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蛤蟆(运河里的蛤蟆不敢叫)
池塘边的蛤蟆(运河里的蛤蟆不敢叫)李宝和无意中得到玉蛤蟆,越看心里越美,可到底能值多少钱他心里没有底。过了两天他换上便装,带着玉蛤蟆便赶到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时任荣宝斋掌柜的王仁山一见玉蛤蟆心里一惊,脸上却没露出声色,就问李宝和:“先生,您这个玉蛤蟆要卖多少钱?”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搅黄了他的一笔大买卖。可他又惹不起当兵的,纵有百般的理他也不敢争论,当铺老板又想白拣了六块大洋赚个清闲罢了。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然后,当兵的又对当铺的老板说:“朝奉,我不会让你白忙活的,给你六块大洋去买壶茶喝吧。”然后拿着玉蛤蟆笑着走出了当铺。原来,他是军阀张勋的一名副官叫李宝和(化名),平时对古董有点研究,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玉蛤蟆来路不凡,故才出十六块大洋买了下来。莫非裕鲁当铺的老板是外行,不知这个玉蛤蟆是宝贝吗?非也,过去开当铺的就是乘人之危赚昧心钱的生意,他看老太太确实遇到了难处非当该物不可,再说这么好的玩意,她只要了十块大洋肯定是她不懂
文|马惠彬
民国初军阀混战时,过往德州城的军阀兵痞横征八道、强征暴敛,害的德州城里的商店关门、物价飞涨、百姓逃难、妻离子散。为了糊口,就连大户人家也只好靠变卖家中细软换取粮食度日了。
话说,在张勋的辫子兵驻扎德州城时,某天,桥口街的一位老太太拿着一个精致的玉蛤蟆,到城里的裕鲁当铺典当。老太太要当十块大洋,而老板说:“这个货成色虽说不错,但不属于上品,这年头就是死当也只能给你六块大洋。”老太太说:“我这可是祖传的宝贝,要是平常年景,你给我二十个大洋我也不卖。”
正值两人相持不下时,门外走进了一个军官,他站在柜台前听他们讨价还价,过了一会他拿起玉蛤蟆看了看说:“老太太我给你十块大洋,这个玉蛤蟆我要了。”老太太接过大洋转身走了。
然后,当兵的又对当铺的老板说:“朝奉,我不会让你白忙活的,给你六块大洋去买壶茶喝吧。”然后拿着玉蛤蟆笑着走出了当铺。
原来,他是军阀张勋的一名副官叫李宝和(化名),平时对古董有点研究,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玉蛤蟆来路不凡,故才出十六块大洋买了下来。
莫非裕鲁当铺的老板是外行,不知这个玉蛤蟆是宝贝吗?非也,过去开当铺的就是乘人之危赚昧心钱的生意,他看老太太确实遇到了难处非当该物不可,再说这么好的玩意,她只要了十块大洋肯定是她不懂行,所以他故意压价想赚笔大钱。
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搅黄了他的一笔大买卖。可他又惹不起当兵的,纵有百般的理他也不敢争论,当铺老板又想白拣了六块大洋赚个清闲罢了。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李宝和无意中得到玉蛤蟆,越看心里越美,可到底能值多少钱他心里没有底。过了两天他换上便装,带着玉蛤蟆便赶到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时任荣宝斋掌柜的王仁山一见玉蛤蟆心里一惊,脸上却没露出声色,就问李宝和:“先生,您这个玉蛤蟆要卖多少钱?”
李宝和是个副官出身察言观色是他的本能,可这次他却没有看出王老板表情,但他觉的不管怎样也不能要少了,便来了个狮子大张口说:“最少也得五百块大洋。”
王掌柜谈谈的一笑说:“这位先生您不是来卖的吧?”李宝和心里一惊赶紧说:“不卖我来你这里干嘛?”王掌柜的又说:“先生您若是真的想卖,那咱们就得立个买卖文书。不然就请回吧!”
李宝和说:“签就签,这东西又不是我偷的。”当即双方签字画押签完了买卖合同。王掌柜吩咐柜上支付给李宝和五百大洋,然后说:“先生你路途遥远一路辛苦,敝店本应好好招待,只因业务繁忙实在无空奉陪,特奉送二十块大洋作为川资路费,并请先生自己到饭店吃点便餐吧。”
到了这时李宝和貌似明白了点什么,后悔晚矣,心里暗暗的叫苦。他接过这二十块大洋后,就向王掌柜请教说:“王掌柜我可不是后悔、也不会找你的后账,只是想明白明白这只玉蛤蟆的来龙去脉,王老板能否赐教让我开开眼、长长见识吗?”
