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所谓的“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只是个大地理概念,包括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目前,四川人口中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总数达六、七千万人之巨;在成都,这个比例更高,甚至达95%以上。听名字,用了一个“填“字,就知道此次的移民规模非常大。据记载,“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发生在明末清初,当时张献忠入川,明清大混战,加上吴三桂反清等,四川人民遭遇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据官方统计,当时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7 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由此,才引发了本次大移民。除了洪洞大槐树移民,排名第二的当属河北枣强大移民。据记载,枣强移民发生在元末明初,由政府“分丁局”安排迁移,主要迁往山东各地,前后约有35万人参加移民,是仅次于山西洪洞的第二大历史移民。目前后裔遍布全国,约有1000万人以上。如今在章丘、寿光、博兴、惠民等县城的乡镇枣强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拥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在这5000年间,随着版图扩张和各种原因大大小小的移民超过100多次。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据记载,当时移民人数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约180万人次以上,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华人中,四个人里边就有一个人的祖先参与过山西大槐树移民。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1)

洪洞大槐树移民,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前后长达50年,据记载的大移民总共有18次。均是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将当时人口密度最高的山西晋南地区人口,分别迁移到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甘肃等地。据记载,迁移的姓氏超过450种以上,涵盖了所有常见姓氏。

关于大槐树移民,目前还有两个传说:1、移民的后裔,上厕所,常常会说“解手”;2、移民的后裔小脚趾指甲有“芽状”标志。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2)

枣强大移民

除了洪洞大槐树移民,排名第二的当属河北枣强大移民。据记载,枣强移民发生在元末明初,由政府“分丁局”安排迁移,主要迁往山东各地,前后约有35万人参加移民,是仅次于山西洪洞的第二大历史移民。目前后裔遍布全国,约有1000万人以上。

如今在章丘、寿光、博兴、惠民等县城的乡镇枣强移民聚集村竟占到80%以上。走访齐鲁大地时,也会经常听到“老家来人了”这样的话语,都标志着枣强移民的历史印迹;翻开一本本族谱,都会鲜明的看到“始祖xx自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由直隶枣强迁来”等字样。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3)

湖广填四川

听名字,用了一个“填“字,就知道此次的移民规模非常大。据记载,“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发生在明末清初,当时张献忠入川,明清大混战,加上吴三桂反清等,四川人民遭遇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据官方统计,当时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7 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由此,才引发了本次大移民。

所谓的“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只是个大地理概念,包括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目前,四川人口中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总数达六、七千万人之巨;在成都,这个比例更高,甚至达95%以上。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4)

走西口和闯关东

看过电视剧《走西口》和《闯关东》的读者都不陌生这两次的大移民事件。

走西口的时间,大约发生在明朝中期,截止时间在清朝末年,时间跨度最长,长达300年以上。据记载,走西口的移民,主要基于两种原因:1、当时山西的人口密度很大,生活空间小,压力大,所以一部人原意走出去;2、内蒙一带,当时边防很重要,但是人口太稀少,当时山西晋商也是基于拓展发展、对外贸易,才开始了走西口。后来的票号业务,也是此时发展起来的。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5)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简称,主要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居多,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

闯关东移民,也是基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原因有三:1、闯关东,就是向外谋求发展,当家积极性比较高,在当时,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2、清朝政府一直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不允许汉人迁入,后来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同时日、俄又开始对东北大肆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3、当时内地发生了三次大的自然灾害(光绪3 年、民国18 年、民国31 年),关内人不得不闯关东寻求活命。

洪洞大槐树移民哪一年(洪洞大槐树华夏)(6)

以上便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几次大移民。有的以政府为主导,有的为民间自发移民。读者们如有不同见解,可在评论区留言。

赏经典诗词,聊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