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马茶业蓬勃(八马茶业茶香不在)

八马茶业蓬勃(八马茶业茶香不在)据小财米儿了解,在挂牌新三板阶段,八马茶业的产品以安溪铁观音为主,2013、2014及2015年1-5月,其铁观音茶叶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27%、54.93%及55.14%,且其铁观音茶叶全部来源于自主生产,而非铁观音类产品、茶具及茶食品则系自主分装或定制采购所得,彼时其定制采购所占比例很少。因此,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八马茶业的主营业务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其业务属于“精制茶加工”;依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颁布的《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其业务属于“精制茶加工”。八马茶业于2018年4月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小财米儿发现,自2018年以来,其主营业务产品的构成及占比与新三板挂牌阶段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据悉,八马茶业的创始人之一王文礼是国家级非物质

八马茶业:茶香不在“嘴”上 “茶文章”不在“吹”上

投资与理财

文/舒梦

网上有一个段子颇为形象:男生带着女友散步,路过茶馆。女友赞叹道:“真香啊!”囊中羞涩的男生很绅士地说:“如果你喜欢,我们再从茶馆门前走一次。”(这里应该有笑声)“抠门”若此,连茶叶都要“蹭”吗?列位您真别拿茶叶不当回事,“十里飘香”那可不一定停留在唇齿间,这不,4月25日,因已完成财务资料更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深交所恢复了“茶把式”——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茶业)发行上市审核。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6.8279亿元。

据悉,八马茶业的创始人之一王文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八马茶业是一家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从“制造企业”到“零售企业”

深耕广东福建却称”全国第一“

八马茶业于2018年4月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小财米儿发现,自2018年以来,其主营业务产品的构成及占比与新三板挂牌阶段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小财米儿了解,在挂牌新三板阶段,八马茶业的产品以安溪铁观音为主,2013、2014及2015年1-5月,其铁观音茶叶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27%、54.93%及55.14%,且其铁观音茶叶全部来源于自主生产,而非铁观音类产品、茶具及茶食品则系自主分装或定制采购所得,彼时其定制采购所占比例很少。因此,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八马茶业的主营业务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其业务属于“精制茶加工”;依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颁布的《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其业务属于“精制茶加工”。

然而,对这一定位八马茶业似乎并不“感冒”,自2015年以来,其结合茶行业特点及自身特点,选择了“铁观音、部分岩茶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进行生产,小部分茶叶采用自主分装生产,其他大部分茶叶及茶相关产品均采用定制采购的模式获取”的战略。从其IPO申报期内的数据来看,随着八马茶业全品类茶叶转型战略不断推进,其铁观音产品收入所占比例已经降到了26.94%、20.28%、18.30%以及18.13%,而包括铁观音及岩茶在内的乌龙茶整体收入占比也分别仅为43.26%、36.34%、33.14%以及32.82%。从采购及生产模式方面来看,报告期内的铁观音及部分岩茶为八马茶业自主生产,小部分茶叶产品为其自主分装,而其他大部分茶叶产品以及茶具、茶食品等均系定制采购而来,报告期内八马茶业通过定制采购模式实现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3%、59.81%、54.06%以及52.83%。因此,本次IPO申报八马茶业理直气壮地将自身的行业定位为“零售业”。

那么问题来了,据相关测算,2019年八马茶业的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0.32%,2020年茶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0.37%,其以广东省和福建省作为线下根基地市场,两个省份线下收入合计占比超过50%,这与八马茶业“中国茶叶连锁店第一品牌及中国茶叶连锁专卖店第一品牌”的称号相匹配吗?

