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就这样,韩信麻雀变凤凰,真的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大王。然而这一举措,无疑在韩信和刘邦之前种下了不可化解的嫌隙。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刘邦、张良、陈平都明白,如今形势对汉国不利,韩信的倾向与态度在天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得罪不了。于是还不如卖个人情,让韩信暂时称个王吧!这名使节表示,韩信刚刚平定了齐国,在当地无名无分,恐怕镇不住当地的反抗势力。因此他希望汉王能将他封为“代理齐王”。刘邦一听,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这是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啊!刘邦一眼就看出了韩信的伎俩:他这是想从高级打工仔变成合伙人啊!没有我刘邦,你就是个一文不名的屌丝,如今居然蹭鼻子上脸了!就当刘邦准备发作之时,张良和陈平却分别在桌下踢了踢他的脚。聪明的刘邦立即心领神会,于是“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此时的齐国已经撤去了防御,于是韩信得以飞快地杀到了历下和临淄,将齐国灭掉。然而可恨的是,韩信的功业完全是踩着郦食其的尸骨完成的。齐王田广以郦食其背信为名,将他残忍地烹杀。

镜子破了,裂纹几乎不可能重新吻合;水泼出去了,就再难以收回来。在灭齐之前,韩信对于刘邦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令行禁止。然而在灭亡齐国之后,韩信却突然发现,刘邦对自己的约束似乎没有那么大。看着自己手下数十万雄兵,韩信意识到,自己羽翼似乎已经丰满了。如今的他,已经有了和刘邦讨价还价的资本。而一切,则都是蒯通开启的。

于是,韩信在蒯通的启发下,韩信做了一件大事。

当时,刘邦正困守于荥阳,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困,处境十分危急,急需韩信出兵援助。然而就在这时,韩信的使者却来了。然而这名使者带来的并不是援兵,而是韩信的一个“请求”。

这名使节表示,韩信刚刚平定了齐国,在当地无名无分,恐怕镇不住当地的反抗势力。因此他希望汉王能将他封为“代理齐王”。

刘邦一听,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这是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啊!刘邦一眼就看出了韩信的伎俩:他这是想从高级打工仔变成合伙人啊!没有我刘邦,你就是个一文不名的屌丝,如今居然蹭鼻子上脸了!

就当刘邦准备发作之时,张良和陈平却分别在桌下踢了踢他的脚。聪明的刘邦立即心领神会,于是“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刘邦、张良、陈平都明白,如今形势对汉国不利,韩信的倾向与态度在天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得罪不了。于是还不如卖个人情,让韩信暂时称个王吧!

就这样,韩信麻雀变凤凰,真的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大王。然而这一举措,无疑在韩信和刘邦之前种下了不可化解的嫌隙。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1)

对于这一点,深谙人性的蒯通自然心知肚明。然而他所想的,并非化解和弥合这个嫌隙,而是继续撕裂这个伤口,让韩信与刘邦彻底决裂!因为只有两人彻底决裂了,蒯通才真正有出头的机会。

一日,蒯通突然要给韩信相面,他连连遗憾地说:

“以你面相来看,最多不过封侯,而且命运将凶险异常。”

然而突然他又话锋一转,说道:

“但看你的背形呢?又贵不可言。”

韩信一听,兴趣来了,于是问:“先生有何高见呢?”

蒯通从容回答:

“大王以一人之力,平定四国,功高盖世。如今你手握强兵,占据齐国,附汉则汉兴,附楚则楚盛。因此我建议你,不如叛汉自立,居于楚汉之间,造就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时候再出兵制止楚汉相争,成就帝王之业!”

事实上,这句话并非韩信第一次听到。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在潍水之战中大破项羽的大将龙且。如此一来,楚都彭城已经进入了韩信的射程。

于是恐惧万分的项羽,派谋士武涉前往齐国,试图策反韩信。武涉首先剖析了刘邦的为人。他说,项羽曾和刘邦约为兄弟,两人发誓生死与共。谁知刘邦背信弃义,非要和项羽为敌。如果不是项羽宽容,刘邦早就死了。然而就是这样,刘邦依然没有知恩图报。

因此武涉图穷匕见地说:“齐王(韩信)功劳太大,刘邦未来必不能容你。因此不如在楚汉之间维持中立,到时候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称孤道寡,岂不美哉?”

然而韩信却说:“当年项王对于我言不听,计不从,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而汉王却拜我为上将,给我衣服穿,给我饭吃,言听计从。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我可不能背离啊!

武涉失望地离开后,蒯通不失时机,又将他的话换了种形式,重新说了一遍。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2)

他口中所谓的“面相”,其实指得是忠于刘邦。而忠于刘邦,位置最高不过王侯,而且很容易年仅弓藏;而所谓的“背相”,则是指背汉自立。如此一来,进可以并灭楚汉,雄霸天下;退可以三足鼎立。因此蒯通才会说韩信的面相凶险万分,背相则是贵不可言。

武涉之所以不能触动韩信,是因为他是敌人的谋士。他的存在,让韩信想起了当年他在项王帐下的不快。但这句话,换做作为“自己人”的蒯通来说,却又不一样了。

韩信猛然意识到,原来帝王之梦距离自己已经如此之近。如今的他,在天下之中已经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权力是一种毒瘾,而韩信早就已经是重度成瘾者。面对这样的诱惑,他又如何能不动心呢?

