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至于其它方面,M2 芯片的 CPU 部分依然采用的是 8 核心(4 大核 4 能效核)的总体设计。大核的缓存从 M1 的 12MB 提升到了 14MB,对整体性能的提升有所帮助。但 CPU 部分的整体提升可能并未完全满足人们的预期。另外,起初许多人都认为 M2 有望成为苹果第一个采用 ARM v9 指令集的芯片,但实际上M2 依然采用的是 ARM v8.5 的指令集,而且架构部分更像是 iPhone 上的 A15,采用的是 Avalanche 大核 Blizzard 小核的设计。相比 A14,A15 的性能提升不大,主要是能效比方面的提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 M2 相比 M1 在性能上也并没有革命性的提升,与上一代的 N5 工艺相比,N5P 的晶体管密度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苹果要想提升芯片性能就必需增大芯片面积以塞进更多的晶体管。这一点,我们从苹果官方宣传图可以得到印证,M2 的

6 月 7 日凌晨,苹果 WWDC 如期举行,与前两年的 WWDC 只有软件上的更新不同,今年的 WWDC 显得颇有看点,因为苹果在今年的 WWDC 上发布了全新的 M2 芯片。

毫无疑问,M2 芯片成了此次 WWDC 最大的焦点。

不可否认,全新的 M2 芯片满足了消费者对于 WWDC 新硬件的渴望。并且这是苹果 M 系列的正统第二代产品,尽管之前已经有四款 M1 系列芯片,包括 M1、M1 Pro、M1 Max 以及 M1 Ultra,但 M2 和后面衍生的三代性能加强版不同,它并非堆叠芯片规格而来,而是一款在架构以及硬件上有一定变化的芯片,是真正的迭代产品。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1)

但理性分析之后却发现,全新的 M2 芯片似乎没有达到消费者期望的高度。首先是在制程工艺方面,由于台积电的 3nm 工艺尚未完全成熟,苹果的 M2 芯片采用的是 " 第二代 5nm" 制程。猜测应该是台积电的 N5P 工艺。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2)

与上一代的 N5 工艺相比,N5P 的晶体管密度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苹果要想提升芯片性能就必需增大芯片面积以塞进更多的晶体管。这一点,我们从苹果官方宣传图可以得到印证,M2 的芯片面积确实略大于 M1。但受制于功耗、体积、散热等诸多因素限制,M2 芯片的实际性能提升相当有限。

按照苹果官方给出的数据,M2 的 CPU 部分相比上一代 M1 性能提升 18%,这个提升幅度并不算大。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 Johny Srouji 在发布会上说:" 性能核心(大核)更快,采用更大的缓存;而能效核心(小核)则在性能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从这句话是有理由推断,对于 M2 芯片,苹果更加在意其高能效比而非绝对的高性能。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3)

况且对于这 18% 的提升,苹果官方的说法也不十分精确,苹果并未具体说明是何种工况下的 18%。猜测它极有可能指的是基于全核心的性能。由于 M2 和 M1 都是八核心 CPU 的芯片,但 M2 拥有更高的频率,这样算下来,M2 单核 IPC 性能的提升是相当有限的。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4)

另外,起初许多人都认为 M2 有望成为苹果第一个采用 ARM v9 指令集的芯片,但实际上M2 依然采用的是 ARM v8.5 的指令集,而且架构部分更像是 iPhone 上的 A15,采用的是 Avalanche 大核 Blizzard 小核的设计。相比 A14,A15 的性能提升不大,主要是能效比方面的提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 M2 相比 M1 在性能上也并没有革命性的提升,

至于其它方面,M2 芯片的 CPU 部分依然采用的是 8 核心(4 大核 4 能效核)的总体设计。大核的缓存从 M1 的 12MB 提升到了 14MB,对整体性能的提升有所帮助。但 CPU 部分的整体提升可能并未完全满足人们的预期。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5)

相比 CPU 部分仅 18% 的提升,M2 在 GPU 方面的提升似乎更大一些,根据苹果官方给出的数据。M2 的 GPU 由 M1 的 8 核心提高到 10 核心,整体性能相比 M1 提高了 35%。对比项目依旧不明。35% 的提升幅度看起来还不错,但须知 M2 的 GPU 相比 M1 多加了 2 个核心(核心数提升 25%),而且共享 L2 缓存也加大了。M2 的 GPU 提升似乎更多来自缓存的增加。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6)

