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大家有没有发现“纬”字与“经”字相比,右边“纬”字以横笔画为主,因此,从“纬”就联想是横的,那经线就是纵向的,这样就区分开了。那怎么区分?字形联想法经度 & 纬度初中生分不清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一般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种地图上,纬线是横向,经线是纵向的。

什么是易混淆的知识?

混淆就是颠倒混乱,如左右不分、经纬不分等。

如何把混淆的知识区分开来,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区分方法。当然,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区分方法。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1)

字形联想法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2)

经度 & 纬度

初中生分不清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一般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种地图上,纬线是横向,经线是纵向的。

那怎么区分?

大家有没有发现“纬”字与“经”字相比,右边“纬”字以横笔画为主,因此,从“纬”就联想是横的,那经线就是纵向的,这样就区分开了。

鸡是不是鸟类?

其实,看字形就知道,“鸡”是“又一种鸟”。

“唉声叹气” & “哀声叹气”

辨别错别字,看字形,第一个是正确的,因为唉与叹都是口字旁,表示声音。

“>(大于) & <(小于)”

小学生在初学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时,难以区分。实际上根据形状,就好区分,张口大的一边就大,缩为一个点就小,这样就好理解“>”是左大右小,反过来“<”就是左小右大。

配对联想法

有的知识容易张冠李戴。

比如,初中历史有个知识点,清代昆曲的两个代表作: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时间久了,学生分不清洪昇写的是《长生殿》还是《桃花扇》。

这时候可以使用配对联想法进行记忆。

洪水淹没了长生殿,摇着桃花扇去上任。

这样,考试做选择题时就不会犯错了。

日常经验联想法

用日常经验、日常口语来区分相关概念。

晶状体 & 玻璃体

初中生物课,眼睛里有晶状体和玻璃体,学生很难区分。

可以用日常经验来理解,晶状体(联想是水晶),玻璃体(联想是玻璃),水晶比玻璃要少得多,所以水晶值钱。由少联想到小,眼睛里,晶状体比较小,玻璃体较大,晶状体比玻璃体值钱,它在玻璃体的前面,具有调焦功能。

响度、音调、音色

初中物理中,学生对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三个属性区分容易混淆。

其实,用日常口语来理解就容易了。我们经常说“声音很响、声音很大”等,响度实际就是描述声音大小的量。

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经验,经常说这首歌调子很高,经常听说高音、低音等,因此,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本质是频率的大小。

音色可以用“美色”来联想,音色实际是说声音好不好听、悦不悦耳。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3)

谐音联想法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4)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区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一个难点。

氧化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怎么区别是氧化还是还原呢?“氧”的谐音是“仰”,由“仰”联想到“升”,因此,有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反之,就是还原反应。

当然,区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还有其他办法,这里就不赘述。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5)

具身体验法

左 & 右

小学生区分左、右是个难点。

这可以用学生的具身体验来区分。

大部分学生是用右手拿筷子,右手拿筷子的同学边想边念几遍“右手拿筷子”,这样就能区分开右与左。对用右手拿筷子的同学来说,还可以联想“右”里有“口”,是用右手往口里送东西吃。

少数用左手拿筷子的学生,也同样边想边念几遍“左手拿筷子”就好,这样也可以区分右与左。

类比法

能量与功

初中生对“能量与功”很难理解和区分。

先用日常经验来理解能量。

光有光能、风有风能、木柴燃烧起来有热能、汽油里有化学能、风能作用在扇叶上产生动能然后产生电能。

人吃饭是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维持人的体温和基本生理活动以及运动。

对初中生来说,可以简单理解为:能量释放在某个物体上就叫做功。汽车发动机里汽油燃烧就是化学能释放出来对发动机做功,释放的那部分能量就叫功。

初步理解能量后,再用人来类比,理解就更清楚了。假设人的力气就是能量,力气用来打你一拳,就是做功。做功就是力气的释放,做功后力气就会少一些。

这样,学生就理解功和能量的单位为什么是一样了。

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做功不仅是能量的释放,还是能量的转换。比如,汽油燃烧就是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动能,然后汽车就动起来了。

