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美文(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老北京胡同美文(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南锣鼓巷某小店的冰箱贴南锣鼓巷的陶笛店南锣鼓巷主街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沿街是各色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 ,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意韵,中式传统和西式时尚又在此地激情碰撞,圆满融合, 中西合璧、古今交错的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迷失北京”。戊戌年正月初一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的煎饼店
说起北京城里最爱的精神地标,那非胡同莫属了。我是个对老北京城怀有乡愁的外地人,日月常变色,山河易破碎,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老北京似乎已消逝在发黄的故纸堆里,但是每每在大大小小、有名没名的胡同里闲逛或驻足,时常会惊喜地发现老北京的骨骼,老北京的气息一直都在。我和北京的小胡同彼此相爱。
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到过、路过很多胡同。最常去的便是南锣鼓巷、方家胡同和豆腐池胡同。
南锣鼓巷据说南锣鼓巷在明清时期是大富大贵之地,居住着很多达官贵人。现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繁华的步行街。无论何时去,这里都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最喜欢周六日来南锣鼓巷溜达,在一个个精致的小店内外流连,走累了,就寻一座幽静的咖啡馆靠窗坐下,看蓝得发亮的天空,如烟飘散的天空,扑棱翅膀的飞鸟,临风招展的花树,青春勃发的行人,懒洋洋地虚度时光。
南锣鼓巷主街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沿街是各色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 ,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意韵,中式传统和西式时尚又在此地激情碰撞,圆满融合, 中西合璧、古今交错的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迷失北京”。
戊戌年正月初一的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的煎饼店
南锣鼓巷的陶笛店
南锣鼓巷某小店的冰箱贴
南锣鼓巷处处可见这样的小盆栽。
戊戌年正月初一的福字
南锣鼓巷的周边胡同是感受老北京风华的绝佳去处。 从明朝将军到满清末代皇后、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周边胡同的每一座宅院都有说不尽的风流和传奇。
(一) 雨儿胡同13号院
雨儿胡同13号院曾是齐白石旧居, 1986年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雨儿胡同
记得齐白石旧居纪念馆门票是15元。一走进大门,就能看到齐白石全身塑像。
齐白石的全身雕像
纪念馆的内墙上陈列着齐白石的一生。
这位生于湖南湘潭的农人先是学木工,后来学雕花,再后来学画画,数改其职,数改其风,砥砺数十年,终成画坛大师。
从小只知道齐白石画虾画得好,不知道他画花画鸟画山水画人物也是巧夺天工,自成一派。我在他的各幅作品前驻足良久,细细品鉴,可惜身为门外汉,只知妙处,却无法悉数道出具体妙在哪儿。
为了躲避家乡兵匪之乱,1919年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齐白石一直仰崇八大山人和石涛,画风冷逸,此种画风在京城受到冷遇。挚友陈师曾劝其自创风格,经过十年的“衰年变法”,齐白石自创“红花墨叶”风格。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代表作。这幅画是齐白石91岁时,为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张水墨画。据说作画缘由是,老舍先生邀请齐白石用画笔呈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