于是韩信命蒯通先行退下,容自己考虑两天。数天后,韩信再次召见了蒯通。以蒯通对于人性的深刻把握,他满以为韩信一定会遵从他的计谋。就当他兴冲冲地赶至齐王的宫殿,韩信却给他泼了一身凉水。

韩信说:“我还是不忍心背叛汉王,汉王给我衣服,给我食物,让我当将军,如今当了王,我怎能背叛他呢?”

韩信的回答,让蒯通失望透顶。他真没想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统领百万大军,号令三齐之地”的韩信居然会那么“怂”。于是他赤裸裸地威胁道: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也就是说,若不接受上天的恩赐,是要倒大霉的!”

然而韩信却说:“我功劳很大,汉王是绝不会夺走我的齐国的!”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3)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话已至此,蒯通也只能长叹一声了。若韩信背汉自立,蒯通就将是韩信的张良、陈平、范增,富贵肯定少不了。但如今,韩信执意只想做刘邦的合伙人,自己非但难以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反而有可能被杀掉灭口。于是蒯通“详狂为巫”,装疯卖傻逃命去了。自此蒯通再也不见韩信。

韩信为何没有背汉自立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韩信顾念刘邦对自己的恩情,是一种人性的考虑。

但常言道:“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拿毒瘾来说,世界上戒掉毒瘾的,可谓屈指可数。而权力之瘾相对于毒瘾,其强度何止万倍?在历史上,为何权力而朋友相斗、夫妻相残、父子兄弟相争之事还少了吗?区区知遇之恩,又如何能让韩信不忍背汉自立?

事实上,韩信并非不想背汉,而是不敢。

因为归根结底,韩信手下的军队并不是他自己一手拉起来的,而是刘邦给予的。其指挥的将领,也都是刘邦的乡党以及亲戚。汉军人数虽多,但其中枢指挥官,都大多是丰邑、沛县人士。

韩信获封齐王,这些丰沛人士都能理解,毕竟他的功劳太大,打下了半壁江山。但若韩信决定背汉自立,他们就难以跟从了。

因为韩信在齐王的位置,坐得并不稳当。韩信没有亲戚,没有乡党,没有多少子女,就是一个孤家寡人。自始至终,韩信的身边都没有强有力的支持性力量。其称王的合法性,很大程度出于刘邦的承认。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4)

公元前203年,刘邦曾单枪匹马,闯入韩信在修武的大本营,将他的军权都夺了过来。如果韩信真能对自己手下的军队支如臂使,刘邦又如何能如此轻易地夺走他的军队?很显然,刘邦在韩信身边布了眼下。其证据是垓下之战后,刘邦又将“修武夺军”重演一遍。韩信辛辛苦苦训练的军队,再次被刘邦夺走。

若刘邦依照此方法,去夺英布、彭越的军队,恐怕几个脑袋也不够砍。因为英布、彭越的军队,真是他们自己一手拉起的旧部。

总之,背汉自立,沉没成本实在太高了,搞不好就再次一无所有;而忠于汉朝,至少还有齐王可以当。在当时的社会,“功高封王”依然是大家的共识。因此韩信出于保本的目的,决定继续忠于汉朝。

时光荏苒,时间很快就到了垓下决战。战斗开始之时,刘邦被项羽围困于固陵。情急之中,刘邦派使节向韩信请求援军,但韩信却充耳不闻,权当没听见。对此张良提议:“你只要和韩信说:击败项羽后,我们共分天下!得到此消息,韩信就一定会来救援!”

韩信得到消息后,认为自己齐王的位置已经坐稳了,于是立即带十万精兵来援。在战斗中,韩信掌握了指挥权,并将项羽彻底击败。然而韩信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刘邦这老小子竟然故伎重演,再次夺走了韩信的军队,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失去了稳固的根据地,韩信自然觉得很失望,但成为楚王,似乎也不错。因此韩信曾读过了一段威风的日子。然而在公元前202年,刘邦采用伪游云梦之计,将韩信抓起来了。其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死罪,将其改封为淮阴侯。

就这样,韩信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次沦为和周勃、灌婴、樊哙等人相似的“打工仔”。曾经的部下,如今的同僚,韩信自然感到难以忍受。而这也就是“耻与绛灌”同列的由来。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竟在门前跪迎韩信:“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对此,韩信凄然道:“没想到我还有和樊哙同列的一天。”

一开始,刘邦其实并不想杀韩信。刘邦诛杀功臣,其实杀得都是诸侯王,对自己的老兄弟们,刘邦还是相当厚道的。相比于对待彭越、英布,刘邦对韩信还是非常好的,还是当自己人看的。如果刘邦真想杀韩信,为啥不早点动手,还轮得到吕后?

如果韩信早一点死掉,或许还能博得个美名,让他的后代继续富贵下去。然而这一次,韩信却决定造反了。和齐王那次不一样,如今的韩信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正所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万一造反成功了呢?

于是他撺掇旧部陈豨造反,其后又在长安阴养死士,准备取吕后和太子刘盈的性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的阴谋因下人的逃亡而败露。最终,韩信悲惨地死在了吕后手中。死前他悲哀地感叹:“真恨我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计谋,如今却为女子所杀,真是天意啊!”

刘邦出征归来后,听说韩信已死,且喜且怜。喜的是终于除掉了这个祸患,怜的是韩信确实功劳很大!但当他从吕后口中,得知了韩信的遗言,于是又产生了后怕和恐惧的情绪:“如果当年,韩信真的听从了蒯通的计谋,还有我汉家天下吗?”

韩信为什么必须处死刘邦:韩信惨遭吕后处死 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