悠,林黛玉打翻了醋坛子,和宝玉闹得更凶了。
贾母立刻和张道士唱了一出双簧戏,清虚观打醮,安排张道士当众说亲,那十五岁的小姐,根基家私模样都和薛宝钗十分相似,贾母明确表示宝玉不能早娶,她不稀罕有钱的,只要模样性格好就行。
这一下子就等于把薛宝钗否了!宝玉要晚婚的话,至少要等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结婚不算晚,女子二十岁就是大龄剩女了,基本只能考虑二婚男人了。而且宝钗本来就比宝玉大两岁,她根本等不起,贾母这一招够狠辣,直接断了薛家的痴心妄想。
她甚至还安排张道士又给弄了一个金麒麟来,等于是在告诉王夫人,你不是搞什么金玉良缘么,金麒麟也是金,并不一定是薛家的金锁。
《红楼梦》中只有史湘云带着金麒麟,贾母此举另一番深意是指薛家女儿配不上贾家的公子,就算宝玉要找“金玉良缘”,至少也要是史湘云那样的侯门千金才行。
紧接着林黛玉就打翻了醋坛子和宝玉大吵一架,宝玉第二次摔玉,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贾母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说黛玉和宝玉是一对小冤家,这基本等于是在宣告两人的情侣关系,因为古代只有情人和夫妻才会被戏称为“冤家”,王夫人从此更加厌恶林黛玉了。
贾母对王夫人的打击一直持续,抽空就嘲讽一下薛家母女没点AC数,带着王家的亲戚刘姥姥当猴耍逛大观园,毫不留情的抨击薛宝钗的屋子布置的不好等等。
王夫人哑巴吃黄连,只能暂时忍着,因为她自己也知道薛家的确上不得台面,只能拿来利用,并不能真正顶事。
所以王夫人对薛宝钗也没什么真心,否则根本不可能让她拿自己的衣服给丫鬟金钏做寿衣。王夫人这种狠心绝情的姨妈,普通人早就绝交了,但是薛家不能也不敢。
当然薛家也没闲着干等着王夫人的东风,薛姨妈很努力得像个女清客一般早晚请安陪贾母吃喝玩乐,说笑奉承,甚至自己当小丑衬托也在所不惜。比如她在贾母面前故意说自己不认识霞影纱,没听过只用箫管搬走的戏曲来反衬贾母的见识多,品位高。
薛宝钗每天在从大观园到贾府走好几里路,用婆子们的话说,“脚都走大了”。只为了四处打点,人人面前应侯,笼络人心,经营人际关系,她连赵姨娘这种边缘人物都送礼打点到了。她不仅关心宝玉生活,还屡次劝导宝玉读书科举,同时结交宝玉在内的大丫鬟袭人。还丫鬟莺儿去结交宝玉在外的心腹小厮茗烟。
白热化阶段:互相打脸不留情面,指桑骂槐互相羞辱贾母当然看不惯薛家在贾家赖着不走,还想登堂入室的样子。所以当薛宝琴也来到贾家的时候,贾母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薛宝琴比宝钗更加年轻美丽,活泼有才情,贾母本来就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加上她也是薛家女儿的身份,甚至比薛宝钗出身更低,方便利用她大做文章。
贾母先是逼着王夫人认了薛宝琴当女儿,自己又对宝琴表现出巨大的喜爱之情,亲自把她带在身边抚养了一段时间。然后贾母发了大招,她在芦雪庵赏雪之后,故意当众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年纪和生辰八字。
薛姨妈这个人脑袋不太灵光,又想攀附贾府想得入迷了,所以她一听这话又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以为贾母真的要给宝玉求娶薛家的女儿,遗憾的是这个人不是宝钗而是宝琴。
但是贾母也不过是虚晃一枪,借机告诉她,就算选出身更低,条件更差的薛宝琴,也不会要薛家嫡系长女薛宝钗。如果她能看上宝钗早就像现在打听宝琴一样,替宝玉给宝钗提亲了,根本不会等这么多年。
薛姨妈当时没反应过来,唠唠叨叨的说薛宝琴已经许配梅家了什么的,但是她事后肯定反应过来了,就算她不懂,王夫人和宝钗肯定懂。所以薛姨妈后来很恶心的故意跑到林黛玉面前,说贾母要给宝玉求娶宝琴的话刺激试探林黛玉。
贾母这种老狐狸,老人精,她才不会说要给宝玉求娶宝琴呢?薛宝琴和梅家的婚事连林黛玉都知道,贾母不可能不知道,何况就算宝琴没订婚,贾母也可以随便找个世家公子掩饰过去,或者就算没有薛宝琴,贾母也可以借着李纹李绮邢岫烟来做这一场戏。
总之,贾母此举只要达到警醒薛家的目的就可以了,只不过薛宝琴是薛家女儿,拿她作筏子,效果比别人更好很多倍而已。
贾母利用完薛宝琴之后就再也没有表现出对她特别的喜爱,元宵夜宴放炮仗,年纪最小的薛宝琴没人搭理,贾母怀里搂着的是宠爱的心肝外孙女林黛玉,王夫人搂着自己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她们各自护着自己在乎的人。
王夫人如今已经腰杆硬了,不愿吃贾母给的哑巴亏。于是她在王熙凤生病后,不仅派了李纨和探春管家,还非常违背常理的让亲戚家的外人薛宝钗一起管理贾府的家务。
薛宝钗也很上道,十分的积极地把探春改革的功劳抢过来,自己拿来做人情讨好贾府的婆子们,末了怕探春不服,还把王夫人搬出来。
