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玉器的特征(春秋闲话之-----春秋玉器纹饰浅析)
春秋玉器的特征(春秋闲话之-----春秋玉器纹饰浅析)本文为授权转载的原创文章,所有拍摄收藏品均为原作者私藏,未经允许请勿转发。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文王梦熊 渭水泱泱采而佩之 奕奕清芳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 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 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 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 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 子孙之昌
本文为授权转载的原创文章,所有拍摄收藏品均为原作者私藏,未经允许请勿转发。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之名肇于孔子删订《春秋》,时周王朝衰微,群雄争霸,诸侯国间的战争频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促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文化向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
纵观春秋,管鲍协齐、介推焚山、皮赎百里、勾践尝胆、简子思贤、董狐直笔、专诸鱼肠、要离断臂,志士英豪,跃然眼前;春秋论语,左传国语、墨翟兼爱、邓析两可、老聃无为、庄生逍遥、诗思无邪、楚歌猗兮,诸子百家,异彩纷呈。
正是短短300年春秋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意识形态的本源,甚至定格为历史不可超越的辉煌巅峰。
春秋早期纹饰,
上承西周斜刀的单勾阴线,
由简变繁,
进而为多个双勾阴线龙头纹呈于一器。
多个双勾龙头纹饰的组合
由早期的双勾龙头纹进行减地,
使纹饰呈浮雕状隐起,
成为春秋的主要定式。
再在舌头或是眉部加以绞丝,
使繁密的构图更具有装饰效果,
具有一种光影闪烁的感官刺激。
绞丝纹表现在吐舌龙头的腮部,应该表示为腮须。
有发束的绞丝纹
两龙头折向构图,共用腮须,
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也是与眉部的绞丝平衡了画面关系。
在龙身中部大量运用同样宽度的绞丝纹,
使画面在统一中更有疏密的对应。
这种不减地的浅浮雕纹饰,
再加以不同形式的阴刻线,
显得很紧密,
琢制比减地的更省工省时,
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式玉中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手法。
整体完全是细密的绞丝纹和少部分鳞片,
龙形蜿曲盘错,这种构图可说是非常特殊。
两龙头反向构图,
吐舌为典型的绞丝纹,
两龙头连接空白处饰以斜线。
侧面延续主面的纹饰,
使整器有连绵不绝之感,
绞丝应是两龙头头顶共用的鬃毛。
我所见顺向独立龙头疏隔排列的唯一典例
额头的鳞片和腹部的V型斜线,很形象的表现手法。
两侧身上是具象的龙头。
4个龙头纹饰在璧环类是典型的排列方式。
绞丝(斜线)不仅仅在眉部,
在圆周上等距离的再补充排列4个绞丝是为了构图的统一。
龙头还是很具象,绞丝已经简化为斜线了。
龙头纹饰开始在解散,
具有后来谷纹的雏形,
但依稀中还是能辨认,
眼睛已经消失了。
解散的龙头纹饰,可以说是战国所有纹饰的基础。
如 谷纹、云纹、桃心纹、等等......
主体是浮雕状隐起的变形龙纹,
尽量利用在减地部分加饰有绞丝、鳞片、月牙状三线,
令整体显得纹饰极为繁缛,
这也是楚式玉器流行的装饰手法。
(春秋纹饰中,绞丝、斜线、鳞片、网格,外缘都是呈封闭状)
鳞片纹饰的典型表现
簪头:下面是个兽面,两侧为凤鸟头。
简化的龙纹元素表现得很自由,
其间的绞丝、鳞片,加强了中轴线的视觉效果。
简化龙纹元素的高突,
严格按中点对称,
精巧的绞丝纹突破了构图呆滞。
解散的龙纹元素按节有规则的排列组合,
绞丝、勾线很自由灵动的穿插其间,
工艺异常精细,
成为春秋晚期的重要典范。
4个相同的解散形龙纹和绞丝,在环上呈顺向等距离分布。
墓葬器,手握,和田料。
两端纹饰。
龙纹符号对称的围绕中心环形绞丝,
很有图案效果,小圆圈不像是表示眼睛。
同一坑的 … 和田料玉覆面
只是简单的阴刻线,无论有无眼睛都还是能找到具象的龙头。
塞子是同时代的改制器。
不太相同的简化龙头纹在环上呈顺向排列,小圆圈代表眼睛。
龙头纹已经解散殆尽,
存留的元素在春秋后期变得更加随意,
但还是左右有规律的相同造型分为四组。
另一面的凤鸟形纹饰还是很具象,细密的斜线装饰两端。
春秋勒子在每个节上,通常用同样的简化龙纹元素表现。
不按节排列,非常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虽然 耳(或称 角)的元素还是存在,
但从另一面的打稿痕迹看,
似乎已不再刻意的表现为龙纹了,
简约的涡旋纹符号已经开战国谷纹的先声。
四个角上出廓部分非常另类的表现,
可以想象为有头有尾的抽象龙形了!
精致的工艺,勾连间凹凸奇巧,
在圆周上分为均等六份的抽象龙形略有差异,
已开谷纹之先河。
(一直在琢磨怎样画出龙纹来)
这种双阴线反向斜刀工,
在春秋晚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
龙头纹具象,龙身抽象,眉部斜线,
吐舌用三条平行线夸张的表达,
网格纹有序的装饰空白。
整个画面疏密有致,映光闪烁,煞是精彩!
中新社发 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