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天文学(赠书BBC宇宙三部曲)
你一定要知道的天文学(赠书BBC宇宙三部曲)旋涡星系M83是梅西耶最早发现的天体之一《宇宙之光》作者伊恩·尼科尔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大众天文协会主席,获得过"埃里克·扎克科普奖"。《宇宙星尘》作者约翰·曼,科学史专家,BBC纪录片制片人。一、BBC科普王牌作者撰写,中科院专家精心翻译、审校BBC在科普领域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专业性,更在于它向大众传播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大众觉得既长知识,又好看。宇宙三部曲由BBC精选的科普作者,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也擅长科普传播。《宇宙起源》作者保罗·帕森斯,宇宙学博士、专业科学作家,《自然》《科学》特约撰稿人。
BBC宇宙三部曲:有故事的极简天文学
浩荡的宇宙竟然起源于一个点,空间像蹦床的表面一样可以凹陷弯曲。没有哪个学科像天文学一样,能够体现人类天才的大脑和非凡的想象力。而这正是人类走出丛林,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物种之一的关键所在。对宇宙的探索也是人类最热衷的目标之一,中国正在准备登陆火星,以及建造自己的太空空间站。人类的基因里就包含了追求知识和探索的内在程序,它也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个体的不同成就。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是平坦的、球形的,甚至是甜甜圈形状
了解宇宙可以打开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空间。而在众多的天文学图书里,我们今天推荐一套面向大众读者而又优点鲜明的《BBC宇宙三部曲》。它用BBC最擅长的纪录手法,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故事,让读者理解科学的本质内涵,还有思维方法。
一、BBC科普王牌作者撰写,中科院专家精心翻译、审校
BBC在科普领域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专业性,更在于它向大众传播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大众觉得既长知识,又好看。宇宙三部曲由BBC精选的科普作者,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也擅长科普传播。
《宇宙起源》作者保罗·帕森斯,宇宙学博士、专业科学作家,《自然》《科学》特约撰稿人。
《宇宙之光》作者伊恩·尼科尔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大众天文协会主席,获得过"埃里克·扎克科普奖"。《宇宙星尘》作者约翰·曼,科学史专家,BBC纪录片制片人。
旋涡星系M83是梅西耶最早发现的天体之一
译文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物理、小天体等对口研究方向的专家翻译、审校,语言简练、精当,补充必要注解,并更新到最新数据和研究进展。
二、内容简练,选题精益,采用纪实手法,有故事、讲逻辑
《BBC宇宙三部曲》打破传统写法,采用极简形式,选择天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主题:最根本的主题,宇宙起源;最关注的主题,恒星;最神秘的主题,小天体。透过它们就可以了解天文学的全貌。
牛顿提出了首个有关行星运动的统一理论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才能够深刻地把握它的本质精髓。《BBC宇宙三部曲》行文简练,摒弃了长篇的资料堆砌,而是着重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理解天文学的关键知识点。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看不到系统性,忽略了其中的逻辑,无法从整体上掌握,把知识变成学问。
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1965年用号角天线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
比如在《宇宙起源》中,它从古到今,层层推演,讲述探索史上主要的发现节点,依次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牛顿、哈勃、爱因斯坦、海森堡、鲁宾(发现暗物质存在证据)、霍金等人的思想逻辑与演进。
三、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解,将难点通俗化
要掌握一门学问,必然有核心知识点。《BBC宇宙三部曲》摒弃资料的堆砌,但对重要的知识点,一一进行阐述,对比较难的部分,采用了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
计算机模拟的氦原子图像
例如在《宇宙之光》中,在解释云团越收缩,旋转得越快,是这样比喻的,"这类似于滑冰运动员旋转的场景,即当他们张开双臂时旋转变慢,而双臂紧贴身体时旋转加快";当大质量恒星爆炸,恒星外围物质下落碰到中间坚硬的新生中子星时,将会反弹,并产生强大的激波,激波是什么呢?文中的比喻是"超音速飞机所产生冲击波的超巨型版"。
视差测距原理图,可以计算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不仅有形象的比喻,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也有不少示意图。它们或解释比较抽象的原理,或解释难以观察到的现象。
四、既有核心知识,也讲研究方法,锻造科学思维能力
《BBC宇宙三部曲》不仅纪录了探索的历程,同样也讲述也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
《宇宙起源》特别指出,构建假说理论时,就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爱因斯坦天马行空的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成为最伟大的理论,不仅在于它超凡的想象、反直觉的思考,更在于它是可证的,不断经受了各种考验,并一一通过。
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艺术图)
《宇宙之光》告诉了我们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人类300万年的历史对恒星来说是沧海一粟,那么人类是如何能研究恒星的一生呢?科学家给出的方法就是横向类比、归纳总结:我们无法观看恒星的一生,但可以通过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能够得出恒星一生的生命拼图。
天琴座的指环星云(M57),其实是一个筒形气体云
《宇宙星尘》用事实说明,对待事物要全面、动态地看问题,而不是静态、孤立地。随着研究的进步,科学家打破原有的认知,发现小行星和彗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彗星在其中的气体被耗尽后可能变成一颗小行星,而且天文学家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小行星是"死去"的彗星。
五、260张精美图片,融合科学、艺术与历史之美
通过全彩的天体照片、示意图、艺术图,以及电脑模拟图等,清晰构建了宇宙的工作机制和全景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文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亚原子粒子轨迹
16世纪描述有哈雷彗星轨道的绘画
黑洞拖拽伴星气体示意图
六、多学科背景知识,动态与开放式的视角,启发探索和创新
宇宙探索涉及光学、核物理、工程、航空等多学科知识,它们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反过来,宇宙探索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大约6500 万年前,彗星袭击地球,致使恐龙灭绝
同时,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还非常有限。《BBC宇宙三部曲》采用了动态和开放式的叙事方式,对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启发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海尔- 波普彗星的壮观景象
宇宙会继续膨胀,还是会"大坍缩"?火星究竟有没有生命?太阳是否有个双星系统呢?占宇宙质量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又是什么?人类会因小天体的撞击而灭亡吗?
七、全彩精装,雅致设计,家庭典藏
方形16开,友好界面,更好阅读体验
内文288页,128克高档铜版纸,四色全彩
双封、硬精装,雅致设计,家庭典藏
行业领先的印刷企业雅昌承印,全程绿色环保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供稿人:沙玲玲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蝌蚪君送书啦~
分享本文至朋友圈并截图发送给“蝌蚪五线谱”微信后台,我们将从抽一名小伙伴赠书1本,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