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的上海如何作为)
1+8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的上海如何作为)上海以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锚定五大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理想与现实在城市化方面,一方面,上海传统主城区边界由内环扩展到外环,另一方面,随着五个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规划建设,上海城区范围扩大到全域,上海成为了一座真正被长江口和杭州湾三分之二外围环抱的滨海临江城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片区也就自然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最重要的门户。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当前,疫情反复、俄乌战争导致全球大宗商品流通不畅,中国须防范与世界供应链、产业链“割裂”,这就需要上海高度参与全球经济分工,让上海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中发挥
刘奇洪/文 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乃至中国经济,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上海应如何作为?
向海而生
近现代的上海经济发展重心,经历了由苏州河(吴淞江)两岸到黄浦江两岸(西岸外滩十六浦码头到东岸陆家嘴),再由黄浦江两岸到长江口南岸(外高桥、长兴岛、浦东机场),再由长江口南岸到杭州湾北岸(金山石化产业园、洋山港、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的“四级跳”。
曾经苏州河(吴淞江)两岸一家接一家的工厂(纺织厂、面粉厂、机器厂、化工厂、啤酒厂、电池厂等)现变为上海近代工业展示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黄浦江西岸从曾经的十六浦码头变为外滩滨水观光带;上海港实现了由河港到江港,再由江港到海港的转变,上海也成了名副其实“向海而生”的海港城市。
在城市化方面,一方面,上海传统主城区边界由内环扩展到外环,另一方面,随着五个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规划建设,上海城区范围扩大到全域,上海成为了一座真正被长江口和杭州湾三分之二外围环抱的滨海临江城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片区也就自然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最重要的门户。
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创新型经济。
当前,疫情反复、俄乌战争导致全球大宗商品流通不畅,中国须防范与世界供应链、产业链“割裂”,这就需要上海高度参与全球经济分工,让上海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中发挥领头作用,这是上海肩负的时代使命。
理想与现实
上海以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锚定五大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
一、全球资源配置。美国前国务卿、国际问题专家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
很显然,石油、粮食、货币是全球重要战略资源,此外,人才、知识产权、重要矿产资源、工业中间品等也是全球重要战略资源。配置就是交换、交易,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相比,上海还没有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现有交易平台大多是全国性交易平台或本土型交易平台,国际化程度不高、影响力有限。如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等交易平台,都不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基础研究方面,上海拥有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的研究实力,在数学(复旦大学)、物理学(复旦大学)、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上海天文台)、环境科学(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领域,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产业技术研究方面,上海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复旦大学、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华东理工大学)、冶金(上海大学)、纺织(东华大学)、无机材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医药(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核能(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航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航空(上海飞机研究所)等行业领先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但是,上海与深圳相比,企业很少通过需求导向开展科技创新,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又主要局限于系统内部,也制约了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
换句话讲,上海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大学、科研院所,包括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机构、职务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大学和国有科研机构;深圳科技创新主体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企业,4个90%(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机构、职务发明专利)集中在各类民营科技企业。
三、高端产业引领动力。在上海大都市圈“1 8”城市体系中,作为“1”的上海,与作为“8”的城市之间,在高端产业之间并没有如物流、人流、资金流那样的合作互动,相反,竞争大于合作。上海大都市圈与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河北环绕首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低于北京,上海与苏浙两省交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低于苏浙,尤其上海与江苏交界的嘉定、青浦经济发展低于江苏昆山、吴江、太仓,更加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氛围。
上海周边城市高端产业,如苏州(工业园、吴江、昆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来自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无锡引以为豪的芯片产业“摇篮”——中国电科集团58研究所就是1986年由来自重庆的中国电科集团24研究所核心团队组建而成,后又引来了全球DRAM芯片主要制造商韩国SK海力士(SK Hynix);常州动力电池投资企业来自福建宁德(江苏时代)、河南洛阳(中科新航)、河北保定(蜂巢能源),新能源汽车来自深圳(比亚迪)、北京(理想);宁波光电企业(舜宇光学)主要客户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无锡、嘉兴的光伏投资企业来自江西上饶(晶科)、陕西西安(隆基)。上海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重点布局高端产业,肥水不外流,至少现阶段高端产业不想外溢至苏浙周边城市。
四、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海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黄浦江、长江把整个上海划分为浦东、浦西和崇明岛三个部分,其面积构成就是“浦东(浦东新区、奉贤、金山)2500平方公里 浦西2500平方公里 崇明岛1300平方公里”。上海是中国最具有对外开放、承担门户功能城市,1992年后,中国几乎所有对外开放政策的“先行先试”都给了上海,上海吃了整整三十年的“头啖汤”,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重视。上海也把重要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口作业区、洋山港)和各类对外开放载体几乎全部放在了黄浦江东面的浦东,包括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1992)、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1990)、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浦东处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环抱的陆地突出部分,大致呈三角形,两边长江口和杭州湾,只有西边一侧陆地与其他地方相连,且主要是上海最新发展起来的城区。这就导致上海对外门户机场、港口与陆地无法紧密联系,加上配套规划建设滞后,陆上交通严重干扰城区,使得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洋山港主要依赖于长江、运河、沿海等航线水水中转,浦东机场与苏浙周边城市交通不便,常遭诟病。
时代使命
上海大都市圈中的上海,如何作为?
第一,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国际一流城市为对标,真正跳出画地为牢的行政区,以整个上海大都市圈为范围,调整布局,由单中心都市圈向多中心都市圈转变,把一些重点基础设施、科教机构和重点产业布局在苏浙周边城市,并与周边城市真正做到协同发展。
第二,明确上海功能区(传统主城区 3个功能区)主要功能,并不断提升功能、强化功能、优化功能。上海外环以内的传统主城区,以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消费服务业,以吸引人流为主要任务,主要发展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体验式购物、文化旅游等。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超前规划与宁波舟山港通道,做到两大世界顶级港口互补发展,在港口航线、业务种类等方面做到互相补充,实现合作大于竞争;新建铁路专用通道,绕开杭州瓶颈段,由嘉兴到绍兴,再到金华,打通到西南和东南亚陆上货运通道;加快建设沪苏通二期建设,由沪苏通铁路跨越长江,直接连上陆上丝绸之路。虹桥商务区以中国进口博览会和虹桥机场、虹桥站为核心,重点发展商业商务、会展物流等产业,把虹桥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张江科学城,重点发展芯片、生物医药产业,打通芯片、生物医药产业关键环节“痛点”和“堵点”。
第三,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产业发展不是重点,要淡化产业定位,强化功能定位,逐步把五个新城打造成为向周边八个城市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高端要素等辐射的“原点”。其中,嘉定向沪宁方向辐射,包括嘉定向沪宁线(苏锡常)、沪苏通线(苏锡常通)辐射,青浦向沪苏湖线辐射(苏湖),松江向沪昆线辐射(嘉),奉贤向沪乍杭线辐射(嘉甬),南汇向沪舟甬线辐射(舟甬)。
第四,强化资源配置平台功能,补充完善配置资源品种和扩大配置平台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相关文章:
解读上海大都市圈财富“密码” | 奇谈都市圈
江苏房地产经济路在何方? | 奇谈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