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公主庙历史:南阳远古文明的山④大小石庙山
南阳公主庙历史:南阳远古文明的山④大小石庙山图十一大小石庙周边的文化之山(示意图)六、四周的远古文化遗存站在大小石庙山头向四周眺望,纵看,起伏不断的山岗重重叠叠美如画;横看,曲曲折折如屏风拱卫着两座山头。群山连绵起伏,又似奔腾的骏马。大小石庙山的远古文化遗存不是孤立的,在半径十余公里内的重重叠叠、连绵起伏的小山丘陵上,均有或多或少的远古文化遗存,(图十一)有圆形爻窝记事符号,还有被修饰打磨成动物图腾的巨石。有的山岗丘陵就以这些动物图腾命名,卧虎岭、蛤蟆石、东蛇头、西乌龟、骆驼石、老鹰嘴、夜猫石等等。在考察中发现,这些蛇石、鹰嘴石、骆驼石(图十二)、金鸡石、乌龟石、猫石、卧虎石、蛤蟆石、马石(图十三)等,头均朝向大小石庙山。这足以说明大小石庙山是这一带的中心,地位特殊,动物图腾遥相拱卫(朝拜)。
图十天圆地方石
古人把天地末分混沌起初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划分出阴阳,分出了天地。众多天体组成的宇宙被称为天,生存的田土被称为地。日月等天体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运动,而运动轨迹好似一个大的圆周,称为天圆。与之对应的承载着万物生长的大地,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称之为地方。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结合是化生万物的根本,因此“天圆地方”与阴阳有关。
古人认为,一切生命被天地的变化所掌控,天地间能量变化和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天时”。根据“天时”变化分出天地四季,掌握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方位”用“四面八方”来表述,也就是“地方”。所以说“天圆地方”是指时间和空间,这也是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关。
“天圆地方”也是对“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换句话说,只有如“天圆”一样追求发展变化,人类才能生存,进步。它体现了远古人类的智慧与时空观念,以及对事物本质强大的感知能力。天圆地方图案,也暗示着掌握天地乾坤的人就在这里,这里所居之王就是天地最高首领,是至高无上的。
六、四周的远古文化遗存
站在大小石庙山头向四周眺望,纵看,起伏不断的山岗重重叠叠美如画;横看,曲曲折折如屏风拱卫着两座山头。群山连绵起伏,又似奔腾的骏马。大小石庙山的远古文化遗存不是孤立的,在半径十余公里内的重重叠叠、连绵起伏的小山丘陵上,均有或多或少的远古文化遗存,(图十一)有圆形爻窝记事符号,还有被修饰打磨成动物图腾的巨石。有的山岗丘陵就以这些动物图腾命名,卧虎岭、蛤蟆石、东蛇头、西乌龟、骆驼石、老鹰嘴、夜猫石等等。在考察中发现,这些蛇石、鹰嘴石、骆驼石(图十二)、金鸡石、乌龟石、猫石、卧虎石、蛤蟆石、马石(图十三)等,头均朝向大小石庙山。这足以说明大小石庙山是这一带的中心,地位特殊,动物图腾遥相拱卫(朝拜)。
图十一大小石庙周边的文化之山(示意图)
图十二骆驼石
图十三马石
大小石庙山的远古文化遗存彰显的是王的气派,周边浅山丘陵上的远古文化遗存,对它是辅佐,是配合。
北部
其一、大小石庙上北边约三公里处,是孟山。孟山比较高,又处北部,是大小石庙山的靠山。孟山有数不清的圆形爻窝记事符号刻划在岩石上,有巨大的支石堆垒、太阳图、生殖崇拜、祭坛,还有巨石鸟、巨石青蛙、巨石蚕等图腾雕刻。
其二、孟山下边党庄村,有一块呈阶梯状的岩石,面积近百平方米,岩石上有近10处圆形爻窝记事符号;由多块巨石组成的生殖崇拜祭场,每块巨石皆精心打磨,一块石头长2.38米、厚0.5米,呈男根状,当地人嫌其不雅而推倒。距男根4米处,一石长3.1米、高2.04米、宽2米,石面刻画一女阴,形神逼真。距其2米处,磨刻一“望天吼”,高1.4米、周长3.4米,形似猴头,双眼圆睁,仰天而吼。
东部
东部两公里是上盘沟、下盘沟。上盘沟海拔195米的山坡处,有一块相对平整的巨石,上面不仅磨刻有圆形记事符号,还有沟槽线划分出的百十个方格子,推断是举行会议时参会人员的座位,旁边有为首领单设的石条座位,居高临下。
下盘沟海拔180米处,有一日晷图案,呈立体状,三个圆盘相套。底盘直径2.5米,中盘直径1.4米,上盘直径0.56米。三个圆盘正中磨刻一钺形爻窝,深0.2米。
