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的意义与四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冯友兰人生的意义与四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一起听想重温童年时光吗?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出生,1990年11月26日去世,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出生在一个“诗礼人家”,家境殷富,极重教育。他早期确立了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冯友兰曾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联,总结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时
高中《语文》第五册 2001年版
作者简介
冯友兰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出生,1990年11月26日去世,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出生在一个“诗礼人家”,家境殷富,极重教育。他早期确立了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曾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联,总结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他的生平著作收录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册。
《人生的境界》选自《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想重温童年时光吗?
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一起听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让全中国最好的声音
演绎那些曾伴你成长的课文
与你一起入眠~
想听更多课文?
直接戳文末“阅读原文”,或进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读课文”↓
声明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系列朗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须完整转载,并署名来自“中国之声(zgzs001)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听更多精彩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