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端商务会馆有哪些(哈尔滨史上第一所会馆)
哈尔滨高端商务会馆有哪些(哈尔滨史上第一所会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还曾是俄侨勃利涅尔戏剧学校校址。俄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门生勃利涅尔,曾在此教学生话剧表演,这些年轻的话剧演员中有不少人由此走上各国的话剧舞台。在不同时期,这里还做过哈尔滨第一商务学校,许多散居在各国的原居哈尔滨的犹太人曾在这里学习过,以色列现任以中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就是在这里完成学业的。1903年落成的俱乐部商务俱乐部每周都要举行一次董事会,其实研究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后都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那就是打桥牌,谁赢了,就在楼下的饭店请大家吃一顿。当然,这类活动是不请女士参加的。商务俱乐部也是犹太人“贝塔”组织的活动中心(一个犹太青年复国主义的组织),他们每个周三都要举行讲演,请一些社会名流担任主讲人,宣讲锡安主义、斯宾诺莎主义、圣战、犹太教和宗教法庭的问题。俄知识分子也利用这里的大厅来演讲,每年圣诞节、复活节时还会举行一些联谊活动,对来自异国
2004年2月22日18时许,哈尔滨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道里区上游街23号的哈尔滨科学宫发生火灾!值班首长立即命令哈尔滨市八个消防中队数百名消防官兵迅速赶赴火场 全力进行扑救。
此时,科学宫一带已是浓烟滚滚,科学宫的楼顶上不时有火焰迸出。消防战士不顾生命危险迅速登上房顶,用消防斧劈开铁皮房盖,向天棚里打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大火终于被扑灭,一栋三层的欧式建筑被烧得只剩下四面墙体,几百吨水已把门前道路变成了一条小冰河,现场围观的群众看到科学宫被烧成这般模样,无不为之惋惜。
哈尔滨科学宫楼落成于1903年12月28日,原来是由当年旅居哈尔滨的俄侨创办的一个商务俱乐部。建房发起人总共有11人,其中犹太人就占了半数以上。这个俱乐部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下室设有台球厅;一楼是饭店、棋牌室、剧场;二层是健身房;三层是图书馆。后院还有一个大花园,夏天,饭店的餐桌就摆在草坪上,客人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享受着阳光浴,好不乐哉!到了暑假,还会为孩子们在花园里举办夏令营;冬季一到,就在花园里浇冰场,青少年们在上边快乐地滑冰。这里曾是当时哈尔滨商界人士特别是外侨商人的一处重要的社交场所。这个俱乐部虽然属外侨私人会所,会员有二三百人,但也对社会开放。人们在这里经常举办舞会和社交活动,通过在一起喝酒聊天,沟通感情、结识新朋友,获取一些新的信息,寻求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1902年创建的俱乐部
1903年落成的俱乐部
商务俱乐部每周都要举行一次董事会,其实研究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后都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那就是打桥牌,谁赢了,就在楼下的饭店请大家吃一顿。当然,这类活动是不请女士参加的。
商务俱乐部也是犹太人“贝塔”组织的活动中心(一个犹太青年复国主义的组织),他们每个周三都要举行讲演,请一些社会名流担任主讲人,宣讲锡安主义、斯宾诺莎主义、圣战、犹太教和宗教法庭的问题。俄知识分子也利用这里的大厅来演讲,每年圣诞节、复活节时还会举行一些联谊活动,对来自异国它乡的朋友致以问候与祝愿,借以增强凝聚力。
在不同时期,这里还做过哈尔滨第一商务学校,许多散居在各国的原居哈尔滨的犹太人曾在这里学习过,以色列现任以中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就是在这里完成学业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还曾是俄侨勃利涅尔戏剧学校校址。俄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门生勃利涅尔,曾在此教学生话剧表演,这些年轻的话剧演员中有不少人由此走上各国的话剧舞台。
到了1943年,日本人开始利用流亡到哈尔滨的沙俄贵族仇视苏维埃政权的心理,组建了白俄事务管理局。这是日本特务机关直接操纵下的特务组织,这栋楼也随之变成了白俄控制下的俄国侨民俱乐部,成为白俄分子的一个活动据点。这个俄侨俱乐部也重新选举了新一届董事会,但没有吸收犹太人参加,于是犹太人的活动便陆续转向了马迭尔宾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后,解散了白俄事务局,改组了苏联侨民会,这里临时改为了苏联红军某部的司令部。
1949年10月20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恢复开馆后,开始整顿苏联侨民会。同年12月召开侨民大会,选举产生哈尔滨苏联侨民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地点就设在这栋楼里。
大会通过了侨民会章程,该会章程第二条规定,“该会在严守中国一切法令,完全尊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及新民主主义方针,尊重中国人民风俗的原则下,进行会务活动”。侨民会的经济来源除了会员缴纳会费外,主要通过外侨企业上交利润来维持侨民会的运转。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对待侨民会的基本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取缔,既利用,又限制”,暂时允许它的存在,不进行登记、不给予社团法人资格和权利,在它无非法活动情况下通过它们来向侨民进行宣传教育,贯彻我国政府对待外侨的政策和各项指令,使侨民遵规守法。
该侨民会在1949年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开馆前,曾代替总领事馆办理无国籍者加入苏联籍的事务。苏联总领事馆开馆后它仍然代办部分领事业务,像调查侨民情况、办理侨民申请出境登记等等,不但管理苏侨,而且把无国籍者及东欧其他国家的侨民也管起来了,成了苏联领事馆实质上的分支机构。
特别是该会内部设有法律调节科,名义上负责处理侨民纠纷,实际上是支持苏侨与中国地方政府“打官司”。
1962年中苏关系日趋紧张。7月4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马雷宁曾向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表示要关闭哈尔滨苏联侨民会及各地分会、小组,但并未实施。同年9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口头通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封闭苏联侨民会,侨民会财产由中国政府无偿接管,对苏侨的文化生活、福利待遇概不承担任何义务。
1959年4月27日,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并组建哈尔滨科学宫,这栋楼就成为哈尔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