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学报投稿不了(最灿烂的科学春天到了)
纺织学报投稿不了(最灿烂的科学春天到了)杜钰洲表示,《纺织学报》的发展与纺织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科协、科技部重要刊物,成绩来之不易,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纺织行业伟大实践带来的成果。接下来,希望《纺织学报》在办刊宗旨上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一要继续求真。求真就是求科学,科学办报,行业发展的真谛在于学术理论,没有认识到所做工作的基础就会走弯路,对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追根求源,发现事物的本质,才是发展的真谛。二要求新。我们的社会进步很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一种开拓态度的体现,学术求新就要有开拓的态度。求新就是创新精神在行业的体现,要独立思考,敢于挑战现成模式、结论,这是很重要的科学精神,所以求新就是服务于行业的创新发展,创新是灵魂。三要求实。学术、理论的进步要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体现,要推动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无论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零部件、新产品,都需要通过产业各部门的实践及跨部门实践实现。《纺织学报》在学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文| 本报记者 滕卉荣
编辑| 王亦一
7月12日,北京,中国科技会堂,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承办,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暨《纺织学报》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原理事长杜钰洲,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学报》编委会名誉主任蒋士成,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俞建勇,山东如意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丁彩玲,以及纺织行业代表10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纺织学报》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伏广伟主持会议。
会上,孙瑞哲借《纺织学报》创刊40周年谈了两点体会:一是不忘产业报国初心是《纺织学报》取得成绩的动力源泉;二是牢记强国富民使命是纺织学报不断进取的永远追求。孙瑞哲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纺织科技期刊建设。这是中国纺织工业提升影响、蓄积潜力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践行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纺织强国的必然要求。希望以《纺织学报》为代表的行业科技期刊能肩负时代使命,把握主动、争创一流,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实现国际化、内涵式发展。一是在开放上下功夫,链接全球资源,加强与国际顶级期刊的合作交流,在全球范围吸纳引进顶尖学者和专业出版运营人才,提高学术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吸引力。二是在专业上下功夫,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内容建设,围绕国家需要、紧跟国际前沿,做优做强特色;提升服务和运营能力,秉持研究与传播同等重要的理念,用高质量传播促进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创新上下功夫,探索更好的运行机制和特色化道路,打破思维壁垒和路径依赖,更好适应当前科技融合和信息经济潮流,创新服务模式,加快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服务转型。“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春天到来了”,这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的预言。而今“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预言已经实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行业科技创新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看来路,筚路蓝缕,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关山飞渡,我们更要相信未来!
丁彩玲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带领下,我国纺织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与突破,多项研究走在了前列,引领纺织企业进行各种技术创新,取得了一项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促进了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山东如意控股集团作为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高度关注前瞻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让我们以《纺织学报》创办40周年为契机,分享智慧、成就未来,相信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领导下,在编委们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共同努力,把《纺织学报》办成世界一流、纺织界标志性的期刊。在目前国际环境下,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代,不久前,我去美国和欧洲,与一些有纺织学科的大学寻求合作,我们发现,他们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很好的研究成果,但苦于在当地找不到纺织企业合作。在曼彻斯特大学,有几位教授甚至主动向我们要产品做实验。由此,我感到,中国纺织业为学者和专家提供了很好的创新环境,我们有很多创新成果转化的资源,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定让中国的纺织业更上一个台阶。
俞建勇从历史回顾、期刊现状、发展设想三方面对《纺织学报》40年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他表示,40年来,《纺织学报》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同步,记录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崛起和飞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纺织科技工作者的学习和成长。《纺织学报》是纺织科技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推动纺织产业科技进步重要阵地的作用,在它的发展中,期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稳步提升,学术引证综合指标位列纺织科技期刊的前茅,并获得多项荣誉。俞建勇表示,《纺织学报》40年的发展成就凝聚着纺织行业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科技同仁的努力和心血,因此,他对《纺织学报》接下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握学科脉搏,突出纺织行业特色,倡导学术争鸣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期刊,引领纺织科技发展,为纺织行业作出更大贡献。
杜钰洲表示,《纺织学报》的发展与纺织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科协、科技部重要刊物,成绩来之不易,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纺织行业伟大实践带来的成果。接下来,希望《纺织学报》在办刊宗旨上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一要继续求真。求真就是求科学,科学办报,行业发展的真谛在于学术理论,没有认识到所做工作的基础就会走弯路,对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追根求源,发现事物的本质,才是发展的真谛。二要求新。我们的社会进步很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一种开拓态度的体现,学术求新就要有开拓的态度。求新就是创新精神在行业的体现,要独立思考,敢于挑战现成模式、结论,这是很重要的科学精神,所以求新就是服务于行业的创新发展,创新是灵魂。三要求实。学术、理论的进步要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体现,要推动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无论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零部件、新产品,都需要通过产业各部门的实践及跨部门实践实现。《纺织学报》在学术上为行业传播科技成果,传播新工艺、经验,而且也为行业人才的成长作出重大贡献,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希望《纺织学报》今后通过求真、求新、求实,在新时期创造新辉煌。
蒋士成表示,40年来,《纺织学报》在历届编委的领导下,在作者们的鼎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同仁辛勤劳动的共同努力下,已出版了400期,成为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我国的纺织工业正处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处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关键时期,《纺织学报》肩负着重任。办好学术期刊,努力提高刊物质量,使它能够真正反映出我国纺织科技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纺织期刊,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蒋士成对《纺织学报》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紧跟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创造未来,引领学术发展,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前沿科学来策划专辑和专栏,多刊登一些创新性科研成果;二是在今后的发展中,《纺织学报》要做到更多的学科融合进而学科的交叉,成为引领学科潮流的风向标;三是要把好学术论文的质量关,当好科研诚信的守门人,承担起推动学术规范建设,倡导学术道德的重任;四是希望《纺织学报》继续严格遵循学术标准,攻坚创新自励,扩大影响力,创造新辉煌,为纺织学科发展和纺织人才的培养作出新贡献。
会上,孙瑞哲和杜钰洲为来自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的12位优秀审稿专家颁奖;蒋士成、俞建勇为15篇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奖状。
在学报畅谈环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伏广伟,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江南大学教授高卫东,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副主任周华堂,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李鹏飞,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苏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潘志娟,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纺织导报》主编董奎勇,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胡金莲,日本信州大学教授鲍力民,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张健飞,大连工业大学教授郑来久,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朱伟明对《纺织学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了畅谈,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上午纪念活动最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刘军代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联合向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弘扬科学家精神, 恪守学术诚信。
在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上,天津工业大学教授肖长发介绍了我国纤维材料科技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江南大学教授高卫东展望了纺织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纺纱技术发展;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其在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研究成果;苏州大学教授王祥荣介绍了染整工程领域科技进展及发展趋势;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介绍了国内外针织技术研究进展;苏州大学教授陈雁作了融创结合,构建科技时尚产业体系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