说完了 M2 芯片整体的架构和性能,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苹果在发布会上和官网给出的那些数据对比,说实话这部分的槽点不少,甚至被网友调侃颇有点" 米氏对比法 "的感觉。

例如在发布会上为了展示 M2 的强大和高能效比,对比了 " 最新的 12 核 PC 笔记本芯片,表示它需要更多的功耗才能提供性能上的增加 ","M2 提供这颗芯片将近 90% 的峰值性能,与此同时功耗仅为其 1/4"。这里的 "12 核 PC 笔记本芯片 " 大概率指的是是酷睿 i7-1260P,但实际上,i7-1260P 并非 12 代酷睿中性能最强的处理器,P 系列中顶配的酷睿 i7-1280P 还多了 2 个大核心,在性能上应当会显著优于 M2 CPU。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7)

事实上,英特尔 12 代酷睿无论单核还是多核性能都十分强悍,苹果 M2 未必能在性能上占到便宜,也许也仅仅是在能效比方面有优势,绝对性能上也许并不如英特尔 12 代酷睿。

苹果官网通过对比后苹果得出了结论:M2 芯片剪视频比 Intel 快了 15 倍 图片放大快了 26 倍。但此处苹果选取的对比对象是 2019 款 MacBook Air,处理器为酷睿 i5-8210Y,这是一颗 3 年前发布的低压处理器,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已经完全过时,不具备很强参考价值。

就连外国网友不无讽刺地指出,苹果能不能再极端一点,何不找 2008 款 Macbook Air 对比,也是双核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SP7500 ) )呢?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8)

如果将对比对象换为上一代 M1,那么提升幅度就小得多。" 图像优化放大 " 仅为 M1 的 1.2 倍,可见与 M1 相比,M2 在 CPU 方面的提升确实有限。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9)

发布会上 GPU 性能对比部分,苹果也为明确标出竞品具体型号,猜测选择的竞品为酷睿 i7-1225U 核显,同功耗下性能领先 2.3 倍。但i7-1225U 的 Xe 核显使用的已经是 3 年前的老旧架构了,如果对上 AMD 锐龙 6000 系列搭载的 RDNA2 架构核显,M2 恐怕没啥优势。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10)

另外M2 GPU 的算力为 3.6 TFLOPS,这个算力虽然比 M1 的 2.6 TFLOPS 有所提升,但即使和入门级独显相比也有明显差距。作为对比,NVIDIA 的 RTX3050 为 9.0TFLOPS,AMD 的 RX6600 算力欸 8.9 TFLOPS。

就算在苹果的传统强项视频编辑上,苹果在此次发布会上选择的对比对象也显得底气不足。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11)

从上面这张图不难看出,M2 相比 M1 的视频剪辑性能提升不到 40%,比英特尔虽然看似快了 15 倍,但对比对象依旧是那个 3 年前的 8 代双核 i5。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升更多的来自 M2 新增的多媒体编解码引擎,而非 GPU。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12)

吐槽了 M2 这么多,但我们不可否认,苹果 M2 仍是市面上优秀的处理器,尤其是在能效比方面可谓是无敌的存在。搭载在新 Macbook Air 这样的轻薄本上更是绝配。只是其绝对性能和 M1 相比提升确实有限。少了当初 M1 发布时那种技惊四座的感觉。

苹果m2和i7的优缺点(苹果米氏对比法)(13)

但即便如此 M2 芯片的性能其实仍然可以说得上是不错的,真正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是,苹果似乎也跟着某些国内手机厂商学坏了,搞起了 " 米氏对比法 ":找一个已经完全落伍且不具备参考性的对手,实现数据上夸张的全面吊打,但实际性能却远没有数据反映的那样夸张。对于这一套,大多数消费者早已厌倦。

或许苹果想要实现下一代芯片性能的飞跃只能寄希望于台积电的 3nm 制程工艺了。当然,苹果也可以选择在 M2 的基础上堆叠出 M2Pro、M2 Max 甚至是 M2 Ultra。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谭兆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