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领跑国际网球名人堂网络票选(李娜入选网球名人堂)
李娜领跑国际网球名人堂网络票选(李娜入选网球名人堂)“仇人”相见,分外亲热。两人并没有进行特别的秘密训练,只是在比赛前练习了20分钟。但不过是这20分钟的击球,久疏战阵的李娜,手上便磨出了水泡。克里斯特尔斯一脸“嫌弃”:“请你出门后不要和别人说以前是个职业网球运动员。”到了赛场,两人倒是默契,很快将达文波特和其搭档拉下马来,赢得开门红。 从2011年澳网决赛,到2012年的除夕夜,克里斯特尔斯几乎成了李娜的噩梦。2011年决赛落败,李娜还能笑着说,自己第一次打进决赛,还没做好拿冠军的准备。等到2012年再被小克拦在八强之外,李娜已经笑不出来。2013年,李娜听到最惋惜的消息,就是克里斯特尔斯退役。她遗憾:“我再也没法报仇了。” 图说:李娜出现在澳网元老赛双打赛 新华社图 “仇人”相见 分外亲热 澳网第二周,元老赛双打开战。李娜挑选了“老冤家”克里斯特尔斯作为搭档,看起来,她早已“不计前嫌”。
国际网球名人堂昨日公布2019年入选名单,李娜携手皮尔斯、卡费尔尼科夫位列其中,她也是第一位跻身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亚洲球员。
图说:国际网球名人堂网站截图
李娜的身影,不仅仅停驻属于过去的名人堂——
还是那般灼热的阳光,还是那般欢腾的人群,但却早已不是为输赢忐忑的心情。墨尔本公园,在澳网夺冠五周年的特别日子,李娜又一次挥拍上阵。出现在元老赛双打赛,她笑得无忧无虑。记忆中,好的、坏的,都涌上心头,而今只作追想——那恍若隔世的前半生。前半生里,在暗流与激浪,退缩与无畏之后,她终成为亚洲骄傲,闪耀世界。
图说:李娜出现在澳网元老赛双打赛 新华社图
“仇人”相见 分外亲热
澳网第二周,元老赛双打开战。李娜挑选了“老冤家”克里斯特尔斯作为搭档,看起来,她早已“不计前嫌”。
从2011年澳网决赛,到2012年的除夕夜,克里斯特尔斯几乎成了李娜的噩梦。2011年决赛落败,李娜还能笑着说,自己第一次打进决赛,还没做好拿冠军的准备。等到2012年再被小克拦在八强之外,李娜已经笑不出来。2013年,李娜听到最惋惜的消息,就是克里斯特尔斯退役。她遗憾:“我再也没法报仇了。”
“仇人”相见,分外亲热。两人并没有进行特别的秘密训练,只是在比赛前练习了20分钟。但不过是这20分钟的击球,久疏战阵的李娜,手上便磨出了水泡。克里斯特尔斯一脸“嫌弃”:“请你出门后不要和别人说以前是个职业网球运动员。”到了赛场,两人倒是默契,很快将达文波特和其搭档拉下马来,赢得开门红。
图说:李娜和克里斯特尔斯 新华社图
这片球场,留下太多回忆。再回首,显然感慨良多。“完全不熟悉,完全改变了。一进来,简直感觉是一个新的赛事,好像自己从来没有来过。”改变的,还有更衣室里的气氛,“哪怕在上场前,包括达文波特还有其他人,没有任何一个谈到网球,都在说自己的孩子。而原先,我们聊的都是你下一站去哪里,今年的参赛计划是什么。”
成为“名人” 想当素人
入选名人堂是网球界的至高荣誉,自1955年以来,名人堂仅授予23个国家的254名网球巨星该项荣誉。作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得主和网球运动的开拓者,李娜入围并不让人意外。昨日官宣之后,李娜表态:“感觉非常荣幸,这简直比拿大满贯更有荣誉感。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获得大满贯冠军的球员都是入选名人堂。”今年也是第一次球迷可以对名人堂评选进行投票。在投票环节,李娜在候选人之中获得最多票数。
图说:李娜凭一己之力掀起中国乃至亚洲网球热 VCG图
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李娜掀起了中国,乃至亚洲网球热。无论钟爱网球,还是门外汉,都会在李娜比赛的时间,守在电视机前。她作为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典范,影响了一代人。据悉,李娜的入驻仪式将于7月在名人堂纪念馆所在地美国纽波特正式举行。
成了“名人”之后,李娜却仍旧执念,只想做一个素人。“简简单单的做个普通人就好。”从女儿出生后,李娜离开她的日子不超过九天。“我相信即便有一天大家都忘记了李娜是谁,我也不会遗憾。我想要的,便是我现下拥有的,感觉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
如今巡回赛中妈妈级选手不少,WTA也加大了对妈妈球员的保护条款,36岁的李娜没有丝毫心动。“元老赛打打就很开心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新民晚报 记者 华心怡)
场外音:特殊的样本
许多运动员,扬名天下的,或是籍籍无名的,家中都有一个陈列室,安放曾经的奖杯、奖牌,满室回忆。
李娜,一直都有些不同。她一心与往日“割裂”。
法网和澳网的女单冠军奖杯,亚洲的突破,世界的注目,她打包收起。甚至还要挠着脑袋苦想:究竟放哪里去了。所以,李娜的一双儿女并不知道妈妈曾经是打网球的,自然也不知道还打得如此之好。直到去年,带着孩子们去温布尔顿见识,年长些的女儿看出了些名堂,李娜支支吾吾:“嗯,是打过一阵。”
图说: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李娜夺得冠军,这是她首次在大满贯比赛中夺冠 VCG图
就像20岁出头退役重回校园,她说放下就放下。等到决定回归,也是干脆果断。这样的性子,也体现在球场上:抡圆了就是狠狠一拍。还记得李娜的德国体能教练说过,李娜的肌肉组成,堪比欧美运动员。
当然,多年的磨砺,李娜并非一成不变。若是在成为天之骄子纵横四海之后,还是以当年疾世愤俗的姿态怨怼一切,那不免是太过矫情了。人们总喜欢问她为什么李娜之后,中国女网重落低谷。她也总是谦虚,自己太过幸运。
的确,是时机、实力、个性的碰撞,才成就了一个李娜。她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中国人在网球场上有了成功的先例。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苛求,因为李娜的成功,便由此可扩展推论中国网球必将成功。到底是个例,而非群体的崛起。而她,一直都是个特殊的样本。(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