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啊这一生起起落落(您留下什么方可常与后世对话)

人啊这一生起起落落(您留下什么方可常与后世对话)还有 实物小霸王游戏机、拨号盘电话机、BB机大哥大、邓亚萍签名的乒乓球拍、“天下这么大 我想去看看”辞职信、袋装盒装(三聚氰胺)三鹿奶粉 场景再现的农民工聚集场、香港警察部队换戴紫荆花图案新警徽、帕瓦罗蒂演唱会、2008奥运会入场式旗手姚明牵手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诊等 都让人遐想连连久久驻足 边看边思索着什么。记忆瀚海的重新打开 身边的各种点滴改变 无不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场景再现”的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城市家庭里 丈夫在看材料 妻子用缝纫机做衣服 孩子坐在童车上玩耍;三斗桌、高低柜和大立柜上 分别放有黑白电视机、收录机、留声机、手提箱、大挂历 墙上是相片框、奖状、钟表、网球拍等。在这些真品实物前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观众觉得眼熟和亲切 青年人和孩子则是一脸惊讶和不可思议。眼下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 观众每天络绎不绝。这

人啊这一生起起落落(您留下什么方可常与后世对话)(1)

1978年“文物”。(摄影/解国记)

人啊这一生起起落落(您留下什么方可常与后世对话)(2)

“猪坚强”之家。(摄影/解国记)

我有个习惯 外出喜欢看当地的博物馆。但 多大的博物馆 也就是看一次 用时半天或大半天。即便如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然而 坐落国内四川大邑安仁镇的一所民办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 竟让我两天三游。就这 还只看了一半左右。真要都看完 估计再拿出一天也打不住。

“百姓记忆”的40年巨变“改革开放好”深印观众心田

眼下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 观众每天络绎不绝。这是国家视角之展 “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等展区 激动、震撼着每位参观者的心灵!

而同时 与之相辅相成的百姓视角之展 “辉煌巨变:1978-2018主题展” 也在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里的一个专馆展出。参观此馆 便是我前些日子的第一游。

这里的40年 每年一个区间 “百姓记忆”的标牌在高处悬挂 标志性改革开放图片墙成为背景。展出的实体 全是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老物件、场景再现和音像制品。如1978年单元 “百姓记忆”的年度主题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背景墙上布满“小岗村首创大包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右派分子摘帽”“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和刊登邓小平头像的《时代》周刊封面等图片。“文物”则是当年用过的铁壳暖水瓶、什锦饼干盒、马蹄表、瓷茶壶等。给人印象很深的当是一排搪瓷茶缸子。这些茶缸 可是当年用于表彰先进的最高奖品。其中一个 印有“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很大“奖”字的茶缸 落款为“上海港客运总站 一九七八” 很抓眼球。类似的还有“社会主义义务劳动竞赛奖”“大干社会主义奖”等茶缸 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场景再现”的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城市家庭里 丈夫在看材料 妻子用缝纫机做衣服 孩子坐在童车上玩耍;三斗桌、高低柜和大立柜上 分别放有黑白电视机、收录机、留声机、手提箱、大挂历 墙上是相片框、奖状、钟表、网球拍等。在这些真品实物前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观众觉得眼熟和亲切 青年人和孩子则是一脸惊讶和不可思议。

还有 实物小霸王游戏机、拨号盘电话机、BB机大哥大、邓亚萍签名的乒乓球拍、“天下这么大 我想去看看”辞职信、袋装盒装(三聚氰胺)三鹿奶粉 场景再现的农民工聚集场、香港警察部队换戴紫荆花图案新警徽、帕瓦罗蒂演唱会、2008奥运会入场式旗手姚明牵手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诊等 都让人遐想连连久久驻足 边看边思索着什么。记忆瀚海的重新打开 身边的各种点滴改变 无不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个馆9月份开展以来 常常是数以千计的私家车和大巴开来 观众成群结队拥入 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许多人流连忘返。四川是邓小平的故乡 邓小平题写的“改革开放好” 润物无声地深印观众心田。

越参观,越明晰中国必须 坚持走改革开放这条道

游过改革开放馆后 我之所以又来游两次 就是因为这里的馆场太多 馆场建设的故事太多。

博物馆大门上横在高空的启功题写“建川博物馆聚落”匾额 矗立两侧的楹联 明白地诉说着聚落的主旨:“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除了改革开放馆外 还有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场馆30余个 藏品千余万件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5件套。

