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为了纪念他,当地政府还为他修了纪念碑和纪念馆。他就战斗在咱们家乡这片黑土地,绥棱有个村子因他得名。他奇迹般地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逃脱。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建国后,他历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他完成了《牢门脱险记》一书的写作,这本书先后再版11次。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1)

内容导引

他以黑龙江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并成为中共清华党支部书记。

他曾和5名东北籍大学生,“逆行”回到东北,打响中共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组建了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

他是抗联领导人李兆麟的战友,率领抗联部队横扫松嫩平原。

他是东北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出自他手。

他奇迹般地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逃脱。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建国后,他历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

他完成了《牢门脱险记》一书的写作,这本书先后再版11次。

他就战斗在咱们家乡这片黑土地,绥棱有个村子因他得名。

为了纪念他,当地政府还为他修了纪念碑和纪念馆。

故事就从因他而得名的村子讲起——

点击收听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2)

绥棱有个天放村(一)

绥棱县上集镇天放村是国家确定的革命老区村。在伪满时称向阳区,位于伪县公署上集厂(今上集镇)东北角,是于天放领导的抗联小分队长期开展抗日活动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抗联名将于天放而命名为天放村。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3)

于天放,原名于树屏、于九公,化名王文礼。1906年4月2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白奎堡三道沟屯的一个封建家庭。儿时做过牧童,9岁入私塾,后入呼兰县国立模范高等学校。1924年,考入黑龙江省工科高级学校学习。1927年秋,参加并领导了学生爱国运动。1928年8月,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那里潜心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探索救国真理。192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0年,参加清华大学驱逐校长罗家伦、吴南轩的学潮。1931年5月1日,经张甲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于天放作为黑龙江省留北平学生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领导了没收汉奸逆产的斗争。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4)

于天放(前右三)与巴彦游击队主要领导

1932年春,于天放弃笔从戎,由北平市委派回东北开展武装抗日活动。4月,他与张甲洲、夏尚志、张文藻等5名东北籍学生取道回黑龙江。5月,巴彦抗日游击队成立。于天放任满洲省委特派员,负责巴彦游击队和杨靖宇领导的盘石游击队与满洲省委的交通联络工作。1933年春,省委派于天放到齐齐哈尔任龙江特支书记,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组织抗日救国会。他以教授身份掩护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进行抗日活动。1933年9月,于天放的抗日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无法在齐齐哈尔容身,便到松花江下游的富锦县,继续投身抗日救国运动。这时,他将原名于九公改为于天放。1937年,七七事变后,于天放回到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后改为十一军),先后担任十一军随军教育长,十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调到抗联第六军。12月,随军西征,来到绥棱。北满抗联部队改编后,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与王明贵共同开辟绥棱抗日游击区。1939年12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成立后,于天放任第六支队政委。1942年初,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决定派于天放担任第三路军军政特派员兼总部宣传科长,负责领导指挥第三路军在黑龙江境内部队和地方群众工作。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5)

从1944年初开始,于天放领导的抗联留守小分队陷入了更加艰险的危困之中。弹药、粮食所剩无几,日伪军的频繁“讨伐”,敌特分子的四处侦察,叛徒汉奸走狗助纣为虐,日伪军对小分队的包围日益缩小,小分队在山林中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于天放在绥棱老金沟主持召开了小分队会议。会上,于天放充满信心地说:“目前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燃眉之急是解决吃的问题,要想取得粮食就必须找老百姓想办法,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敌人把山里的路封住了,切断我们与广大农民和山里工人抗日组织的联系,我们就到农村去,发展抗日力量。”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起来,寻找机会,与群众取得联系。

1944年1月29日,于天放派孙国栋、赵文友尽快与拉山的伐木农民取得联系,以解决粮食问题。一天,赵文友正在南山坡放哨,忽然听到山北边有人的喧哗声,便立即向孙国栋汇报。孙国栋和赵文友随即装扮成拉山的老乡向北山走去。山坡上停着几辆大车,老板子、掌包的正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其中一个30多岁的农民正在给周围的人分派活计。孙国栋和赵文友走过去与这位农民坐在一起攀谈起来,30多岁的农民叫张录,家住上集厂东北处向阳区宋万金屯。家里兄弟6个,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因伪满捐重税杂、抢粮、出荷、抓壮丁、出劳工,每年交完“出荷粮”,所剩无几,就只好到山里拉木头换粮食,来维持生活。孙国栋、赵文友与张录越唠越近,越唠越投机。孙国栋向张录讲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并要求张录帮助抗联小分队解决粮食。张录一听两位是抗联,十分高兴,答应为小分队筹集粮食。

张录回去后,从自己家里拿出许多粮食,并做亲戚、邻居的工作,在群众的支持下,张录很快筹集到小米、玉米等粮食1000多斤,猪肉200斤,还有两大桶酸菜。1944年1月31日,他把筹集来的物品秘密送上山,交到于天放手里。张录临走时,把自家的地址告诉了小分队战士,并说,小分队如果有困难,就直接去找他。尽管张录为小分队送来了给养,但是于天放心里还是在思考,认为张录的身份要搞清楚,如果是真,抗联小分队就可完全跳出敌人包围圈,走出山林,转移到山下,以张家为据点,开展抗日活动。又可以秘密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刺探敌人活动情况,继续发挥小分队的战斗作用。几天后,于天放派孙国栋、杜希刚、于兰阁等人多次下山,到宋万金屯、小五部村与张录家取得联系。从此,小分队与张录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小分队的战士不仅吃住在张家,而且还得到张家男女老幼的大力支持。张家经常为抗日小分队买粮食、衣物和各种日用品,同时还为抗联小分队探听敌情,传送情报。张家成了抗联小分队的活动据点。

故事到这儿——第一部分就讲完了。下次,咱们接着讲抗联小分队在宋万金屯遭遇了什么,暴露了身份而遇险,于天放又是怎么被捕的。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6)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7)

作品来源:黑土乡情(公众号)

作 者:孙 秀

故事讲述:刘三白

音频制作:艾文英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8)

【老刘故事会㉘】兰西县的乔家大院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9)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10)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11)

老刘故事汇超级版(绥棱有个天放村)(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