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构成主义和亚历山大·罗德琴科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然而,他更像是一个利用绘画语言,来探索宇宙的科学家。马列维奇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表现形象,因此可以将形象进行终极的简化。至上主义,感觉,无,宇宙自20世纪初以来,抽象已成为现代艺术的核心原则。20世纪早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先锋派艺术家质疑艺术的作用和表现的本质。抽象的起源: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卡西米尔 · 马列维奇1878 - 1935

何为抽象艺术?不试图表现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的艺术,尤指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

抽象艺术是指任何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予以简化或完全抽离的艺术,它的美感内容借由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有时抽象艺术的主题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过分风格化、模糊化、重叠覆盖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于难以辨认原貌。用此种方式将主题局部分解,称之为半抽象艺术;而彻底将真实物体抛弃,则称之为非写实艺术或非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有时被称为“非具像”或“非客观”,这个词最早是由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使用的。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1)

艺术品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的是艺术家的美学观和哲学理念,包含了艺术家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所以,我们得相信,艺术家肯定不是在随手乱画的。

有人说,这世界的过去是由疯子创造的,未来也终究属于疯子。正常人能够拥有的只有当下。那么,与其试图去理解这些作品,不如多用心去感受一下吧。

自20世纪初以来,抽象已成为现代艺术的核心原则。20世纪早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先锋派艺术家质疑艺术的作用和表现的本质。

抽象的起源: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

卡西米尔 · 马列维奇1878 - 1935

至上主义,感觉,无,宇宙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2)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3)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构成主义和亚历山大·罗德琴科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然而,他更像是一个利用绘画语言,来探索宇宙的科学家。马列维奇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表现形象,因此可以将形象进行终极的简化。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4)

事实上,马列维奇一步一步走向抽象的过程,和一战爆发是同步。他所做的像是在说,旧体制崩塌了,人们需要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

马列维奇还是扎哈·哈迪德的精神导师。她的很多建筑作品,都受到马列维奇的影响。

马克 · 罗斯科1903 - 1970

抽象表现主义,情绪,宗教感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5)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男,1903年生于俄国,毕业于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师从于马克斯·韦伯,抽象派画家,抽象派运动早期领袖之一。马克·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

看罗斯科的画更像是一次宗教体验,大片大片的色彩在吞噬你,摧毁你,打破你。他熟知每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把这种感受无限放大。罗斯科画的尺寸都很大,他想让画本身和观者更加亲密。观者置身画中,沉浸于他营造的神秘,迷幻氛围里,催生出宗教式的敬畏感。罗斯科传达的,是深邃的情绪与精神世界。

在他即将面对死亡的那段时间,他的作品都很阴郁,色彩越来越少,但最后一幅画,却是明亮的红色。随后不久,他被发现死在了纽约工作室的浴缸里。割开手腕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水池,像极了最后那张画。有艺评者认为他运用大量纯净的色彩表达无形的思想 作品总蕴含着一种或淡或浓的沉郁,营造出或朴素或诗意,以至充满戏剧性的气氛和效果。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6)

塞 · 托姆布雷1928 - 2011

新表现主义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7)

作为美国著名抽象派艺术大师,托姆布雷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和波普艺术于一身,将潦草的书写、素描、涂鸦和油画相结合。

他的画太轻盈了,痛苦也好像是轻盈即逝的。画出这种画的人,果然可以活得久很多,享年 83 岁。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8)

托姆布雷说,“每一条线都是自身固有历史的真实经验,它们并不说明什么,也不刻画什么——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感觉的实现。”

康定斯基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9)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大学专业是法律和经济。后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30岁时为了学画,他放弃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后成为职业画家。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不同阶段,最后,在野兽派色彩和音乐的灵感中,康定斯基创作了以“构图”、“即兴”、“抒情”命名的作品。从而诞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

实际上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

1911年,康定斯基出版了他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在书中,他主张一种向内而非向外寻求灵感的艺术。康定斯基写道:“美是由内在需求产生的,它源于灵魂。”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10)

康定斯基《你知道我画的是什么》

蒙德里安(1872-1944) 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杜斯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11)

德·库宁(1904-1997)

我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看法(抽象艺术背后的审美逻辑)(12)

德·库宁生于荷兰。早年在当地的艺术学院学习过,并受到表现主义画家的影响。1926年作为一名油漆工前往美国,1934年开始尝试抽象画创作。50年代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领袖人物。 德库宁的创作,集中于抽象、女人和男人这三个系列,而其中,尤以女人系列最出名,它实际上几乎与他的绘画生涯相始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