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罗之家必去景点(旅欧二十日之十二)
巴特罗之家必去景点(旅欧二十日之十二) 高迪出身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患有风湿病,因此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到了青年时期,他还是那样孤僻内向、不爱交际,所以真说不上有谁特别喜欢他。1870年,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
米拉之家外观
2019年2月5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的行程很轻松,在小邓的带领下,游览高迪设计并修建的两处知名建筑。
建筑大神高迪
前边我已经说过,在巴塞罗那期间,小邓给我们安排的游览,几乎全部围绕高迪。
高迪(图据网络,侵删)
高迪何许人也?恕我孤陋寡闻,以前真没听说过。现在也只有通过度娘,给大家科普一番。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高迪出身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患有风湿病,因此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到了青年时期,他还是那样孤僻内向、不爱交际,所以真说不上有谁特别喜欢他。1870年,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因为无与伦比的建筑天赋和作品,高迪得以进入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爱赶时髦的富人们纷纷请他设计、建造公馆、别墅等,从此他就忙开了。他先是为一位工业家的遗孀建造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宅邸,后又设计、建造了造型奇特的巴特罗公寓,再后又建造了像哥特式城堡的贝列斯瓜德别墅。此外,还有桂尔公园、圣家堂教堂等,若干年后均成为世界遗产级建筑作品。如今的巴塞罗那,更是被诩为高迪之城。
盛名之下的高迪,生活状态却一直属于另类。高迪终生未娶,他与女人似乎是无缘的。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据说,他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罗曼史,但后来那位姑娘另作了选择。她是对的。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真显得有点傻气、疯癫。他常年留着大胡子,成天是一副阴沉沉、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除了古埃尔,他没有别的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得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多一个他都嫌烦。他似乎觉得,只要与这两个学生交往,就能保持他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他的学生只得塞几片面包给他充饥。他的穿着更是随便,往往三年五年天天穿同一套衣服,衬衫是又脏又破。看着他那副穷酸样子,还真有人拿他当乞丐施舍。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
修缮中的巴特罗之家
步行从住地到巴特罗之家的路上,和一位来自福建的同胞搭上讪--他们一家三口,也是参观巴特罗之家的。他们说巴特罗之家很好,专门带了读小学的女儿去开开眼界;他们还说要去排队购票,因此急匆匆大步前行。因为小邓提前买了电子票,我们走得并不急。一边走我一边在想,这个令小邓赞叹不已的建筑,究竟应该是多么宏大,多么精美。当时我对高迪还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只能用惯有的思维,把建筑的著名与宏大精美紧紧连缀在一起。
外墙修缮中的巴特罗之家
待售的巴特罗之家模型
别人拍摄的巴特罗之家(网图,侵删)
到了加西亚大街,一处外墙被脚手架及尼龙网遮挡得面目全非的房子前,稀稀拉拉有二十多人在排队。小邓说到了。我们从预约通道进入,守门的全是帅哥靓妹,但都没有佩枪。
戴上有中文翻译的同步游览机,游览就此展开。实话实说,巴特罗之家的建筑是十分精美的,从整体外观到构件细节,无处不体现出富有、精巧,设计师的心血与建设者的匠心,得到了高度统一。但因为场地太过狭小,给人以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感觉。翻译机里传来软绵绵的中文解说,把一个个看似平淡的物件,演绎得出神入化。在二楼那个空荡荡但被翻译机说得玄乎乎的阳台上小憩,小邓问我感觉如何。我表达了对他精心安排旅程的感谢之后,说我是一头进了花园的牛,几乎分不清玫瑰和青草了!
毕竟这是让高迪扬名立万的最著名建筑,我还是让度娘来告诉大家它的精妙吧!