关键是 这里有许多你在其他地方可能看不到的东西。如抗战主题中 除了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中流砥柱馆、日本侵华罪行馆外 还有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等。它们都从另一个侧面 补充着你尚且不知或知之不丰的抗日战情。如果说馆藏文物使得脑筋洞开 那么中国抗日壮士(1931-1945)群塑广场、援华义士群雕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 带来的定是震撼。

抗战壮士广场地面是一幅巨大的抽象中国地图 200多尊大型壮士雕像 分别矗立于自己抗战时所在主要地域。既有毛泽东、朱德等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人 也有著名的国民党抗日将领。阵仗如巍巍太行 气势若滔滔黄河。那真是 中华民族不可欺侮 大敌当前同仇敌忾。

抗战老兵手掌印 完全取自尚健在的抗战老兵本人 放大后镌刻涂红于一块高两三米、宽一米多的透明钢化玻璃上 每人一扇 呈“V”字形(寓意胜利)林林总总立在广场里。导游动情地说 目前已收集到约5000位抗战老兵的手掌印。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过百岁 最小的也八十多了 有的刚取完手印不久就辞世了。

我在成都那几天总是阴雨 但恰是三游博物馆观看手印广场时 老天竟然放晴。阳光下 明亮明亮的玻璃 鲜红鲜红的手掌 分外清晰 格外耀眼。我竟然看到每个手掌印下方 都还刻着老兵们的姓名 当时所在部队番号或单位名称。广场入口处一碑 上刻“国人到此低头致敬”8个大字。我不由一番垂首深思 致敬抗战老兵的同时 也致敬创意设计者。

尤其让我想不到的是 抗战主题建筑物中的设计者 竟有日本人士。导游介绍说 “侵华日军罪行馆” 便出自日本设计名人矶崎新之手。当时 日本右翼写信威胁矶崎新说:你本来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设计师 大和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去给中国人设计抗战博物馆?得到的回答是:我考虑的是道义和未来。

红色年代系列分成了各个主题馆 时间起自新中国成立。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镜面陈列馆、知青生活馆……我紧跑慢跑地看 相机不停地拍 录音机几乎没按过暂停键 几乎用足了整整一个半天的时间。经验、教训;赞叹、痛心;惊讶、沉重……无以言表。它带给我的是发问、思考和警惕 让我明晰的是中国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一条道。

游览上述馆的路途中 我还瞥见了邓公词、三寸金莲博物馆、老公馆家具馆、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国防兵器馆、航空三线博物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一般博物场馆里陈设的都是“静物” 而建川博物馆聚落里 居然还有“活物”的一席之地。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中活下来的“猪坚强”——那头深埋地震废墟下36天而“坚强”活下来的大肥猪。可以肯定地说 如果没那场地震 它早已变成人们餐桌上一道美味 消失得无踪无影。而今 它还好好地活着 活在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的“猪坚强之家”——“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的旁侧。我走到这儿时 隔着栏杆和玻璃 看到它正用长嘴巴拱着身下的乱草 好像要整出一个舒适休息的窝。这“老仙儿”身型硕大 肥肥胖胖 很是健壮。导游介绍 它每天按调配营养进食 还有人领着散步锻炼身体 体重已达300多斤。按猪的自然寿命推算 走过10多年人世间之路的它 已相当于70多岁的老翁。“猪坚强之家”如今几成游客必看之地 有人购票时专门提出要买包含这个景点的票种。拿到票时甚至还专门追问和确认:票里有“猪坚强”这个点吧?这些游客或许有着和我一样的心理:一是出于好奇 二是要从“猪坚强”联想起当年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

不忘来时的艰难路程 记住曾经的沉痛教训 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保持不屈的奋争精神。我想一个民族若此 就具备了立足于世的基本元素。

人寿百年,纸寿千年 人走物留,直到永远

我想见“馆主”。

馆主叫樊建川。

之前关于他本人的报道 他建博物馆聚落的报道 已是报纸整版、对开通版、杂志多厚、书籍几本、百度上一搜可占满多少个网页了 根本勿须我赘。

我只想问:你好好的宜宾常务副市长为什么要辞职下海?

既然下海挣了多少多少亿 都上胡润富豪榜了 为何又转而搞起馆藏来 那可是往里砸钱替国家和民族“藏宝”的“赔本买卖”啊!

