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和吴江方言(上海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上海方言和吴江方言(上海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在上海方言中“大、交、家、人、物、日……”等字存在文白异读。通常口语词用白读音,书面语词和外地来的词用文读音。具体到“大”字的发音,也是遵循前述规则,并不是做名词和做形容词的区别,“大”总是形容词性的。比如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说到大的大饼的时候说“大du大da饼”,因为“大饼”是北方食物,引进这种食物就用北方的发音,说成文读音 [dapiŋ],而表示大小的“大”则采用白读音,进而成为 [dudapiŋ]。“人”也是一样,在“人民”里是文读,在“人家”里是白读。
在普通话里也存在文白异读,比如“熟”有 shu/shou 两读、“色”有 se/shai 两读。
文白异读在一些方言中甚至存在多层次沉积的现象,一个字在不同词中的不同发音数量达到三四个,但是字义基本一致。
从历史上看,文白异读的形成跟科举有关,各地的读书人为了参与考试需要学习首都的发音,但是这样的发音以词中音节的形式保留在方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