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所以要说“真香打脸”,大哥你得排在 Virgil 前面。没错,就是日本传奇街头时尚杂志《FRUiTS》的创始人青木正一,他在 17 年宣布停刊时便曾用一句“街上的 cool kids 太少”来控诉 Streetwear 的淡然无味。结果呢?(image:The New York Times)但关于“XX 已死”,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人和事,比如下面这位朋友。(image:omoharareal)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

作者:Anti-

最近,广州的天气已经切换至令人绝望的酷热模式,而 Virgil 的“街头已死”和“事后圆场”也随着热浪蒸发得七七八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番言论的余温估计还能被人炒作多几番才会散去。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

(image:Dazed)

对于这整件事,除了认识到 Virgil 的影响力已经大到放个屁都能街知巷闻之外,我是没有什么感觉可言的,毕竟“街头已死”并非他的本意(姑且这样认为)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

(image:The New York Times)

但关于“XX 已死”,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人和事,比如下面这位朋友。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

(image:omoharareal)

没错,就是日本传奇街头时尚杂志《FRUiTS》的创始人青木正一,他在 17 年宣布停刊时便曾用一句“街上的 cool kids 太少”来控诉 Streetwear 的淡然无味。结果呢?

所以要说“真香打脸”,大哥你得排在 Virgil 前面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

(image:omoharareal)

其实在“街头已死”之前,Yves Saint Laurent 和 Hubert de Givenchy 这两位时装界的翘楚都曾提出过“高级时装已死”的言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说得更为沉重,因为时装的街头化和大众化在那个时候已经逐渐让高定沦为了夕阳产业。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

(image:Harper's Bazaar)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7)

(image:The New York Times)

而拥有“类似境遇”的,还有摄影。

虽然如今全民摄影之景象看似欣欣向荣,但你很难想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断言“摄影已死”,原因是数码技术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难”的性质,装置艺术家阿法瓦多加尔更是用一片空白的《图像的挽歌》来呼唤摄影大众化后丢失的艺术价值。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8)

(image:Galerie Lelong)

关于全民摄影,国内有部叫作《像场:中国摄影进行时》的纪录片,里面为我们呈现了摄影的各种生态圈,有拍糖水片的业余爱好者,也有追求极致的商业摄影师,等等。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9)

(image:sohu)

而那些苦苦创作的艺术工作者们,则在片中表达了他们对于摄影以及社会的看法,有满腔热血的,也有心存疑虑的。虽然大家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他们在探讨摄影之上的某些本质,里面有很多话我觉得都蛮值得去思考的。(大家有兴趣就去看看呗,B 站就有)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0)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1)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2)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3)

(image:《像场:中国摄影进行时》)

可另一边厢,我们又能看到在三里屯蹲守小姐姐的老法师们拿着“长枪短炮”乐此不疲的情景。可能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但片中有这么一个观点我认为值得讨论一番——“只要对别人无害就行。”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4)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5)

(image:《像场:中国摄影进行时》)

因为在摄影这件事上,“侵犯”二字会变得非常地微妙,不需要有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完成的摄影,造成的侵犯更多地是在精神层面上的,而这,基本取决于摄影师的行为带给被摄者的感觉。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6)

(image:Robin Schimko)

关键是,对于街头摄影来说,“侵犯”别人那是再常见不过的事。

就像前不久富士推出 X100V 时,找来了著名的街头摄影师铃木达朗进行创作,并把他的拍摄过程做成了宣传片。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7)

(image:photohito)

在片中铃木达朗各种怼人脸的场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说他这种侵略性的拍摄手法不尊重人、不道德等等。迫于舆论压力,富士最终选择了和铃木达夫解约。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8)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19)

(image:wise-media-factory)

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富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品牌形象要紧。但姑且不论铃木达朗的道德准则,我觉得这件事还反应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街头摄影是不是被“打压”得越来越厉害了呢?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0)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1)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2)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3)

(image:Tatsuo Suzuki)

难道森山大道拍了几十年的街头都没有“侵犯”过别人吗?虽然没被狗咬,但我还真不相信他总是这么地一帆风顺(奸笑.jpg)。有人说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过去那一套街头摄影的方式貌似已经不能再如此“任性”下去。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4)

(image:Wikipedia)

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件事有着它的特殊性,在于铃木达朗的拍摄过程被做成了宣传片,在于拍摄对象是极为注重隐私的日本人,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过分失礼,又恰好能在网络上泄愤,最终才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5)

(image:matomedane.jp)

至于为什么我说姑且不谈铃木达朗的道德准则?因为比他粗暴的街头摄影师大有人在...

