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雨果温柔而沉痛地悼念莱波尔黛,在流淌的时间长河中,用一个年老而奔波的身影,思念水中永远年轻的女儿。此时,谁能想到,这个忧伤的老人是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曾经的洒脱,如今被丧子之疼淹没。在《悲惨世界》中,有段话可以形容这时的雨果,“他对这黑暗世界中人事的兴衰起伏,不怀任何希冀;他不希望能使一事一物的微光集成烈火。他那颗质朴的心只知道爱,如是而已。”雨果将莱波尔黛死时穿着的婚纱挂置在家中客厅,并为自己早逝的女儿写了无数哀悼诗。1856年出版的诗集《静观集》,正是以莱波尔黛的死为界限列为《往昔》和《今日》两卷的,此情更足为证。在《静观集》中,雨果饱怀追思地写下:好孩子/你要把灵魂/投入碧蓝的眼中/没有人幸福/更没有人会胜利/时光对大家并不能完美无缺/时光是虚影/我们的生活/孩子/是虚的岁月。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是举世闻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作家。他曾公开指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力挺中国正义反击战;他也通过《悲惨世界》,对贫苦的下层百姓伸出了爱的双手。但大众所不知道的是:雨果既是位正义的作家,也是位脆弱的父亲。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1)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雨果身前留下许多浪漫缠绵的爱情故事。但他没料到,自己的美学思想,通过两个女儿的爱情故事完成了践行——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世人关注,流传成为传奇。

尤其是小女儿阿黛尔的践行,更是用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终其一生,她都在与父亲和姐姐的光环相对抗,试图摆脱“雨果小姐”这一身份的枷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特立独行”。

大女儿:不幸的新娘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2)

雨果将莱波尔黛死时穿着的婚纱挂置在家中客厅,并为自己早逝的女儿写了无数哀悼诗。1856年出版的诗集《静观集》,正是以莱波尔黛的死为界限列为《往昔》和《今日》两卷的,此情更足为证。

在《静观集》中,雨果饱怀追思地写下:

好孩子/你要把灵魂/投入碧蓝的眼中/没有人幸福/更没有人会胜利/时光对大家并不能完美无缺/时光是虚影/我们的生活/孩子/是虚的岁月。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3)

在《悲惨世界》中,有段话可以形容这时的雨果,“他对这黑暗世界中人事的兴衰起伏,不怀任何希冀;他不希望能使一事一物的微光集成烈火。他那颗质朴的心只知道爱,如是而已。”

雨果温柔而沉痛地悼念莱波尔黛,在流淌的时间长河中,用一个年老而奔波的身影,思念水中永远年轻的女儿。此时,谁能想到,这个忧伤的老人是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曾经的洒脱,如今被丧子之疼淹没。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4)

小女儿:浪漫的患者

或许更令伟大的宗师没想到的是,百年之后,他的另一个女儿也用同样的方式,“以爱之名”令雨果家族再次受到世人瞩目。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5)

(阿黛尔·雨果肖像)

阿黛尔·雨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于1830年。她2岁时,母亲离家而去,与阿黛尔最亲切的人,自然是令人敬仰的父亲和早早成名的姐姐。

她与莱波尔黛一样精通诗歌乐器,继承了雨果的写作才华。然而,生性敏感忧郁的阿黛尔在日记中写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姐姐和父亲光芒的阴影里。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6)

一位伟大的父亲加上一位传奇的姐姐,阿黛尔似乎过早地看到了自己有可能被忽视的一生。生来反叛的性格,令她想要摆脱家族带来的光芒,她甚至一度使用假名,屡屡与家人作对。

在所有的反叛举动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为爱流亡。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7)

(特吕弗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照,著名的法国女星阿佳妮饰演神经质的阿黛尔)

25岁时,阿黛尔爱上了法国中尉阿尔伯特·皮尚,皮尚也被阿黛尔的才情所着迷,不久就向阿黛尔求婚。

然而,年轻又叛逆的阿黛尔并不在意这次求婚,当即拒绝了皮尚。随后可能是出于后悔,她又向皮尚提出复合的要求,但出乎意料,这位法国中尉拒绝了她。

或许在当时,皮尚已经另有所爱,一开始这就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或许是因为,皮尚知道要远赴加拿大哈利法斯,不愿意在阿黛尔身上浪费时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阿黛尔离家出走,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哈利法斯,她想夺回自己的爱情。

