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他们请孔子评判,孔子莫辫对错。于是项襁就说:“谁说你是多智的呢?”于是孔子就虚心向项襁求教,做了他的学生。一个小孩儿说:“太阳早上的时候看着大如车轮,中午的时候如玉盘,当然早上离的近。”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早上的时候没有那么热,中午的时候却热得受不了,当然是中午离得近。”这个镪字是个白字。因为在拼音输入法里面没有这个字。(可见搞输入法的技术人员文史知识是多么贫乏!在这里吐槽一下。)于是我就用一个同音字代替。项襁辩日的故事,也有人说是孔子东游的时候发生的,地点在东鲁。我这里取的是《列子》里的论述和说法。还有叶县人的口口相传的传说。同桐叶封弟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毛病。因为写在书上的故事,和口口相传的故事,本来就可能是同源的,也可能是变化的。至于哪个更真实,没有定论。孔子坐着车,看到项襁和一个玩伴在争论太阳是早晨时候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候离我们近。两个孩子争论不休,孔子就听他们的理由

今天这个故事,说说孔二先生和门人弟子在叶县的故事。

在写之前犹豫要不要先写叶公子高的故事?考虑到孔子远来是客,就先写他吧。下一篇是专门写叶公子高。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1)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2)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3)

文庙前孔子像

1.项襁辩日

这个镪字是个白字。因为在拼音输入法里面没有这个字。(可见搞输入法的技术人员文史知识是多么贫乏!在这里吐槽一下。)于是我就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项襁辩日的故事,也有人说是孔子东游的时候发生的,地点在东鲁。我这里取的是《列子》里的论述和说法。还有叶县人的口口相传的传说。同桐叶封弟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毛病。因为写在书上的故事,和口口相传的故事,本来就可能是同源的,也可能是变化的。至于哪个更真实,没有定论。

孔子坐着车,看到项襁和一个玩伴在争论太阳是早晨时候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候离我们近。两个孩子争论不休,孔子就听他们的理由。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早上的时候看着大如车轮,中午的时候如玉盘,当然早上离的近。”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早上的时候没有那么热,中午的时候却热得受不了,当然是中午离得近。”

他们请孔子评判,孔子莫辫对错。于是项襁就说:“谁说你是多智的呢?”于是孔子就虚心向项襁求教,做了他的学生。

传说中并没有给出答案,说太阳啥时候离我们近。这个传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知识是有盲区的,孔子能被称为圣人的原因是因为他虚心求教学习的态度。

2.渡河问津

在蚩(这个字又是一个白字,既然是河水,肯定要有三点水的偏旁。但是输入法里没有这个字。再次吐槽输入法程序猿,你们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水边,就是今天的沙河边的渡口,问渡船的消息。这时,论语中的两名隐士出现了。

这时孔子就让弟子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

两名隐士中的长沮问:“那个手拿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这时旁边的桀溺说:“他就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吧”……

其他的对话见诸于《论语》等其他儒家经典,在此没有赘述的必要。两位隐士在这里也只是作为孔子的陪衬,被儒生数落了两千多年。这一点,两位隐士可能也会有预见,也可能没有预见。但是在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阐明了自己的志向。

作为具有文化上话语权的儒家文化,自然可以随意的数落这种隐士文化,可以批评他消极,也可以批评他避世,更可以批评他无所作为。但是,后来没有多久,作为隐士文化的集大成者的老子,用一句“无为而无不为”回答了孔子,自己对于无为和有为的辩证认识。

于是,在中国人的词汇里有了“无人问津”这个词语。

在叶县的地名里,沙河边上多了一个叫做“问村”的小村庄。在问村北边不远处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山下,就有桀溺墓,这个小山的名字,只有叶县人的地图里才有名字,那些大的地图上都没有标注。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4)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5)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6)

3.遇荷條丈人

过了蚩水,也就是沙河后,负责给自己的师父孔仲尼打探消息,了解情况的子路又遇到了一个拿着一个荆条筐(或篮,或者是一捆荆条),两个人又来了一个灵魂对话。子路问老丈知道自己的恩师吗?丈人给他来了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在经过一番灵魂拷问后,丈人把子路引至家中,见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又招待饮食。这才把他打发走了。

子路回去见到自己的恩师,肯定是把丈人的话又原原本本的说给他听的。于是孔夫子第二天就把自己的见解让子路说给了丈人的家人。

丈人的老家就在今天叶县田庄乡尤潦村,现在荷條丈人的墓仍然在村中。

3.会接輿

接輿是历史名人陆通的字。陆通是叶县七里岗人。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名气。曾多次谢绝出仕为官。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7)

陆通,字接輿

他见到孔子,说道:“凤啊凤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政治就是那么回事儿”……

当然这是儒生们编的《论语·微子》里的句子。虽然是给自己家的祖师爷长脸贴金,但是这也掩盖不了接輿的光芒。

陆通后来在峨眉山隐居,莫知其所终。并在道教中被尊为大仙。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人物。

陆通还是芈姓陆氏的始祖,在历史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的人。

在道教的典籍中,可能会有更多的记载。

《庄子》里的姑射神山有仙人的说法,就是出自陆通之口。

还有一位人物,是孔子在叶地见到的重要人士,他就是叶公沈褚梁。

叶公字子高。

下一篇文章将专文介绍他。所以他和孔子的对话就放在下一篇了。

在论语中,为什么在叶县,有那么多的笔墨介绍。特别提到了那几个人,还要专章介绍?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叶县的先民给了孔子灵魂拷问。让他在内心深处起来了惊涛骇浪。虽然他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从他的门人弟子们事后的记述中,还是在侧面中印证了这些叶县的人和事对于孔夫子的震撼。

孔子在楚国也去过陈蔡,结果连粮食都没有,厄于陈蔡。

在其他的地方,也没有更多的记述。

这是否意味着,叶县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民智大开,思想活跃的地域呢?

我觉得是的。论语只有二十章,记述的是孔子和门人弟子的言行的精华。能让孔子的弟子们留墨一章,专门介绍其中的见闻,说明叶邑是给孔门中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孔子应该在叶县没有挨饿。因为从古至今,叶地都是产粮大县,而且叶县人还好客。虽然政见不同,但是肯定是有饭管饱,临走之前,又给孔子带足了口粮。

要不然,孔门弟子们不会这样关照叶县。

老一辈人讲过什么故事(老辈儿人口口相传的故事)(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