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培养3岁孩子音乐节奏(干货无节奏不音乐)

怎么培养3岁孩子音乐节奏(干货无节奏不音乐)随后老师灵活地进行了节奏教育活动,使幼儿始终处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这样幼儿对歌曲不但学得快,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对节奏有了感受。例如,小班音乐游戏《小青蛙呱呱呱》的歌词是这样的:“小青蛙呱呱呱,跳下水,捉鱼虾。小鱼虾跑跑跑,青蛙追,青蛙追。捉鱼虾,捉鱼虾。捉到鱼虾顶呱呱。”当老师把游戏歌词介绍给幼儿后,幼儿立即就学小青蛙和小鱼虾的样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游戏体验节奏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还可以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活动选自《亿童主题学习包》

节奏学习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知觉共同参与活动,运用同一节奏的不同变化以及不同节奏在速度、力度、长短、音色等方面的差别,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通过节奏学习,不但可以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还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促进其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愉悦、合作、自信等人格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节奏教育方法,看似抽象的节奏也能被幼儿轻松地表现出来。

01

通过游戏体验节奏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还可以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怎么培养3岁孩子音乐节奏(干货无节奏不音乐)(1)

活动选自《亿童主题学习包》

例如,小班音乐游戏《小青蛙呱呱呱》的歌词是这样的:“小青蛙呱呱呱,跳下水,捉鱼虾。小鱼虾跑跑跑,青蛙追,青蛙追。捉鱼虾,捉鱼虾。捉到鱼虾顶呱呱。”当老师把游戏歌词介绍给幼儿后,幼儿立即就学小青蛙和小鱼虾的样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随后老师灵活地进行了节奏教育活动,使幼儿始终处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这样幼儿对歌曲不但学得快,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对节奏有了感受。

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听辨节奏,感受节奏。如在“套圈”歌声中,三个人手拉手做三拍子的游戏;在户外游戏中,也可以加入节奏训练的相关内容,如在玩“穿大鞋”时,幼儿边喊着“一二加油”,边向前走,有节奏的口令使他们配合得更加默契,步伐更加整齐。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游戏化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音乐活动中加强游戏性,根据学习目的巧妙地安排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尽量做到情节化。每节活动通过小游戏进行节奏练习、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乐器、头饰、情景表演等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02

利用歌谣感知节奏

歌谣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从节奏歌谣入手练习节奏,可以培养幼儿的乐感。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幼儿时时处处接触歌谣。如在儿歌学习中,让幼儿按节奏拍手朗诵儿歌;在洗手时,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搓洗双手;在户外运动中,可以通过“我们都是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之类的游戏让其感知节奏。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节奏歌谣,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

如小班幼儿一般都比较喜爱小动物,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他们学习节奏型,可以玩“我会说”的语言游戏。当老师有节奏地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时,鼓励幼儿有节奏地模仿动物的叫声。

到了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朗诵基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边教边用手打节拍朗诵歌谣;边念边围成圆圈按节拍走,手也跟着打节拍;围成两个圆圈或者分成两组轮说;分三组,一组拍手,一组跺脚,一组唱儿歌,之后三组轮流交换声部。还可以通过学习多声部(2-3声部)朗诵,例如:一声部拍曲调的节奏,二声部用均匀节奏打拍子,三声部为其伴奏,体验节奏的乐趣。

怎么培养3岁孩子音乐节奏(干货无节奏不音乐)(2)

03

利用身体动作展现节奏

幼儿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在良好的教育下,小班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身体的动作来反映音乐的内容,这时的幼儿不仅能够做律动,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舞蹈,如模仿小兔跳,模仿大象甩鼻子等。

老师可以组织适宜的游戏帮助幼儿提炼动作,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例如,在“介绍我自己”的身体节奏游戏中,幼儿围坐一起,老师一边有节奏地说:“我叫×××,我喜欢××”,一边带着幼儿做拍手或拍腿动作,有节奏地交替进行,节奏型为××|×××|×××|××;幼儿再重复一遍:“她叫×××,她喜欢××”,同时也加上动作,和老师一样的节奏。

就这样,请幼儿轮流来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喜欢的事物,也可以是任何东西。这不仅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培养了幼儿等待、倾听的能力。

到了中大班,幼儿已经能从高度的听觉集中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很好地分配到音乐动作和表情等方面。这时,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而且动作逐渐变得轻松自如,表情越来越丰富、细腻。

教师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知。如听《进行曲》时,就引导幼儿做出走步、扛枪、举旗、拍球、做操等动作,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音乐节奏自主创编动作。

04

利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

为幼儿选择乐器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三点:首先音色要好;其次,大小及重量要适合幼儿;再次,演奏方法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对演奏打击乐器很感兴趣,但他们开始演奏打击乐器的技能极为简单,只是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还不能与教师演奏的音乐合拍。

在良好教育条件下,他们能够逐步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动作来演奏的打击乐器,如铃鼓、串铃、碰铃、圆弧响板和大鼓等,并能够初步学会按照需要调整演奏所需的力量,奏出比较适中的音量和比较好的音色。

到了中大班,幼儿能够逐步学会使用小肌肉动作演奏乐器,如在击奏铃鼓、串铃、碰铃时自然地运用手腕,以使动作更为流畅,声音更为柔和;用上下震动手臂的方法演奏沙锤;更多地运用手腕运动的方式击奏木鱼、双响筒和三角铁等。

为幼儿选择演奏的音乐除了应该注意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和形象鲜明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为小班幼儿选择的音乐最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歌曲或韵律活动的音乐,节奏比较简单,结构以短小的一段体为宜;为中大班幼儿选择的音乐可以不是幼儿学过的歌曲或韵律活动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也可以稍微复杂一些,结构可以是一段体也可以是两段体或三段体。

怎么培养3岁孩子音乐节奏(干货无节奏不音乐)(3)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学习欲望从兴趣出发。将乏味的节奏谱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现,不但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易于理解。

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图谱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打击乐的配器布局,如教师在打击乐“小松树”的图谱制作中,用香蕉表示双响筒,西瓜表示三角铁,草莓表示碰铃,葡萄表示摇铃。刚出示图谱,幼儿就有很高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节奏。

可见,图谱的具体形象让幼儿很容易理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掌握节奏、了解整首乐曲的节奏安排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此外,在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节奏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来改编、创编节奏,使幼儿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更加主动。

实践证明,体验、感知、表现的节奏学习三部曲符合幼儿的需要,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本能的热爱,诱发了其自身内在的节奏感,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但同时,我们也要尝试不断更新节奏学习活动的教育方法,更进一步地探究如何在活动中捕捉幼儿的潜能,适时地开发,为他们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摘自:《幼教博览》,略有改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