我在这幅画前驻足良久。画中没有一只青蛙,但看到好几只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小蝌蚪,自然会想起青蛙和蛙鸣。阵阵蛙鸣似乎随着奔腾的泉水由远到近传到耳畔,形成十里蛙声的效果。而画内的小蝌蚪和画外的蛙妈妈,也会让人想起亲子情深。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画中有诗,妙不可言。
《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万竹山居》我很喜欢,奈何总不能以最佳角度进行拍摄,只好从网上找了它的照片。远山的黛绿和竹子的翠绿很有层次感,竹林间有农舍,农舍近处有土岸、水塘,整个画面既有清幽宁静的气氛,又蕴藏着朴素亲切的生活气息,诗意地表现了纯真的乡村情怀,那是客居京城的齐白石所向往的世界,凝聚他对湖南乡间生活的思念。
《万竹山居》
古人说,好的山水画要能“可望、可游、可居” ,齐白石的这幅画三者皆备,并且在“可居”上极为出色。看到这幅画,想到如果能生于此,长于此,居于此,那么该是多么幸福啊。
齐白石晚年画牡丹很多。他画牡丹往往用极重的洋红,让人更觉得美艳绝伦。他画的牡丹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天真烂漫,毫无骄矜之态,有一种大纯真大自由。
纪念馆中正房被还原成原来的样子,保留着齐白石用过的被子和画案。四下里转了转,觉得这儿真是居家和做学问的好地方。方正阔朗之外,有生活气息,有书香之气。
纪念馆中栽有一株石榴树,长满了红艳艳的石榴。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团圆吉祥,常常出现在齐白石的画笔下。
私以为齐白石的一生,齐白石的作品,都和这沉甸甸的石榴一样丰实饱满。有人20多岁就死了,80多岁才被埋葬。而齐白石活了93岁,始终勤奋向上,锐意进取,才得在高手如林的画坛另开宇宙。他没有辜负岁月,岁月也没有辜负他,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齐白石纪念馆的石榴树
(二)帽儿胡同35号
雨儿胡同的北面是帽儿胡同。这里是另一重天地,另一种故事了。帽儿胡同35、37号的旧宅院,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皇后郭布罗·婉容婚前的住所,被称为婉容故居。在这座旧宅院外徘徊良久,不能不想起婉容可悲可叹的一生。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寓意美好的名字,很配这个美丽多才的女子。
1906年,婉容出生在这里。1922年,16岁的婉容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个皇后。1932年,婉容被日本人诱骗到旅顺,与傀儡皇帝溥仪团聚。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后,婉容一举一动都受到日本人秘密监视,甚至不能迈出大门一步。她多次密谋逃脱,均告失败,从此选择自我毁灭,常年吸食鸦片烟。
1945年,苏联攻占满洲,婉容在逃亡路上被共产党游击队俘虏。1946年,身体和精神早已双重崩垮的婉容死于吉林省延吉监狱。具体死亡时间不明,葬地不明,有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也有说是“葬在延吉市南山”,尸骨也无处寻找。
从多个角度拍了婉容故居,和同行的小伙伴说起婉容的生平,两人都有悲切之意。
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所写,抽鸦片上瘾的婉容偶有清醒之日,便会哭着骂她的父亲荣源为了当国丈而断送了女儿的一生。1922年,清朝已经灭亡10年,溥仪已是逊帝,荣源怎么就能舍得把如花似玉的女儿送进紫禁城?
婉容悲惨的一生早已化为影像作品,经由多部影视剧呈现,当中的翘楚还要数《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斩获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 。
扮演的婉容是著名演员陈冲。我小时候看过陈冲的经典作品《小花》,了解她的演技,但从没读过她的文字作品。2018年《末代皇帝》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世,陈冲发文悼念,忆及当年的拍摄往事,动情地说:
