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惊蛰又名启蛰是什么(惊蛰又名启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什么(惊蛰又名启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民俗学专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由于和“二月二”相距太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后者身上,所以惊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资料图。陆永忠 摄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被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耕时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它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到这时,气温一般回升比较快,全国各地春意更浓。民间把惊蛰当做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开始预备为春耕忙碌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有趣的习俗。

惊蛰又名“启蛰” 为啥改名?

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称呼,叫“启蛰”。《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

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被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耕时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惊蛰又名启蛰是什么(惊蛰又名启蛰)(1)

资料图。陆永忠 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民俗学专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由于和“二月二”相距太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后者身上,所以惊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

吃梨润肺之外,它还有这些习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来后,虽然国内一些地方还难以见到花红柳绿的美景,但气温的升高等已经很能给人们一种“万物复苏”的感受。许多颇具象征意义的民俗亦应运而生。

春天天气干燥,梨又有去燥润肺的功效,人们认为惊蛰时节,应该适当多吃梨,或者喝梨汤等等,意即“吃梨消百病”。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惊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春雷的出现。古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天上有“雷神”,他一手持锤,一手击打身边的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所以,人间也要蒙鼓皮,击鼓回应。

春雷也唤醒了蛰伏的小动物。过去卫生条件比较差,不少百姓家中就可能出现爬虫蚂蚁等等。古时在惊蛰当日,人们会拿着艾草等物熏一熏家中的角落,驱赶有害昆虫,去除霉味。

惊蛰又名启蛰是什么(惊蛰又名启蛰)(2)

资料图。朱海鹏 摄

《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门槛上撒点能杀虫的石灰,也象征着给害虫一个警告,希望它们一年都不要来骚扰自己。

养生怎么做?顺应天时 饮食清淡

惊蛰一至,春暖花开的脚步更快。但气温升高,各种细菌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古人一般认为,惊蛰前后人体内的肝阳之气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此时养生应该顺应天时,保持心情愉悦,如春日一样充满生机。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可以适当清淡一些,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芦荟、芹菜、油菜、山药、莲子等。

同时,春季冷暖不定,出行时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节气民俗也好,养生也罢,许多内容都是依据天时更迭而来,是人们顺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才会历久弥新。

民俗学专家高巍便对记者表示,不管是“占惊蛰”来判断能否丰收,还是“蒙鼓皮”响应天时,都是提醒人们,生机盎然的春天,已经到来。(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