离家出走后,为了获得自己爱情的合法地位和资金保障,阿黛尔仍与父亲保持通信。终于,身心俱疲的雨果妥协了与女儿的斗争,为阿黛尔寄来一纸婚约。

然而,这时的皮尚已对阿黛尔毫无情意。雨果的家族虽然声望显赫,但皮尚更需要一位能帮他平步青云的中产阶级女儿。而且,当时的雨果正处于流亡时期,无法带给皮尚加官进爵的荣誉和填补债务的财富。

因此,当阿黛尔千里奔赴哈利法斯后,得到的却是皮尚与别人订婚的消息。她深受打击,但不愿就此放弃,苦守皮尚,幻想着他能回心转意。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8)

在无果等待三年之后,皮尚调离哈利法斯前往巴巴罗德岛。此时的阿黛尔,理智已几近耗尽,她似乎是流浪来到加勒比海附近的一座不毛小岛上,静候她爱情的回眸。在这座英属殖民的岛上,她以“皮尚夫人”自居,每日披头散发游荡在大街上自言自语。而她再也没有见过皮尚一次面。

直到1885年,特立尼达岛的主教遇到了阿黛尔的房客,他出于对雨果的崇敬,决定将已然疯痴的阿黛尔送回巴黎。而身如浮萍的这些年,阿黛尔在巴巴罗德岛上的生活开支,也都来自远方父亲的救助。

她的一生,都在试图摆脱父亲之名,但生命中的每次遇险,又都因父亲之名而被拯救。名望之族的女儿,成了雨果家族难以启齿的丑闻。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9)

(特吕弗电影剧照,执笔的阿黛尔)

但是,人们更为好奇的是,为什么阿黛尔要死心塌地跟随一个登徒子远走他乡?像她这样聪明而美丽的才女,不应得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凄惨结局。

大多数阿黛尔日记的研究者认为,阿黛尔的凄美爱情故事,只是她全部精神异端的表征,终其一生,她反抗的对象始终是父亲的姓氏和姐姐的传奇爱情故事。

她偏执地选择皮尚作为迷恋对象,在于皮尚身上的反动性。阿黛尔知道,她只能通过一个异乎寻常的爱情故事,才能打破父亲和姐姐的神话。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10)

对于雨果家族而言,皮尚自然不是一位如意郎君。他嗜赌成性,且处处留情。单凭风流倜傥的外表,绝不可能引起阿黛尔的注意。但阿黛尔却可以利用皮尚作中间媒介,公开与家族进行反抗。

在阿黛尔的叛逆逻辑里,与皮尚结婚,就意味着自己的胜利,她也有机会超越姐姐的浪漫故事,成就另一段佳话。

因此,阿黛尔并未多加犹豫就只身涉险,穿越大洋彼岸,来到危机四伏的美洲大陆。

异国情调、死心塌地的女主角、动荡的历史背景,阿黛尔为自己编剧了一出浪漫主义神话,并将自己代入一个凄美的故事且全身心演绎。她如一位专业演员——虽然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出悲剧。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11)

(特吕弗电影剧照)

在美洲期间,阿黛尔留下大量加密的日记和手稿,来记录自己身陷囚笼般的精神处境。1960年,米纳德出版社出版了《阿黛尔•雨果的日记》,传记作者弗朗西丝•韦尔诺•吉尔,公开了阿黛尔的私密日记,世人才详细地了解了她那段漂泊经历。

原来,在流浪的十余年,她始终未间断写作。她横跨美洲,却始终保留着手边的一个手提箱,里边装着她所有的手稿和日记。其中,还发现了她在美洲给《纽约论坛报》写的稿件,署名只有一个大写的“P”,意为皮尚之名。

阿黛尔的手稿石破天惊,令这位雨果小姐的前尘往事终于为世人所知。

日记出版后,阿黛尔的故事立即吸引了法国导演特吕弗的注意,第二年,特吕弗拍摄了《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12)

(当年的电影宣传海报)

从传奇的角度看,阿黛尔虽然经历了异常悲惨的一生,但她在百年之后,成功地唤醒了人们对她的注意力,使她从雨果的姓氏中脱离出来。出版的日记和特吕弗的电影,放佛以一种穿越时空的方式完成了她的夙愿。

阿黛尔·雨果,终于变成一个独立的名字,被时间保存了下来。

雨果在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雨果悲惨世界之外)(13)

本文系凯风清韵原创稿件

作者:毕湘英

◆◆◆◆◆

【版权声明】

转载请务必注明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凯风清韵”

及ID:kaiwind-qingyun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kaiwind123@sina

丰厚稿酬等着你,快来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