回想起来,《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婚礼,庞大热闹而混乱,而我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
《末代皇帝》剧照
这段话和她的演技一样令人惊艳。想来也没什么奇怪的,陈冲出身高知家庭,母亲张安中是药理学、神经生物学家、教授,姥姥史伊凡是科学杂志的编辑,密友严歌苓是著名作家,身边一堆优秀的女性,大概家学渊源和友人影响,让她一直保持着看书、写作的习惯。
有件事不得不提,陈冲和严歌苓合作过一部电影,叫作《天浴》,女主角是她俩好友张伟欣的爱女李小璐。《天浴》把李小璐送上金马奖影后宝座,得奖时她才15岁,是历届金马影后中年纪最小的,至今这个纪录无人打破。
颇令人费解的是,李小璐对陈冲毫无感恩之心,多次公开表达不满。她觉得《天浴》里的激情戏和裸露镜头亵渎了她的名声,即使那些镜头是替身拍的。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小璐是真的不把自己当演员看的。能有一部代表作,能拿一座有分量的奖杯,是很多演员毕生梦寐以求的。基于电影情节的必要的激情戏,也不会招来观众的无端反感。
后来,那么爱惜自己名声的李小璐,把自己的名声毁了个彻底。看过她早年拍的优秀影视剧的观众,就没有不叹惜的。
我总觉得女性的命运存在一种不可勘破的神秘,一个女孩儿纵使再出色,人们也无法预料,日后她的人生到底会成为传奇,还是沦为惨剧,抑或是一场荒诞剧。
对此,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有过冷静犀利的论述: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李小璐的作为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和指责,多少有作茧自缚的缘故。但是婉容的人生,我们无法轻飘飘地去评判去臧否。从她被选作皇后时起,她的人生注定要和跌宕起伏的家国命运牢牢捆绑。无论她怎么挣扎,怎么逃避,似乎都无法避开一路下滑的厄运。命运张开了狰狞的血盆大口,无情地吞噬了她。
都说婉容的婚姻不幸。但不要忘记婉容和溥仪也曾有过一段好时光。在天津静园,这一对小儿女两情相悦,你侬我侬。
天津静园的溥仪婉容人偶
溥仪一生有5段情缘。人们总说他最爱的女人是早逝的祥贵人谭玉龄。我总觉得他最爱的是婉容,最恨的也是婉容。
溥仪和婉容
泛黄的老照片中两人笑意盈盈。
根据《我的前半生》被删节内容,婉容曾与侍卫通奸,暗结珠胎,诞下一女,后来孩子死亡,婉容受到很大刺激。
孩子死因也是个谜,有说她一生下来就被溥仪命人扔进锅炉,也有说她刚出生半小时就夭折了,然后溥仪命人扔进锅炉。
尽管如此,溥仪仍然认为婉容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将她打入冷宫。之后婉容患上了精神病。
婉容身体略好时悉心打扮,还是美丽的。个人觉得这张照片中的她与已去世的韩国艺人崔雪莉颇为相似。
哎,帝后之间爱恨深重,根本理不清。只能说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任何一对男女的情爱,都太容易灰飞烟灭了。
近100年前的往事,我们这些后人无从得知真相,也无法公正评说。出了帽儿胡同,我们又融进了南锣鼓巷的汹涌人流。
某个周六下午的南锣鼓巷
北锣鼓巷从南锣鼓巷一直往北走,过了马路,便是北锣鼓巷。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北锣鼓巷都很清静。所以,这里显得更慵懒,时光似乎走得更慢。我曾在夜晚八九点在北锣鼓巷溜达,光线不好,就没有留下照片。但是,北锣鼓巷的清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某个周六又故地重游了一番。
北锣鼓巷,清代属镶黄旗,称北锣鼓巷,名称来源一说以平民命名的锣锅巷,即锣鼓巷;另一说,此处因多锣鼓之商,又在鼓楼东大街之北,故得名。
周六日一向是南锣鼓巷的人流高峰期,但是仅仅相隔一条马路的北锣鼓巷行人寥寥,似乎是另一个天地。 北锣鼓巷只有800多米,不到15分钟就溜达完了。
沿巷和南锣鼓巷一样,是一些风情小店。一进北锣鼓巷,我就被一幢蓝色房子吸引,这是一家多肉植物主题咖啡馆,上下两层载满了各种植物,被一大片绿意笼罩。窗内有一只酣睡的花猫,看它肥软的身躯和任性的睡姿,就知道它平日里深受主人宠溺。
小时光
另一家店,觉得玻璃门上的画儿很有意思。
北锣鼓巷的绣球花,花语是“希望”。
方家胡同再说说方家胡同。方家胡同东西向,元建大都时所建。方家为谁,不知道,仅仅知道是明嘉靖初期以前人。