外力作用五个阶段

高中地理中,课本上讲岩石受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可以分五个阶段: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定成岩作用。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些概念是难以理解的,怎么办?可以用生活经验来类比,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用剥熟鸡蛋来类比外力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敲破蛋壳,让蛋壳变破碎,就是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中,温差、风吹、树根等因素可以让岩石变破碎。把敲碎的蛋壳剥下来,就是侵蚀作用,在自然界中,风吹、水冲、冰川等方式把岩石表面破碎的小石块剥离下来,这就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浪侵蚀。把剥下来的蛋壳扔到垃圾桶,这就是搬运作用,风可以把剥离下来的东西吹走、流水可以带走,这就是风力搬运、流水搬运。破碎的小石块或和更细的粉颗粒在垃圾桶中慢慢堆积起来,这就叫沉积作用。时间久了,通过压实、胶结、重结晶过程,就又变成了岩石,这就是固结成岩作用。

这样,通过创设剥鸡蛋这个生活情境,利用了学生的原有经验来类比,学生很快就懂了外力作用五个阶段。

顾名思义法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6)

一对平衡力 & 一对相互作用力

学生容易混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

书上是这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

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反向、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一对平衡力是作用于一个物体;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于不同物体。

学生在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基础上,用顾名思义法就可以区分开了:一对平衡力是保持物体的平衡,当然要作用于一个物体,并且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互相作用,你作用一个力在我身上,我也要还一个力作用在你身上,这就是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是物体间的作用,当然不是同一个物体。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7)

天气 & 气候

学地理时,初中生对天气和气候分不清。

天气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气候则是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则较为稳定。

怎么区别天气与气候呢?“天气”顾名思义是“天天生气,不断变脸”。这样就理解了天气就是天天在变。“气候”可以从“候鸟”顾名思义理解气候是季节变化。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8)

串联 & 并联

“串联”与“并联”也可以用顾名思义法来理解,“串”就是把一堆东西用一根线串起来。“并”就是并排在一起。

理解法

其实,最基本的方法还是理解法。

对一个事情理解清楚了,就不容易混淆了。

“走投无路”& “走头无路”

是“走投无路”还是“走头无路”呢?如果理解,既没有地方跑,也没有地方投奔,当然就是“走投无路”了。

为什么左心室心肌比右心室更发达?

因为左心室是把血送到全身去,右心室是把血送到肺里去。要血送到全身,需要更强大的收缩力,强大的收缩力需要是更强大的肌肉,因此左心室的心肌更发达、心壁更厚。

肺动脉里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这不好死硬背,要通过理解来记忆。

首先,理解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在解剖学上,所有血液从心脏离开的脉管属于动脉。而血液从外周流向心脏的脉管属于静脉。为什么叫动脉?是因为动脉里的血在心室的推动下主动流动。

从右心室流向肺里面的血管是离开心脏,因此是动脉,叫肺动脉。

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动脉血是含氧量较高的血、颜色鲜红,是从肺里出来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较低的血,颜色暗红,是进入肺里的血。

如果再知道血液是如何循环的,就很容易明白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9)

重新下定义法

对于难理解的概念,就用通俗的语言重新下定义,也许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10)

能力、品格、素养

比如,老师们对“能力、品格、素养”这三个词不好理解,如果重新下定义后就很容易理解。

能力就是能正确地做事。

品格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素养就是坚持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11)

动脉血与静脉血可以这样定义:

动脉血是从肺里出去的血。

静脉血就是回向肺里的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分界点是毛细血管和肺。

这里是介绍一些解决易混淆知识的方法,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好方法可以在留言区留言,与大家共享您的智慧。

60分钟学会波分基本原理(静波课堂第80讲)(12)

人物介绍 | PROFILE

刘静波
巴德美际学校中学总校长
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曾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原深圳市平冈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客座教授、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自2015年担任深圳平冈中学校长以来,凭借“高质量学习”理论实践让学校教学成绩迅速攀升,2018-2019年蝉联深圳市高考工作最高奖项“卓越奖”,2019年深圳市高考公办高中综合绩效指标第二,纯文化科高考(不含艺体)进步率第二。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高质量课堂,作者:刘静波。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