像盲拍大师 Mark Cohen,每次都事先调好焦距,趁着路人“不备”在其面前按下快门。但他就没有铃木达夫这么“幸运”,在五十多年的事业生涯里,他还真吃过不少拳头。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6)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7)

可以去油管搜一下“Mark Cohen - Dark Knees”看看他是怎么样拍照的。(image:maxresdefault)

但 Mark Cohen 却给那个时代带来一种“画面被打碎后具有冲击力的不确定感”,因为从不看取景器的他选择把双眼放在被摄者的细节上。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8)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29)

(image:Mark Cohen)

所以他的镜头里总是“被放大”的画面,简洁中充满了无序的延伸,给人难以捉摸的奇妙感。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0)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1)

(image:Mark Cohen)

还有经常被人提起的 Bruce Gilden,说他是暴力街头摄影师之代表也不为过,如果你看过他的纪录片,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怼人脸。而且他还会用闪光灯,冷不防地冲到别人的正前方,劈头盖脸地按下快门,然后一言不发地扬长而去,丝毫不顾对方的感受。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2)

(image:Street Hunters)

但你猜 Bruce Gilden 怎么形容自己?他曾经直率地表达过“我没有职业道德(但谁又有呢)”,因为在他的眼里,街头生活就是一个荒诞的剧场,而他的使命就是要入侵到剧场里,通过闪光灯把每个人的情绪抽离出来,所以他的作品总是透漏出一股“脱离现实”的故事感。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3)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4)

(image:Bruce Gilden)

而如此具有侵略性的拍摄手法,也让 Bruce Gilden 经常陷入和路人的争执之中,但这位老哥就比较牛皮,不管对方如何恶语相向,他依旧我行我素,把“直闪 怼人脸”贯彻到底。只能说,从小在黑帮环境下长大的人就是不一样...(他还有很多拍黑帮的照片,大家可以去搜来看看)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5)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6)

(image:Bruce Gilden)

说到这,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认可这种摄影方式,没关系,我只是想说,艺术创作总是难免和道德准则发生碰撞,而这种碰撞绝不仅限于街头摄影、或者是摄影这一领域。时装、音乐、电影...这些不也经常会“背信弃义”于所谓的常理吗?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7)

(image:zcool)

突然想起《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这部伪纪录片(B 站也有),虽然山田孝之邀请长泽雅美全裸出演他的自主电影的桥段让人有点无语,但他们去日本电影大学“做功课”的那一段还是挺值得回味的。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8)

(image:tv-tokyo)

因为在那里,导演天愿大介说了这么一番话:

“戛纳很讨厌好莱坞,甚至到了憎恶的程度。意思就是,拍的作品不要去亲近观众。一旦把内心的想法‘整理’出来,就很容易沦为娱乐大众的产物。所以,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可能会更好,就算是谎言,也要把现实的残酷性夸张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需要打破平衡才行。”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39)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0)

(image:《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第二集)

作为今村昌平之子,天愿大介参与编剧的《十三刺客》就有着非常多极端的画面,特别是剧中明石藩主齐昭各种滥杀无辜、作奸犯科的残暴镜头,就是一种“毫无道德可言”的直接表达,让人不忍直视的同时深恶痛绝,巴不得跳进电视画面里把齐昭大卸八块。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1)

(image:Wikipedia)

扯远了,继续说回街头摄影吧。如果不从精神层面上去理解这些道德冲撞,那自然得提到客观存在的法律了。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2)

(image:FUJI)

我大概查了一下,简单点说,摄影师的著作权、作品所有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服从于被摄者的肖像权,也就是说,未经许可,摄影师不得公开使用自然人的肖像(非盈利目的的话也要看情况)。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3)

(image:Ian MacDonald Photography)

但法律归法律,现实归现实。

很多时候,就算你用了,别人也很有可能不知道(当然也有一些事后才发生争执的案例)。所以说得狡猾一些,只要你前期能“顺利”完成摄影,后期遇到麻烦的几率就比较小。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4)

(image:Ian MacDonald Photography)

不过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在座如果有碰到过侵权问题的摄影师,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经历和看法。

/ / /

其实在这里并非是想游说大家去接受“侵略”或者是“道德碰撞”在街头摄影里的合理性,因为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都是不一样的。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5)

(image:Sandy Carson)

