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北市民国老街(沈阳老北市找寻关东大先生的影子)
沈阳老北市民国老街(沈阳老北市找寻关东大先生的影子)北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其实并不算远,即便是2000年之前,在其周边基本还能看到以往的景象,她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在2000年之后的10年间,城市建筑速度发展极快,一些原来的平房等老建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我通过和当地但凡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聊天发现,老一代的沈阳人提起老北市来,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们说那是老沈阳的回忆。如果说,随着城市的变迁,承载着老辈儿的回忆渐渐远去的越来越多,那么老北市算是其中的一个。北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初期,应该是实胜寺乃最早的建筑,建于1636年间,据说当时该寺非常红火,除了香火的原因之外,有一种说法是管理该地的是太宗皇帝身边的红人,无疑要想升官发财,各地来京城(彼时沈阳为清都城)的官员一般都得来到领导的红人身边,打点打点,起码能得到点有价值的情报。当然,这个应该只是传说,但从彼时起老北市就开始聚人了,这肯定是真事儿。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北
沈阳做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凡在这座城市里生活10年以上者,即便哪一天离开这里,也会为之魂牵梦绕。
从著名的北陵公园正门出发,顺着北陵大街、青年大街往南,几乎不怎么拐弯,就能到达北市场,街头有一个白色石质建成的牌坊,上书北市场三个烫金大字,不用说这不是原物,是后来复建的。
我就是喜欢找一些老旧的、上了年岁的老建筑什么的看看,听上了年纪的沈阳人讲,北市场历史非常久远,远到清朝乾隆年间,到了民国时期张作霖又推动了一把,建国后50年代还非常辉煌。
或路过或专门前往溜达,外加其他方式,我去了不少次沈阳北市场,其间连着查寻加刻意的打听,我对北市场的前生今世算是知道点皮毛。
北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初期,应该是实胜寺乃最早的建筑,建于1636年间,据说当时该寺非常红火,除了香火的原因之外,有一种说法是管理该地的是太宗皇帝身边的红人,无疑要想升官发财,各地来京城(彼时沈阳为清都城)的官员一般都得来到领导的红人身边,打点打点,起码能得到点有价值的情报。当然,这个应该只是传说,但从彼时起老北市就开始聚人了,这肯定是真事儿。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北市场就是沈阳杂七杂八、三教九流等鱼龙混杂的地儿,放到现在可以说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记得前几年,还就北市场溜达回来后的感受记下了一篇游记。其实多次前往,我的总体感受是:种种迹象表明,老年间的北市场,肯定热闹非凡,绝对是彼时沈阳老百姓提起来爱恨交织、又离不开的地方,由清至民国期间,这里应该是卖大力丸的、耍大刀的、饭馆客栈、妓院烟馆、戏院酒楼等林立之地,既有公子哥小姐们在此逛街溜达,又有底层百姓为了生计在此摆摊设点,期间更不会缺少地痞无赖招摇过市。不过就是一处日日上演着人间百态的大市场。
但我通过和当地但凡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聊天发现,老一代的沈阳人提起老北市来,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们说那是老沈阳的回忆。如果说,随着城市的变迁,承载着老辈儿的回忆渐渐远去的越来越多,那么老北市算是其中的一个。
北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其实并不算远,即便是2000年之前,在其周边基本还能看到以往的景象,她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在2000年之后的10年间,城市建筑速度发展极快,一些原来的平房等老建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虽然,近年来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又刻意扶持,特意打造了富有年代感特色的仿古项目,如在路中间专门设置了长达300米的,每个2-3平方米的小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老沈阳小吃,两侧出售仿古摆件等等,但总体来说,以往的人间烟火劲头是很难再现了。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每到国庆和春节等特定时节,在北市场还是热闹非凡的,那条并不很长的街市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唯有那个时间里,似乎才能再现当年老北市繁华热闹的冰山一角。
然,时过境迁,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今,在北市场过往的人们大都步履匆匆,有几人还会留意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过往?曾经,那些上流人士的挥金如土、底层百姓的心酸生活、市井无赖们的无理取闹、关东大先生的满嘴胡邹、售卖糖葫芦瓜子的吆喝声、为耍杂卖艺的叫好声,均已成为过眼云烟。
唯有,一直见证着老北市变迁的皇寺和锡伯家庙,这两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历史建筑,还执着的坚守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