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罐罐茶(我记忆中的罐罐茶)
我记忆中的罐罐茶(我记忆中的罐罐茶)索性我也称它为罐罐茶吧。老家的罐罐茶分为两种,一种是清茶,茶罐放在火上烤热后,把茶叶放入罐中煨一会,倒入热水,煮到水快溢出即可。有茶瘾者会倒入凉水,这样煮出的茶,汤色重,又苦又涩,很提神。一种是炒茶。把核桃仁、花生仁捣碎,与面粉、茶叶混在一起,先用油炒一遍,存储在罐头瓶中,喝时取几勺放入茶罐中煮就行。罐罐茶的茶叶都是最下等的茶叶,二三十块钱一斤,炒一遍后配上那些辅料,苦涩味少了许多,适合妇女和小孩喝。煨有一种意思是,用文火烧熟或加热。罐罐茶的名称大概是侧重于煮茶的器皿,一种陶制的、肚子大、出口小的罐子,与葫芦有几分相似。煨茶应该是侧重煮法,罐子放在火上慢慢地煮出滋味。本来说是解解馋,尝尝家乡的味道,可自打进门到喝第一口茶,都感觉很陌生。当我说出自己的感觉后,定西的同事说,这和他们的喝法一样。但仅仅是煮茶方式上差异也不至于如此,更多的应该是环境和心境不同导致,就像在高档酒店里吃野菜和蹲在家门
州上开了一家罐罐茶店。我便约着几位甘肃的同事去尝尝,以解思乡之愁。
罐罐茶店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门头木头装饰,古色古香。店门不大,只有几个卡座和两个包间,看着干净清爽。一进门,服务员热情招呼着,问喝什么茶。
“罐罐茶还分种类?”我霎时疑惑了起来。
当服务员把我们引到吧台后,看到满目琳琅的茶叶后,我才明白了。有金俊眉、春尖、菊花、普洱,每种茶搭配着葡萄干、枸杞、桂圆,用保鲜膜包着,十分精致、讲究。选好茶叶后,我们进了卡座,一张大桌子上面六个电炉子,边上摆着玻璃的煮茶罐,服务员特意交代不让干煮,防止炸裂。
本来说是解解馋,尝尝家乡的味道,可自打进门到喝第一口茶,都感觉很陌生。当我说出自己的感觉后,定西的同事说,这和他们的喝法一样。但仅仅是煮茶方式上差异也不至于如此,更多的应该是环境和心境不同导致,就像在高档酒店里吃野菜和蹲在家门口石阶上吃自然是两种体验。
其实,罐罐茶并不是甘肃独有的,在甘肃只有河东地区有这样喝茶的习惯。青海、陕西等一部分地区也有喝罐罐茶的习惯。煮茶的历史在我国非常的早,据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煮茶之风最盛应在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专门用一个章节对茶的煮法作了详细介绍 虽没有明确记载罐罐茶,但罐罐茶也算是一种煮茶的方法。
我觉得罐罐茶是一个相对官方的叫法。我的老家在甘肃徽县。我的记忆中是没有听过这样的叫法的,把煮罐罐茶叫煨茶。
煨有一种意思是,用文火烧熟或加热。罐罐茶的名称大概是侧重于煮茶的器皿,一种陶制的、肚子大、出口小的罐子,与葫芦有几分相似。煨茶应该是侧重煮法,罐子放在火上慢慢地煮出滋味。
索性我也称它为罐罐茶吧。老家的罐罐茶分为两种,一种是清茶,茶罐放在火上烤热后,把茶叶放入罐中煨一会,倒入热水,煮到水快溢出即可。有茶瘾者会倒入凉水,这样煮出的茶,汤色重,又苦又涩,很提神。一种是炒茶。把核桃仁、花生仁捣碎,与面粉、茶叶混在一起,先用油炒一遍,存储在罐头瓶中,喝时取几勺放入茶罐中煮就行。罐罐茶的茶叶都是最下等的茶叶,二三十块钱一斤,炒一遍后配上那些辅料,苦涩味少了许多,适合妇女和小孩喝。
前些年,甘肃陇东的部分地区被媒体爆出高价彩礼现象。加上一些自媒体对罐罐茶的宣传,让外地网友对罐罐茶产生了误解,认为甘肃人很懒,不干活,就知道喝罐罐茶,靠女儿彩礼赚钱。
罐罐茶在老家农村人生活中更多的是提神醒脑的作用,喝一罐茶下地干活才有劲。夏天收麦子时,天微微亮,爷爷就在火盆里生起了火,煨上了茶,一罐茶就上几片烤干的馒头片就是早餐。吃饱喝足就去下地干活了,中午也不回家,奶奶把饭送到地里,一直干到天黑才休息。
农村人一年四季都忙,初夏秋冬都干不完的活,只有大雪封山的那几天闲着,这时喝罐罐茶才是一种消遣。老家家家都有火盆,一种用铸铁做盆状成的,中间深,两边浅的烧火器具,架在一个方桌形状的木头架子上。
每家一早起来便是生火、烧水、煮茶,外面下着雪,一家人围着火盆,煨着茶、烤着馒头,柴火烧得噼里啪啦,茶罐溢出的水刺啦刺啦的响,脸上烤的红红,不时的打着瞌睡,这可能是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最惬意的时光。
罐罐茶饱含着西北农村人最憨厚、质朴的感情。那些年物质匮乏,没有什么招待客人的。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把客人拉到火盆旁边坐下,煨上一罐茶,这算是比较高的待客礼仪了。路上碰见了熟人,也会招呼一声:“走,屋里煨罐茶走。”
红白喜事罐罐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在农村都是天大的大事,大家都以前来帮忙的人多为荣。人多就代表主家人品好、门风好。主家会提前准备好十几个旧铁盆,里面生上炭火,煨上茶来招待前来的人或远路上来的亲戚。大家围着火盆喝足了茶,才开始帮着主家张罗。
罐罐茶和西北农村人一样,看似粗粝,长久相处,融入其中,细细品来,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