对此,八马茶业解释,我国茶叶市场规模较大,企业数量多而分散,受茶叶生产产区、消费习惯等的影响,茶叶销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渠道、产品和品牌成为茶行业跨地域拓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业务跨省份拓展不存在较高的市场壁垒。而其集中较低省份的门店布局较少,主要是因为当地饮茶的文化氛围较弱、消费需求较小或经济欠发达,市场处于开发培育状态,且这部分市场不仅他们的门店数量较少,大部分茶企的销售占比亦较低,并不存在外界所担忧的品牌扩张、门店扩张的实质性障碍。

而对于“第一品牌”称号的可靠性问题,八马茶业称其“中国茶叶连锁店第一品牌”及“中国茶叶连锁专卖店第一品牌”已经国际专业数据机构欧睿信息(欧睿国际子公司)调研论证,以“中国大陆茶叶连锁店/茶叶连锁专卖店的线下实体门店数量”作为认证口径,言外之意是“不容置喙”,但这名号怎么听都有点“置一隅而言全豹"的味道。

另据小财米儿了解,报告期内,八马茶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78.95万元、671.77万元、849.86万元及825.12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6.79%、5.38%、5.21%及7.44%。对此,小财米儿就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你看,既有响亮的名头“加冠”,又有政府补助的加持,八马茶业会不会由此“躺平”而“沾沾兮,独乐矣”?

销售季节性风险加剧

存货规模呈上升趋势

茶产品零售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小财米儿发现,一般来说,八马茶业每年一、三、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稍高,2018至2020年各年度第一、三、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比分别达到81.02%、80.42%及 77.31%,经探寻得知,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的元旦、春节以及第三季度的中秋、国庆等传统节假日是茶叶的消费旺季,且近年来“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带动了第四季度消费的增长,从而导致八马茶业的销售情况在季度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由此也可以认为,如果不能持续、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趋势,提前制定采购、配送、库存备货等计划,八马茶业面临备货不足流失市场份额或部分产品过剩造成产品积压的经营风险。

此外,小财米儿还发现,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线上、线下直营以及加盟渠道的快速扩张,八马茶业的存货规模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5 052.34万元、20 899.69万元、32 046.13万元及33 823.39万元,绝对金额较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25.69%、27.81%、35.48%及28.60%。假若出现部分存货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价格下降或出现滞销等情况,那么八马茶业要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予以报损,从而对财务状况不利。

令人担忧的是,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的存货余额较大且逐年增加,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比例却较小,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19、2.62和2.13。那么问题也就产生了:八马茶业的存货结构是否合理,存货结构的变动是否与业务发展相匹配、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对此,八马茶业解释,其存货主要由库存商品、半成品、包装材料及周转材料、发出商品和原材料组成。报告期各期末,八马茶业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5 052.34万元、20 899.69万元和32 046.1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91%、43.46%和54.27%。

据分析,2019和2020年末,八马茶业的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3.39%和60.82%,经分析得知:首先,随着八马茶业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必要库存商品规模有所增长。其次,八马茶业加大了普洱茶的采购储备力度,这使得其普洱茶库存商品规模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据悉,报告期内,八马茶业采用定制采购为主、自主生产及自主分装为辅的方式对外销售。在自主生产模式下,八马茶业采购原材料(毛净),参与主要精制程序,并在拼配、烘焙等核心环节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主要涉及铁观音及部分岩茶产品。在自主生产模式下,对应存货主要科目为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在自主分装模式下,八马茶业仅参与部分末段程序,主要为拣杂、装箱等,涉及红茶等小部分茶叶产品,对应采购原材料(茶叶半成品)。在自主分装模式下,对应存货主要科目为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

报告期内八马茶业存货结构之所以有所波动,主要来自于库存商品和原材料的占比变动。具体来看,2019年末八马茶业库存商品占存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重较上年末增长10%,主要是由于其加大了普洱茶、白茶、岩茶等的采购储备力度。2020年末,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占存货比重较上年末波动较小,基本持平。2019年末,八马茶业原材料占存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重较上年末下降6.54%,原材料规模减小,主要因铁观音、岩茶原材料规模减小所致。2020年末八马茶业原材料占存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重较上年末增长10.25%,主要系铁观音和岩茶原材料比重增长所致。

小财米儿经探究发现,八马茶业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存货结构存在差异,其中,八马茶业原材料、半成品及在产品占比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占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据了解,八马茶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在产品占比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其生产模式有别于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存货结构中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规模相对较大。八马茶业除铁观音及部分岩茶涉及自主生产外,其余产品以定制采购为主,使得其存货结构中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规模相对较小。另外,八马茶业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存货结构存在差异,原材料、半成品及在产品占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可比公司基本不涉及自产,而八马茶业铁观音及部分岩茶为自主生产,少部分茶叶为自主分装;八马茶业存货结构中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占比较可比公司更高。

