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小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保护做得好不好)
保护小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保护做得好不好)“这里水质清澈,水面足够宽阔,湖中央有茂密的水草,这是冬候鸟越冬的必要条件。现在这个地方有很多骨顶鸡,还有黑水鸡、鸬鹚、白鹭、苍鹭、凤头鸊鹈和小鸊鹈等。”湿地公园内湿地率达98.1%,耿思玉每天背着二十多斤重的监测设备,步行往返于各个点位。鸟类非常警觉,很多时候,耿思玉只能趴在地上用相机记录下候鸟的生活动态和特征,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秋末冬初的清晨,天气有些微寒。早上7点,河南省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90后护鸟员耿思玉,就和同事们带着望远镜、相机等设备,开始了定点监测。耿思玉被同事们称为“鸟类百科全书”,他说,如今正是冬候鸟迁徙的季节,监测鸟类数量和种类正当其时。“平常做监测工作,每天都设备不离身,主要有一台摄像机和一个800倍的定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类的影像资料。”△耿思玉进行鸟类数据监测
黄河曾历经多次改道,1855年,黄河从河南兰考决口改道北徙,在民权这块土地上留下了长达52.4公里的黄河故道。曾经,改道后的河床由于失去了水的滋养,造成当地风沙漫天;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和与之相连的库塘湿地,在民权县东北部由自西向东依次相连,形成了今日的民权黄河故道湿地。
2019年,当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2020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是豫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负重巡护、伏地观测
是护鸟员的“常规操作”
秋末冬初的清晨,天气有些微寒。早上7点,河南省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90后护鸟员耿思玉,就和同事们带着望远镜、相机等设备,开始了定点监测。耿思玉被同事们称为“鸟类百科全书”,他说,如今正是冬候鸟迁徙的季节,监测鸟类数量和种类正当其时。
“平常做监测工作,每天都设备不离身,主要有一台摄像机和一个800倍的定焦镜头,用来拍摄鸟类的影像资料。”
△耿思玉进行鸟类数据监测
湿地公园内湿地率达98.1%,耿思玉每天背着二十多斤重的监测设备,步行往返于各个点位。鸟类非常警觉,很多时候,耿思玉只能趴在地上用相机记录下候鸟的生活动态和特征,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里水质清澈,水面足够宽阔,湖中央有茂密的水草,这是冬候鸟越冬的必要条件。现在这个地方有很多骨顶鸡,还有黑水鸡、鸬鹚、白鹭、苍鹭、凤头鸊鹈和小鸊鹈等。”
沙地造林、兴修水利
如今的黄河故道湿地葱茏
民权黄河故道的由来,要追溯到1855年。那时,黄河已经在民权段行水300多年,忽而从兰考决口改道北徙,把民权变成了黄河故道第一湾。奔腾的黄河水流走了,却给故道留下了沉淀300多年的厚厚黄沙。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杰说,根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30多年,民权县因风沙危害而背井离乡的村民不在少数。“民权黄河故道昔日的景象是风沙、盐碱、内涝……每当大风刮起的时候,尘土满天飞,人们都睁不开眼。”
黄河故道上由风沙漫天到湿地葱茏的转变,或许要从民权林场说起。为了根治风沙危害,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代民权林场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风餐露宿,在1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沙丘上培育了10余万亩人工林带,成为民权人民生产生活的绿色生命线。
今年87岁的民权林场退休职工翟际法,还清楚记得那时空气中的土腥味儿,尤其一到春季就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沙尘直往鼻孔里钻。“造林的时候我们不穿鞋,因为走两步鞋后跟就灌满沙土了。那时候也没有仪器,规划时就拿着绳子量,根据地形适地适树,高栽洋槐平栽杨,柳树栽到坑里头。”
不管是农田灌溉还是沙地造林,水源都是关键。同样在20世纪50年代,当地开始“引黄入故”,利用黄河故道作为引黄渠道,修筑了任庄、林七、吴屯三座梯级水库,让黄河水再次滋润这片土地。这三座水库,也成为后来湿地公园三个湖泊的前身。岁月流转,从沙地造林到兴修水利,民权黄河故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今的民权黄河故道湿地
耿思玉表示,相比于护林员前辈们,如今自己的工作并不算辛苦。“我们装备了无人机、高清摄像机、单双筒望远镜等监测设备,同时又建设了24小时的高清监测监控系统。”
青头潜鸭从4只到306只
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青头潜鸭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生态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狩猎和生境恶化等原因,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017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首次监测到4只青头潜鸭,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也为2019年这里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提供了现实依据。那一年,湿地着手对青头潜鸭进行系统监测,耿思玉承担了寻找青头潜鸭巢穴的任务。经过连续多天的风吹日晒、蹲点监测,耿思玉最终在一处芦苇坑塘内发现了正在孵化中的青头潜鸭幼鸟的巢穴。
“青头潜鸭的繁殖季是在五月份到八月份,我们需要在芦苇里、荷塘里布置监测设施。基本上是早上出发,到天黑才能结束工作,皮肤经常被划伤,还晒黑了不少。”当拍摄到小鸭子破壳而出的景象,他觉得一切都值,“所有的辛苦那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耿思玉正在放置红外设备用以拍摄鸟类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被列入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每年冬季,约有7万至9万只迁飞鸟类在此停歇、栖息,4万多只鸟类在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越冬。李杰说,根据最新监测数据,2017年首次监测只有4只的青头潜鸭,如今已经增长到了306只。
“目前全球青头潜鸭数量约1426只,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内监测到306只。这里现有鸟类18目52科1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白枕鹤、卷羽鹈鹕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鸳鸯、棉凫、黑翅鸢、长耳鸮、短耳鸮等28种。”
“保护做得好不好
鸟儿会用翅膀投票”
现如今,民权黄河故道的旧河槽,已经变成了由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相连组成的2300多公顷湿地。放眼望去,龙泽湖上水天一色,前来过冬的鸟儿在水面游弋嬉戏,有的成群在水面休憩,有的翅膀紧贴水面疾飞。
耿思玉说,保护做得好不好,鸟儿会用翅膀投票。“它们选择这个地方,就证明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它们栖息。这几年,通过监测发现鸟类的种类、数目不断提升,湿地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青头潜鸭在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栖息
初冬时节,空气中带有一丝凉意,阳光洒在繁茂的芦苇和香蒲上,芦苇荡此起彼伏,沙沙有声。昔日“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的情景,早已变成了今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卷。
监制丨樊新征
记者丨总台记者 王泽华 李凡 河南台记者 朱奕名 张晴 商丘台记者 耿钰程 丁亚敏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