南部
其一、南部两公里是黑石寨山头。不仅海拔200米处有祭坛,山头顶部一块平整的石面上还磨刻一呈立体状的日晷图案,三个圆盘相套,底盘直径5.72米,中盘直径2.9米,上盘直径0.6米,三个圆盘正中磨刻一钺形爻窝,深0.25米。 日晷保存完好。
其二、南部柳树沟村,保存有大面积的圆形爻窝记事符号,还有二个日晷图案。尤其是发现了与甲骨文的“玄”、“真”等相近的刻划文字,说明这里是一处文字起源地,文化价值巨大。
其三、高嘴坡村大面积的岩石上,磨刻有圆形爻窝记事符号。
西部
其一、西边一公里处是石门乡的石柱寺山。有日晷、巨型钺、太阳图等,笔者已在《南阳远古文明的山(二)》中详细介绍,这里不在细述。
其二、西边约两公里处,是石门乡竹园村石人沟山。山上有祭坛、有石人造形,有两处磨刻的蚕图腾。蚕图腾一处在海拔229米处,由六块磨刻成半圆形状的独石拼接而成,长达8米,头部粗,尾部细,每节石头比例适中,似蠕蠕而动,形象逼真;另一处在海拔250米处,能看到四节,土层中可能还埋有两节,四节总长2.5米、高0.7米、宽0.25米,伏于山坡之上。海拔256米处,有一猪雕塑,长3.7米、3米、高1.3米、头部长1.2米。著名考古学家冯时所著《文明以止》第六章第一节第三小题中讲到:“中国的上古时代曾长期流行着一种以猪为母题的装饰题材,其本质则体现着古人以猪比附北斗的文化传统”。还讲到,“显然,古人以猪作为帝车北斗的象征,其本质实际就是以猪象征天帝。”一块岩石上磨刻有北斗七星的圆形爻窝符号,恰与次论述贴近。猪雕塑附近还有祭坛。推断,猪雕塑就是北斗帝车的象征。
其三、西边三公里是南河店镇马庄村的渭林河山。山中到处有爻窝记事符号,还有曲领方心图案,更有两个类似甲骨文“中”“公”的刻划文字。一处磨光的岩石平面上,磨刻有龟背文,其中一个“目”字和舞阳县贾湖遗址考古挖掘的龟背文“目”字分毫不差。
一处悬崖峭壁上,磨刻出三个巨大的石门图案。石门呈闭关状态,最大一个竟大8米之高,10米之宽。门下,是人工铺出的一个小广场。石门乡的名字,就是源自这三个石门。
七、“王的都城”“王的宫”
大小石庙山的远古文化遗址遗存和其它山上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存有所不同,它是远古人类政治、文化集中之地,是“王道文化”。圆形的壕沟将两座山拱卫,是典型的远古时期的城池;它有远古最豪华的巨石建筑石屋、石室,是王所居住的王宫;它有龙的图案,是民族精神之魂的图腾;它的“钺”形石刻,至今屹立在石屋旁,指代王的地位,昭示王的荣光。
大小石庙山,是远古时期王国的都城、政治文化中心,是最高首领——王的居住地、生活区。
活跃在大小石庙山的王是谁呢?虽然目前尚不能确认,但可以类比推论。
大小石庙山南三十多公里有黄山遗址,正考古发掘,202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里,有仰韶文化时期大型制玉工厂,有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多座持钺王墓……沉睡几千年的那些王,是否就是活跃在大小石庙山的王?
岁月苍茫,时代的场景如能再现,你能看到壕沟边、高地上的巨石堆垒,你能看到为守护都城驻扎的军队;你能看到一队队武士站岗放哨,护卫王都……南部山脚平坦之处,你能看到,一片片堆砌草泥为墙、黄陂草铺设为顶的圆形的、方形的泥草屋,那是勤王人员的驻地;你能看到,众多部落首领远道而来,立于石屋外,听王训导。
时代变迁,渔猎时代转向农耕文明,人类点燃的文明之火也从浅山丘陵之地燃向溪水纵横、土地肥沃的平原……今日,村庄密布祖国大地,大中城市如云朵般美丽飘落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民族在发展,国家在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赓续,日新月异……
时代更迭,沧海桑田,大小石庙山虽然逐渐冷落被历史遗忘,但保存完好的石屋、石室、磨刻的记事符号、岩石雕磨的图腾,成为中华文明遗存至今日的文化见证,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实物证据!
在树立文化自信的今天,大小石庙山的远古文化遗存,正逐步被我们认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图片提供:张长运、郑毅)
编辑:齐 杰
初审:陈晓璞
终审:禄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