巴特罗公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当然,也有人说那是骷髅,这样恰恰与屋内大厅人骨造型的支架相互呼应。不过,这样的设计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
精致的门把手
待售的门把手工艺品,价格不菲
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鳞片瓷砖如恶龙背部,使得刺在龙脊上的十字架格外耀眼;而屋子的外观,则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增添童话故事般的氛围。再以海蓝缤纷的磁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所营造出的海洋味儿正象征加泰罗尼亚人与海为伍,冒险犯难、追寻自由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屋子内部的设计,同样令人惊奇。高迪利用不同深浅的蓝色瓷砖、陶瓷,拼凑出如在深海中的天井,而以流线的柚木,做为家具、楼梯扶手、窗框、书桌、椅子等豪华家具,雍容华贵。在接下来的巴塞罗那居留期间,又围绕高迪参观了几处建筑,这些椅子、门把手、猫眼外框等,都做成了工艺品售卖,且售价不低,比如那个猫眼外框,接近900欧元了。
壁炉
壁橱
坐具
天井
墙与窗的奇妙组合
就是这些,6层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街道建筑,1904—1906年间修建(一说是请房主请高迪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房主巴特罗先生,时巴塞罗那著名的工业家、大富翁。2005年,巴特罗之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巴特罗之家的房间并不是全部打开供游人观赏。到顶楼,有一个小小的花瓣阳台,这就是公主阳台。当年恶龙把公主抓到山洞,公主就是在这个阳台眺望遥远的家乡。游人也可以去阳台上站立拍照,收费10欧或12欧。10欧拷贝照片电子档,12欧的再现场赠送一张7寸打印照片。
下楼时再次认真仰望巴特罗之家外墙。正在重新装修,只留下公主阳台供游人有偿拍照。这点既满足全世界了游人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的心态,又会挣得一笔太过轻松的外快。佩服。
传奇的米拉之家
游览完巴特罗之家,我们回到住地。午餐午休之后,又前往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正门外
米拉之家模型
同样是在加西亚大街上,距离巴特罗之家不远处,坐落着另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之家,又称米拉公寓。当地老百姓一般称之为“石头房子”。外墙用乳白原色的石材形成白色波浪,配上精雕细致的锻铁栏杆阳台,显得雄伟大气而且豪华精致。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如此种种的奇思妙想,让人刚刚走近就不由得频频举起相机。
米拉之家修建于1906-1912年间。房主佩雷·米拉是个富翁,他和妻子参观了巴特罗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红极一时的中年建筑师高迪,请他来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也有资料显示,米拉当时为向一位富孀求婚,特意请高迪来修筑这所爱巢。这个是动物世界的通病,比如鸟类,雄鸟求偶之前须得筑巢,然后站在巢边唱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啊,三室两厅啊北上广深啊学区房啊。
米拉之家占地1 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脸,两个正门入口。从里到外,整个结构既无棱也无角,全无直线的设计营造出无穷的空间流动感。
米拉之家天井
米拉之家天井
主人书房
卫生间
参观米拉公寓,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它的屋顶。这里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后来它们与古埃尔公园(又称桂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一样,也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穹顶内部
建筑骨架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最让我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红砖砌成骨肋骨形状,据说其承重能力也十分了得。
楼顶
不过,建于1906-1910年的米拉之家,命运坷坎,虽然原为工业巨子的豪宅,后来却沦为赌场,也曾变身为补习班和分租公寓。
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在1986年由卡沙文化基金会(Centre Calture Caixa Catalunya)以九亿西币买下,又以十亿西币整修,从而重现其美丽。
因为建筑体量比巴特罗之家大得多,米拉之家的室内陈设也就相对丰富。感受完它的造型独特、结构复杂、设计美巧等建筑美感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它通过室内布展,还原20世纪初巴塞罗那有钱人的生活起居场景。厨卫设施、卧房寝具、办公用品,已经十分现代化。说实在的,在当年中国人长衫马褂抑或衣不蔽体之时,欧洲富人的室内生存与生活层面尤其是生活设施甚至用具,除却现代的科技成份,与今天的国人并无太大差别。
这是工业化带来的现代化,是文明的力量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发展与进步。
米拉之家的中国年味儿
中国风
米拉之家一楼大厅内,摆放有红色框架牌,中文“猪年快乐”、“新年快乐”。想想是大年初一,就和太太去照相留念。返回住地途中,还看到了多处祝福中国新年的红色印记,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为甚。
回到住地,先去超市采购,准备了较为丰盛的晚餐。好吃的是油焖大虾。还弄了圣女果(小蕃茄)、西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