探春从此学乖了,再也没有大的举动,凡事也不肯做主,经常推给李纨和王熙凤。贾母这些事情自然是知道不妥当的,于是她终于出大招狠狠打了王夫人和薛宝钗的脸,那就是查处大观园的婆子们聚赌。
王夫人虽然想当甩手掌柜,但她依旧是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当家主母,她对婆子们喝酒赌钱的事情十分清楚,但是她就是懒得管,还专门让薛宝钗负责巡夜查看,照管那些婆子不要闹出大事来,害怕贾母责备。
但是薛宝钗这种喜欢做人情,装老好人的姑娘怎么可能真的去约束那些婆子,她自己蘅芜苑的婆子都是带头开赌局的人她都放任不管。于是贾母发怒,雷厉风行地处置了荣国府大观园夜里聚赌喝酒的婆子们,杀鸡儆猴,手段十分果决严厉,半点情面也不留。
王夫人和薛宝钗的面子这一回丢的彻底,所以王夫人一句话也不敢说。邢夫人专门跑来看她的笑话,又顺便用绣春囊将了王夫人一军,羞辱她管家不利。
王夫人只能把气先撒到王熙凤头上,又有王善保家告发了晴雯,王夫人见她长得像林黛玉,又是贾母安排的人就来了精神,先臭骂了晴雯一顿出气。接着悄悄抄检大观园,闹得十分不堪。
抄捡大观园的事情贾母肯定是知道的,探春很可能就是贾母的代言人。贾母自己不能亲自下场和王夫人对骂,于是就让她替自己出一口恶气,反对王夫人的愚蠢行为,表达对荣国府内斗的不满。
原文中写道:“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抄捡大观园的事情只有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人知道,从探春后来针对王熙凤,连邢、王夫人的面子也不给就可以看出来,她的消息来源只能是贾母的人。
贾母是怎么知道的呢?除了她自己的眼线,也可能是王熙凤告诉的,因为王熙凤也十分反对抄捡大观园,但是自己不敢反对王夫人。
探春在面对抄捡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厉害,态度特别强硬,一点也不像一个平时仰赖嫡母鼻息,谨慎的庶女的作为,她这样说: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地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而且事后,探春居然没有受到半点为难,不管是邢夫人、王夫人还是王熙凤,没有一个人敢说探春半句不是,这其实也不正常,毕竟搜检是王夫人的指令,探春不谈公然对抗,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唯有她背后有贾母支持,大家心知肚明,所以才不得不饶过探春,不去追究,否则真闹到贾母面前,就更加难看了。
王夫人被贾母借着探春打败一个回合,但是她并没有泄气,转眼就直接撵走了晴雯、芳官、四儿,遣散了大观园里的小戏子们。先斩后奏,才来跟贾母汇报。
贾母心里明镜一般,面对王夫人说的晴雯懒,晴雯淘气,又得了女儿痨之类的话,她根本半点也不信。但是王夫人已经公然先做出来了这些事,贾母不能为了一个丫鬟和她翻脸。
但是,贾母还是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对晴雯的喜爱:“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面对王夫人说的袭人如何好,贾母更加厌恶。她对于袭人背叛自己,投靠王夫人,结交薛宝钗的种种行为本来就很不爽,曾公开批评过袭人拿大不尽职,王夫人讲情都不管用,幸亏王熙凤打了原场才算完。
此时王夫人又再次提起袭人,还把袭人夸得一朵花一样,如何贤惠能干,如何会劝宝玉学好等等。
贾母如何不知道她的想法,无非就是争夺宝玉的控制权。宝玉的妻妾她都想自己包办,不让贾母插手,能除掉的就直接除掉,不能除掉的就策反发展成自己的人。
所以贾母对王夫人的回话也大有深意:“袭人本来从小就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贾母这句话等于在说:袭人算我看走了眼,你自己看着办吧,将来错了害了宝玉,你自己承担负责,与我无关。
综上所述,贾母和王夫人这一对婆媳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绝非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平静和睦,岁月静好。至于谁输谁赢,要看八十回之后的表现了。
论胸襟智谋,十个王夫人也干不过一个贾母,但是贾母的软肋是林黛玉,这也是贾母经常妥协的原因,她不是斗不过王夫人,也不是害怕王家的权势,她担心的就是两个玉儿的幸福。
如果没有黛玉,宝玉活不成,如果要把黛玉嫁给宝玉,就不能十分得罪王夫人这个未来婆婆,否则等她病老归西,林黛玉的日子就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