我只是想说,蹲守在商区的老法师和游走于城市间的街头摄影师的“侵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用什么目光来看待被摄者的,这点想必大家都清楚,而后者更多的是用艺术的眼光来寻找城市里不同寻常的味道(不管看他们作品的人怎么理解)。

总之,老法师们肯定不会去拍那些路边的大妈就对了,要拍也是拍漂亮的...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6)

(image:Eric Kim)

或者换个说法,虽然大家都是在找城市里的不同风味,但吃货和美食家能一样吗?所以,街拍是街拍,街头摄影是街头摄影,从语感到内核都不在一个维度,不信大家可以去谷歌一下这两个词所指示的图片,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7)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8)

Alex Webb 的色彩和构图也很有意思。(image:Alex Webb)

而关于这一点,有些摄影师也会特别提出来,比如美国的街头时尚摄影师 Adam Katz Sinding,在他的个人主页 Le 21ème 里就明确地表达了对所谓“街拍”的反感:This is NOT a FUCKING "Street Style Blog"!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49)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0)

(image:Adam Katz Sinding)

Adam Katz Sinding 十分讨厌 Street Style 和 Blog 这两个词,因为他觉得很多人看“街拍”只是单纯为了知道时尚趋势、穿什么好看,但他从事这行不仅是为了时尚,还希望通过捕捉舞台背后的模特来呈现他们独有的气质。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1)

(image:Achtung Mode)

所以,在 Adam Katz Sinding 的主页里,我们除了能看到琳琅满目的时装以外,还有很多属于模特的瞬间。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2)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3)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4)

(image:Adam Katz Sinding)

说起 Adam Katz Sinding,知道他是因为去年写 Salomon 的时候,在网上搜到了一些他拍的图片,觉得挺特别,便开始了关注。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5)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6)

(image:Adam Katz Sinding)

还记得那时看到他那长长的 Clients 列表,老实说有点被吓到...常年游走在各大时装周的 Adam Katz Sinding,至今已经服务过差不多 200 家时尚单位。像拍 Virgil 这样的当红辣子鸡,对他来说完全就是家常便饭...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7)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8)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59)

(image:Adam Katz Sinding)

从 Adam Katz Sinding 的摄影里可以看出,虽然他从事的是时尚领域,但也会注入一些属于街头摄影的性质——人文。因为还是那句老话,时装只是辅助,你的内核才是最重要的。总之,喜欢时尚摄影的朋友不妨留意一波便是~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0)

(image:Adam Katz Sinding)

/ / /

又扯远了,我们继续聊聊街头摄影的“侵犯”问题吧。

其实很多人会说,只要事先征得对方同意,那么完全可以避免掉冲突(用长焦拍也是一种办法,但今天先不讨论),事实上很多街头摄影师也是这样做的。但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这样的一群“偏执狂”,他们就是想要那个突如其来的、不被干预的、最自然的瞬间。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1)

(image:Eric Kim)

就像薛定谔的猫,当你去观察(干预)的时候,你只能看到一个结果,但有些摄影师,他们就是不想“打开”这个盒子,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全部可能性。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2)

(image:Eric Kim)

为此,这些摄影师们可以冒着风险、不惜代价地投入到街头摄影的行列里。所以我才说,街头摄影“不怕死”。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3)

(image:Fred Lahache)

不然的话,我们就看不到梁丞佑在《新宿迷子》里记录的繁华东京的另一面,也领略不到志贺理江子在《Blind Date》里与上百对摩托车情侣擦肩而过之奇妙了。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4)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5)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6)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7)

(image:Lieko Shiga)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8)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最后一件事,我真的特别讨厌“后浪”这两个字。你怎么能把这代年轻人比作转瞬即逝的“浪”呢?而且前后是相对的,难道我们注定成为下一波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吗?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69)

(image:YIANNIS TRIFONOPOULOS)

为什么要提起“后浪”,是因为街头(时尚)的浪潮从来如此,那些希望从中找到身份认同的人,自然会怕“街头已死”。所以,比起香奈儿和圣罗兰都曾说过的那句被人用到烂的话,我更想知道:不怕死的街头摄影,大家会喜欢吗?

- End -

后记

天呐...原本这篇文章是想分享我心爱的摄影师 Bill Cunningham 的,结果呢?写着写着发现已经“容不下他”了...不过,五一去成都的时候已经在方所那儿把老爷子的摄影集从头到尾翻了两遍,也算是过足了瘾。总之,“白嫖”真香!拜拜!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70)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71)

城市街头时尚摄影(怕死的街头时尚)(7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