王掌柜说:“可以,请问先生你是从德州来的吧!”李宝和点了点头。王掌柜又说:“这玉蛤蟆原本是一对,另一个在我这里已存放多年了,为了庆祝它俩重新汇合,咱们就都开开眼吧,先生请稍后片刻。”
说着他回到内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子出来了,他打看木盒先是取出一个髙沿的雕花玉盘,对徒弟说:“倒上清水。”他就把这只玉蛤蟆放到了玉盘里,然后又从木盒里取出另一只玉蛤蟆也放到玉盘里。只见两只玉蛤蟆一入水就都活了,玉盘上的荷花也貌似盛开,荷花下双蛙戏水,栩栩如生。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
王掌柜的继续说:“这对玉蛤蟆本来是乾隆爷巡幸江南,返京路过德州时走失的。据传说,某天下午乾隆爷要到董子台去祭拜董子,哪知他游完董子台后,突然又提出要乘船到旧运河道里玩一会。因这时德州城西的运河已改道二十多年了,虽然河道里的水仍旧如初,可河两边杂草丛生,伴君的大臣等多番劝阻无效,只好无奈的陪伴游览。
当龙船徐徐的走到桥口街南时,正值皓月当空、阵阵清风徐来,旧河两岸的杂草、芦苇随着清风游荡,水中的明月微动,水边的蛤蟆叫声不停,真的别有一番风情。乾隆龙心大悦脱口而出:“这里的蛤蟆真多!”从此,桥口街旧河里的蛤蟆就更多了。
乾隆想起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连声称赞:“好,实在是好。”蛤蟆们一听皇帝夸奖它们,叫的更来劲了,满河都是蛙声噪耳,有的干脆蹦到船上去叫。
突然乾隆想起了他的玉蛤蟆来,忙叫人拿出来把玩,玉盘中两只玉蛤蟆追逐戏水,船外水里的真蛤蟆叫声悦耳。乾隆爷陶醉了,他诗兴大发高声吟道:“浓露暄曦初夏天,虹桥迤逦缓鸣鞭。①”突然一只玉蛤蟆跳出玉盘,跌落在船板上不见了。
乾隆忙命人寻找,这些随从们、包括岸上守护的部分士兵和在桥口街附近找的数名青壮年,他们全下到海子水里去抓蛤蟆,结果他们逮了一船的蛤蟆,也没找到乾隆的那个玉蛤蟆。
乾隆丢了心爱的玉蛤蟆心里烦,可水里那些不知趣的蛤蟆还在不停地叫,乾隆不悦的说:“运河里的蛤蟆你们别瞎哇哇了,不许再叫了!”水里的蛤蟆们果然不敢叫了。
后来,旧河里的蛤蟆仔细一品皇帝说的是:“运河里的蛤蟆”而不是旧河里的蛤蟆,故这里的蛤蟆又继续叫了起来,可运河里的蛤蟆再也不敢叫了,故留下了一句“运河里的蛤蟆不会叫”民谣。
第二天,德州州衙又组织人下水寻找,闹腾了一天仍没有找到。这时,有位大臣对乾隆说:“启奏皇上,我看就不必找了,这只玉蛤蟆是圣上的,它早晚会回京城的。”这不,二百年后,您不就给送回来了吗!”
略停了一会王掌柜又对李宝和说:“你不要以为你吃亏了,给你说句实话,这只玉蛤蟆你拿到任何地方,也买不上今天这个价。乾隆丢玉蛤蟆的事已过去近二百年了,早已被人们遗忘了。要不是宫中的太监将这只偷出来卖钱,我也不知道此事。你看这玉的品相,没有一定功底的人,绝对认不出它是上等的好玉,故你出的这个价,任何人也不会买的。”
李宝和吃了个哑巴亏走出荣宝斋,第二天就回到了德州。不多日子张勋复辟他随其又回到了北京。不死心的李宝和,认为他有张勋这个后台,就第二次又找到了荣宝斋,吵着闹着要见王仁山,要看看他的那只玉蛤蟆。有人让它等一会,哪知过了一会进来的不是王老板,而是几个宪兵,还没等他说话就把他绑走了,从此,再也没见到这位副官。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就更没入提及此人此事了。
原来,当乾隆在桥口街南边丢了玉蛤蟆后,周围的百姓们仍不时地到旧河里去寻宝,可谁也没有找到,后来这事就被人们遗忘了。
清朝末年,德国人修津浦铁路,在桥口南的旧河两岸取土垫路基,将此处的河道挖成了海子。某天,某家的小孩在海子边钓鱼,见海子边的泥里有个绿油油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是只蛤蟆就拿回了家,一直在家保存着,闹军阀时为了生存,他家才把它拿去当了。才使这对分离了尽近200年的玉蛤蟆又见了面。
注:乾隆路过桥口街时写的诗:“浓露暄曦初夏天,虹桥迤逦缓鸣鞭;运河重渡逾三月,卫水遥源溯百泉;东国漫留西去马,南风仍送北来船;青郊麦秀摇晴浪,所幸占秋两省连。”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二百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