在对比中发现差异,这只能说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而在差异中洞察“差距”,这才能促使自身不断臻于完善,这一点对八马茶业来说同样适用。

网络销售模式渐提升

收入集中度高需警惕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八马茶业网络销售模式下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2 677.38 万元提升至24 060.6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7.77%提升至19.45%,其中通过京东平台和天猫平台实现的对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各期,八马茶业通过天猫平台、京东平台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9 491.19万元、12 383.81万元、18 268.43万元及12 725.05万元,占网络销售渠道比例分别为74.87%、76.05%、75.93%及70.89%,存在网络销售模式下销售渠道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我国互联网电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各品牌商家往往选择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市场份额领先的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的方式或与其进行电商平台入仓模式进行合作,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覆盖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入口,从而快速实现业务扩张。但事物总会有正反面,假如电商平台的业务模式、经营策略或经营稳定性发生重大变化,但倚靠其间的商家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则可能对他们的经营业绩不利,这一点对于压缩实体店规模转而与电商“勾肩搭背”的八马茶业来讲不能不提起足够的重视。

而小财米儿还发现,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的微商城销售中存在较多员工代客户下单的不规范情形。这一点也引起了发审委的注意,敦促八马茶业补充说明报告期各期其微商城销售收入中涉及员工代客户下单的具体金额及比例,并说明其员工代下单涉及产品的单价、数量等是否存在异常。

据了解,微商城主要作为八马茶业的会员商城,业务性质为其线下直营店的线上平台化

延伸,其注册会员主要由门店消费者转化。经核查,报告期各期,八马茶业的微商城销售收入为1 393.37万元、2 172.69万元、3 097.81万元和1 703.59万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1.95%、2.15%、2.50%和2.11%;其中,八马茶业员工ID下单所涉订单金额分别为937.31 万元、1 087.90万元、482.05万元和260.25万元,经进一步向各下单ID对应的员工进行核查确认,其中员工代客下单的订单金额分别为863.37万元、996.80万元、413.41万元和 111.93万元,占八马茶业微商城总订单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4.50%、40.34%、11.92%和5.86%。

经过核查确认,八马茶业的员工在微商城代客下单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其一,微商城的客户在微商城线上下单,需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绑定个人手机号、线上选购商品、填写寄送地址信息、支付货款。部分客户因疏于操作不习惯进行线上下单,部分客户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愿在系统留存个人真实通讯信息,所以八马茶业的店员代为在微商城进行订购。其二,在节假日等存在集中订货的时段,例如春节、端午、中秋等,部分客户一次订单需将商品分别寄往不同的收货地址,由于微商城不具备单订单多收货地址分开发货的功能,客户存在委托店员代为在微商城以同一地址下单后,由店员通过后台与仓储发货端联系进行多点代发的情况。其三,八马茶业部分买赠类促销产品采取在微商城提前预售或仅限微商城优惠销售。因收银系统(IPOS系统)库存规则限制,其线下直营门店的客户无法从门店端直接购买预售类产品,该类产品一般会在特殊的节点进行销售或促销,如春茶绿茶预售、“6·18”预售、“双十一”预售等,仅限微商城优惠销售的产品在微商城上购买较门店更为优惠。因此,为了及时抢购到该类预售或优惠产品,客户存在要求店员代为下单购买的情况。

据了解,微商城员工代客下单产品报告期各期销售数量前50名产品销售数量占比达60%以上、销售金额占比在50%上下,其后的产品销售数量分布较为分散,不存在集中大量购买特定产品的异常情形。但小财米儿要说,商业规则与商业合理性之间其实应该有合规作为基本分界线,不能将商业合理性作为不能遵守商业规则的“遮羞布”,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运作规则,才能不断弥补漏洞,使自身的“商业体魄”更加强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八马茶业蓬勃(八马茶业茶香不在)(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