方家胡同离雍和宫、五道营胡同、国子监都很近。一般我从雍和宫出来,就会不知不觉转到方家胡同去。方家胡同有几座大宅子,从外面看,堂阔宇深,一派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雅和端重。因为门扉紧闭,所以无法窥视内景,错过了很多景致。
方家胡同15号院是循郡王府。循郡王是乾隆第三子永璋,他的母亲是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原配嫡后富察氏病逝时,永璋和皇长子永璜表现得不够悲痛,受到乾隆严厉训斥,均被剥夺继承资格。两位失去君父信任的年轻人先后去世,永璋死在26岁那年,追封循郡王。 电视剧《如懿传》中应该有“永璋之死”的情节。纯妃母子过世那几集我故意跳过了,不想看了难受。
方家胡同的宅子
方家胡同附近
国子监附近
冬日午后的阳光诉说着悠悠岁月中难得的温柔。
临窗远眺的猫咪,它似乎满腹闲愁。
国子监外
方家胡同有所方家胡同小学,传闻老舍先生在19岁那年做过这所小学的第三任校长。方家胡同小学是北京最早的公办小学之一,创建于1906年,现在则是东城区热门学校之一。
豆腐池胡同不同于名声显赫的南锣鼓巷和来头不小的方家胡同,豆腐池胡同则充满了朴实温柔的人间烟火气。
胡同不大,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约需5分钟。无论晴天还是阴雨天,穿行豆腐池胡同都无比惬意。
豆腐池胡同
这座宅院常年紧闭,不知何人居住。
被雨打湿的月季
豆腐池胡同的蜀葵
这花儿不知道叫啥,颜色明艳,让我莫名想起“色健茂金萱”
豆腐池胡同茁壮生长的盆栽,花盆粗陋破旧,但就是觉得整体很美
鼓楼附近的广场上自由自在的男女老少
查了查豆腐池胡同的来历,明时称“豆腐陈胡同”,疑是陈姓做豆腐者居此。 清时“陈”字讹传为“池”,遂为豆腐池胡同。
结语从前节假日我爱去南锣鼓巷、北锣鼓巷、五道营这些充满商业和现代气息的胡同里闲逛,有时逛累了,在临街的咖啡馆一坐就是半天,看街上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汹涌。
北京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现在,我更爱寻觅那些不知名的小胡同。有一回周六日,闲着没事轧马路,就相继溜达到了大木仓胡同、辟才胡同、丰盛胡同、兵马司胡同、义达里胡同、朱苇箔胡同。
辟才胡同(从前叫劈柴胡同)大气阔朗,义达里胡同美好得像个乌托邦,朱苇箔胡同(从前叫猪尾巴胡同)清新质朴,最适宜小儿女们谈情说爱。每一条胡同都有独特的风景,像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小胡同里墙角缝儿的蓝白牵牛花,一爿爿不起眼的小店,公园石凳上下棋摆局的老少爷们儿,都会使我放慢脚步,驻足回眸半天。我爱咂摸胡同里一花一木一石一椅一人一物的精气神儿,更爱探寻那似乎消逝但却时隐时现的古都气韵。逛累了,我也会坐在大槐树底下,或者路边的长椅上,一边数着树荫下灰墙上跳跃的日光,或许还有蚂蚁,一边抬头望着头顶湛蓝如洗的晴空,寻找远去的飞机和欢快的鸽子。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句话是老北京人生存哲学的集中体现。贫而无怨,富而不骄,永远不急不躁,大概胡同里的老少爷们儿就这么走过人世的风风雨雨。
而我一个外乡人,何以对北京的胡同如此喜爱呢?
有人写道:
正因为不是北京土著,加上缺乏胡同训练,使我至今对胡同有一种神秘感,尤其是夜间,在孤零零的路灯下,在密匝匝的槐荫里卧着的小胡同以及门扉紧掩的一户户人家,不经意泄出的一缕缕灯光,在我看来诗意浓郁。我屡次压抑住随便叩击一扇门的冲动,暗夜里的小胡同,悠然又幽静,它让人联想起更夫、逻卒,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士子,总之,古意盎然。
我就是爱极了这份古意。天亮之后,胡同就不一样了,充满了热腾腾的烟火气。车来车往,人声鼎沸。我也爱极了胡同青天白日里的烟火气。那是城市的水泥森林永远无法给予人的温暖。
方方正正的胡同还代表着一种秩序,一种通达和雍容。年纪越长,就越觉出秩序的可贵,珍视自律有序,而不屑于自由散漫。
我们这代人很少有机会能在胡同里生活居住。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胡同生活和胡同文化,可以读一读《胡同的故事》。这本书最适合爱胡同的人儿读了。
《胡同的故事》
46位名家,46种视角下的胡同生活。这些可爱的作者写出了胡同里的人情世故,围绕胡同的世事变迁,有关胡同的深切记忆和感情,也勾连起我重新探寻胡同的兴味。想等天气暖和时先去从没去过的铁狮子胡同转转。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我知道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