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不晒上亿螨虫陪你睡(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孔不入)
一个月不晒上亿螨虫陪你睡(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孔不入)在你的被子里、床垫上、枕头上,从你躺下的那一刻开始,它们就慢慢爬到你身上、脸上和头发里了······不不不,还有你床上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密密麻麻的至少一千万只螨虫!睡上一觉吧~然而,这个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螨虫生长和繁殖了!你以为只有你喜欢温暖的被窝吗?
辛苦、劳累了一天
每天回家最幸福的时刻
应该就是
裹着柔软的被褥美美地
睡上一觉吧~
然而,这个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螨虫生长和繁殖了!
你以为只有你喜欢温暖的被窝吗?
不不不,还有你床上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密密麻麻的至少一千万只螨虫!
在你的被子里、床垫上、枕头上,从你躺下的那一刻开始,它们就慢慢爬到你身上、脸上和头发里了······
更可怕的是,它的繁殖速度惊人,每日可产卵4—6只,每天的总数量能翻6倍!分布广泛,枕头、毛巾、地毯等等到处都是。
螨虫体格微小,较大的都只有0.5毫米长,拥有8条长腿,牢牢地吸附在上面,非常难清除掉,枕芯和床垫里面的数量最多!
螨虫是目前已知的,很强烈的过敏源,一只螨虫附带12种以上的过敏原,每30克灰尘中就有45万只螨虫!!
如果不及时进行除螨,它会钻进你的皮肤毛囊内,引发一些皮肤疾病和呼吸疾病,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
螨虫看不见又摸不着,清理起来非常麻烦。
况且,你知道它藏在哪里吗?
1 蠕螨
有一类螨虫,住在人的皮肤里。
这就是“蠕螨”(全名叫人类蠕形螨虫),有长的,有短的。
长的喜欢呆在皮肤毛囊里,短的喜欢呆在皮脂腺里,鼻子、耳朵、头皮、前胸、后背、耳道都是它们的最爱。
青春痘(痤疮)、酒糟鼻、黑头、粉刺、毛孔粗大等等,到底是不是它在作祟?
答案是,只有长痘、黑头是螨虫的锅!
医学资料显示,蠕螨是人身上的正常寄生物,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会致病。
医学检查出皮肤中有螨虫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可以混淆视听。
比如说,一些不法美容机构或个人,利用求美者医学知识不足,但求美心切的心理,来达到牟利的目的。
所以,那种“黑头、痘痘、毛孔粗大都是因为螨虫在脸上作祟”“XX产品是螨虫克星,彻底消灭你脸上的螨虫。”这类宣传语,呵呵,信你个鬼哦!
2
尘螨
还有一类螨虫,它们臭名远扬——尘螨。
调查表明,成年人约有97%感染螨虫,其中以尘螨为主。
尘螨最喜欢吃粉末,譬如,比如面粉、奶粉。
它们还喜欢吃我们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真是重口味......
地毯、沙发、毛绒玩具、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都是它们的栖息之地。
所以,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当然它们也应当是我们打扫卫生时的“重点关照对象”!
3 粉螨、疥螨
粉螨,主要在贮存的食品和粮食中繁殖。
疥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极易导致疥螨通过衣裤、被褥直接传播给人,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可怕!螨虫多人体的危害确实不小,朋友圈也传的沸沸扬扬。
那么,螨虫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有多严重?
1
过敏
这些小害虫,对我们人类最大的危害就是过敏。
它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过敏原,不仅导致皮肤过敏,还是过敏性哮喘、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罪魁祸首”。
2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此外,部分螨类还可寄生于人体内。它们可通过日常饮食或呼吸,进入并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或呼吸系统,引起肺螨病。
到底除螨该怎么做?
不要慌,只要搞清楚了这种怕冷又怕热的习性,根据他的习好,消除螨虫就很容易了!
1 勤换被子勤晒被
当温度高于55℃并持续10分钟以上时,螨虫就无法生存。
床单、枕套等床上用品至少每半个月换洗一次,用热水清洗可杀死大部分螨虫并去掉绝大多数螨虫过敏原。
要常把枕头、被褥、床垫等拿到太阳下去晾晒。
还可以通过高温熨烫,消灭螨虫。
2
窗户通风
螨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是消灭它们的最佳方式。
3 多洗衣物少放食物
饼干、奶粉是粉螨的地盘。
白糖、麦芽糖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是甜食螨的最爱,所以要尽量少贮存此类食物,或者做好密封保存。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换洗衣物,地毯、窗帘和家庭装饰也要定期除尘。
4
注意宠物和花肥
宠物身上,也存在较多的螨虫。
如果家里有宠物的话,一定要记得经常给宠物洗澡、消毒,接触宠物后记得及时洗手。
此外,肥料中有许多螨虫和真菌,所以养花时注意最好不要随意使用花肥。
6
使用除螨产品
使用杀螨剂灭螨,虫螨磷等都有一定作用。
家里有吸尘器的话,加一个专门的除螨头也可以达到除螨效果。
除螨仪能有效去除房间中的螨虫并能抑制螨虫繁殖,但不能清除房间中的螨虫尸体碎片和分泌物,而这些都是已知最强烈的过敏原。
所以,家庭除螨后还要将房间中各个角落的螨虫尸体碎片和分泌物清洗干净。
不说了,越说小科这心越慌,回家晒被子去啦~
| 审核:科普菌
| 编辑:小科
PS:最近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能长久相伴大家快来给“陕西科普”公众号点亮“星标”
关注:
趣图:
科普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