樊建川先生的办公室好大 大如一些美术馆的大展厅 四周墙壁和中间大圆柱上挂满了书法作品。

董事长好酷 人高马大 圆脸光头 神采奕奕。虽说年过花甲 脸上还几乎看不到什么皱纹。说起话来声洪音脆 滔滔不绝。我们谈国家 谈世界 谈经济 谈书法 谈历史 谈哲学 几乎一个话题还意犹未尽时 下一个兴奋点又接了上来。直聊到天昏地黑 不得不置办工作简餐边吃边聊。

慢慢我才知道 樊先生岂是只做过官、经过商之人。当年当兵的他 曾在军队研究过马列 在第三军医大教书8年 学问做到在学术级别很高的《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独到见解的程度。他现在还担任着四川省人大常委的职务 这次国家纪念改革开放40年 又名列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见我问他把多少亿资金投入文物收藏和博物馆聚落 到底图什么时 他略一停顿 站起身 领我走到他写的一幅行书斗方作品前 一字一句地念起来:

“一个人咽气了 不是死;烧了或埋了 还不是死;没人上坟了 没人提起了 没人念叨了 没人魂牵梦绕了 那才是死。”

这是2016年9月22日写的 他继续说:

“作为一个人 你说 他留下什么东西 方可常与后人对话?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不能没有精神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散落各个角落里各种有代表性的文物。

“有的东西 或许现在看起来根本构不成文物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时光的打磨 它未来就可能是最为宝贵的文物。

“文物鉴别、收集、收藏、保管、陈列、供今人后人观看 是要往里砸大钱 是要做出个人牺牲的。

“但这件事总得有人来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 我既然有识别判断现当代文物价值的能力 又有投这个资的条件 就应该有这个担当 应当作这个牺牲。早在2007年 我就与妻子签署决定并公证:未来将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及所有文物无偿捐给政府。还告诉女儿:我死了 你参观博物馆要自个儿买票。

“全国这么多搞房地产的 少我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有什么关系?但文物收集与藏品展出这种潜移默化滋养人们心灵的东西 有与没有 可是关系多少代人的大事。我如果能以现在的各种馆藏展览 与后世经常对话 为民族精神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 那便是我生命的延续 多少付出都是值的。”

樊建川的话 让我马上想起建川博物馆聚落游客接待中心里一块巨大展板上的《馆主自白》:

“人寿百年 纸寿千年。而木、石、金、铜、瓷、银、玉等器物可达万年。人走物留 直到永远……”哦 好一个博物明志的自白啊!

樊建川的话 还让我想起2017年火了一阵子的美国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追逐音乐梦想的小男孩米格 无意间闯入亡灵世界——就是所有死去的人生活的地方。他看到拥有一把吉他、被叫作“猪皮”的亡灵 听完一首歌后一下子消失 便不解地问另一位亡灵埃克托(后知是米格的曾曾祖父)“他怎么了?”埃克托答:“他被活着的人遗忘了。如果活人世界没人记得你了 你就会从这个世界消失 我们把这叫作终极死亡……”米格从此知道 联系活人世界与亡灵世界的纽带 是活人对逝者的念叨。如果一个亡灵被所有活着的人遗忘了 那么这个亡灵将会永远消失。

人 怎样不被后世遗忘?为民正直乐善 为军不惧生死 为官造福百姓 为商捐建社会 为学为文为艺向人们贡献优秀成果和作品 就不会被后人遗忘。不管谁人 善举大小 为社会贡献多少 完全与身后生命的延长线成正比。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发生在我们郑州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微信群里的一件事。一个同学忽然转了一条信息:“昨天107岁的邵逸夫先生出殡了……我们有千百个学校的教学楼叫做‘逸夫教学楼’ 多少医院有‘逸夫门诊楼’ 这位老人一生捐赠了数以千百亿计的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逸夫老先生 一路走好!我转了五个群!一个真正做好事的人应该被记住!默哀三分钟!有群的请一起转吧!”我一看就忍俊不禁 邵老先生走多少年了 怎么“昨天”又出殡?再一想也不必怪之。好人 善举巨人 就当被后人念叨。正说也好 误会也罢。

或许 樊建川将来也是一位善举巨人。因为他说 我不光是在安仁镇建博物馆聚落 在重庆、宜宾等地也建成或正建着各种主题的博物馆 累计都加起来是50个。他边说边领我下楼看他的书房。我的天 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厅 四周摆满了书架 书籍数以万计。他说 你摸摸 书架是用什么做的?我一摸又一惊:全都是石板做的。他说 我死后这些都要捐给国家。所以将来我要把上面那个大办公室与这个大书房连起来 作为建川博物馆聚落图书馆。我们建博物馆已经出了名 外地纷纷邀请我们去给他们设计和建造当地的博物馆。我这一辈子的梦 是经我的手 建100座博物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