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座山峰难度(青龙白虎朱雀)
四十三座山峰难度(青龙白虎朱雀)老照片中的龙潭山玄天岭位于吉林市老城区北侧,西邻北山公园,历史上也被称作元天岭、玄武岭、真武岭,靠近北极门的峰峦还被叫做望云山,偏东又因曾在晚清修筑抗俄炮台而被称作炮台山。玄天岭上最为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建于乾隆年间的避火坎卦图石一座,为旧吉林八景之一“八卦孤悬”。岭上还建有一座真武庙,庙中正殿有一梁悬空、一柱子离地,这个奇特景致即为旧吉林八景之一“悬梁吊柱”。此外旧时真武庙侧有吉林将军德英墓碑一通,为旧吉林八景之一“德碑夕照”。朱雀山,取自百度朱雀山位于吉林市区东南,石井沟东侧,临松花江,近阿什哈达摩崖石刻遗迹。主峰海拔817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密林与山石相映成趣,雄浑与硬朗交替生辉。老照片中的玄天岭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The world is changed. I feel it in the water. I feel it in the Earth. I smell it in the air...And some things that should not have been forgotten were lost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我从水中触摸到了变化,我从大地上感觉到了变化,我从空气中呼吸到了变化……不该被遗忘的东西也遗忘了,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
这是电影《指环王-魔戒重现》中的开场旁白——借一种“惯看秋月春风”而来的恬淡,咏叹着对事易时移、沧桑变迁的感怀。然而真实世界中,变化时常如惊涛拍岸后泛起的水花或泡沫,汹涌而来,又快速散去,用不得许久的时间,即可以让人们唏嘘世间改变之大。
山水吉林的四大屏障素有塞外江城之誉的吉林市地处河谷地带,浩荡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巍巍群山四周环抱——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自建城之日起,无数文人墨客就留有大量佳词美句赞美吉林的风光。事实也如文人墨客所云“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境,吉林城内外,值得游览的山川景点颇多,其中尤以四座具有独特人文内涵的名山倍受瞩目: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
朱雀山,取自百度
朱雀山位于吉林市区东南,石井沟东侧,临松花江,近阿什哈达摩崖石刻遗迹。主峰海拔817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密林与山石相映成趣,雄浑与硬朗交替生辉。
老照片中的玄天岭
玄天岭位于吉林市老城区北侧,西邻北山公园,历史上也被称作元天岭、玄武岭、真武岭,靠近北极门的峰峦还被叫做望云山,偏东又因曾在晚清修筑抗俄炮台而被称作炮台山。玄天岭上最为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建于乾隆年间的避火坎卦图石一座,为旧吉林八景之一“八卦孤悬”。岭上还建有一座真武庙,庙中正殿有一梁悬空、一柱子离地,这个奇特景致即为旧吉林八景之一“悬梁吊柱”。此外旧时真武庙侧有吉林将军德英墓碑一通,为旧吉林八景之一“德碑夕照”。
老照片中的龙潭山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松花江东岸,古称尼什哈山(尼什哈为满语小鱼之意)。龙潭山古木参天,史迹遍布:这里有魏晋时期的高句丽古城遗址,水牢(龙潭)、旱牢、古庙群、古牌坊错落山中——盘山曲径通幽处,别有天地隐林间。其中山巅一池碧水,大有天池意境,池边曾有被乾隆封为“神树”的古木,每年由地方官员前往祭祀,因而也为吉林城增添了名为“龙潭胜迹”的风景。
老照片中的小白山望祭殿
小白山位于吉林城西南,旧称温德赫恩山(温德赫恩为满语“祭祀祝板”之意思)、望祭山,是遥祭长白山的“替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此山建望祭殿,每年春秋,由地方官员主持,望祭长白山神。小白山下曾建有鹿囿一处,饲养祭祀之用及进贡京城皇室的梅花鹿百余头,呦呦鹿鸣也为吉林城增添了“白山鹿囿”(亦称鹿苑遗踪)的景致。
解放前,四山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对应,无形中为吉林城笼罩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回望四座山峰成“神”的道路,亦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四象对应的四大神兽
四座名山的成神之路尽管吉林市的四座名山经常在许多文字资料中以四象的身姿出现,但四象神山之誉在历史上出现的很晚。在清代的史料、杂记中,一直都没有对朱雀山的记载:吉林最早的志书《吉林外纪》(成书于清道光七年)在“疆域形胜”篇只提到吉林城“远迎长白,近绕松花,扼三省之要冲,为两京(盛京和兴京)之屏障,是吉林乌拉之形胜也”,并没有四象名山的记述;在“山川”篇,有望祭山、龙潭山、玄天岭的记载,其它一众奇峰峻岭的名称中,也没有朱雀山的大名。甚至在付梓于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吉林通志》中,罗列的众多吉林名山里,也难觅朱雀山的踪影(朱雀山原称老母猪砬子,也没有录入)。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吉林城四座名山成神之路不可能早于二十世纪。
最早提出四象神山概念的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编修的《永吉县志》。在第二十卷“舆地志”中,四象名山的概念在朱雀山词条闪亮登场。随后第四十九卷“杂记—县城形势”中进一步记录:其(吉林城)布局如八卦图中之阴阳仪,城内为阴仪,江南一带平原为阳仪。又有四象、五行、八卦、九星、左辅、右弼之势。四象者,东有龙潭山,左青龙也;西有小白山,右白虎也;城西(原文为西,应为城南,第二十卷明确记载“在县城境南三十里”)有老母猪顶子山(第二十卷记载土名“老母猪砬子”),前朱雀也;北有玄天岭,后玄武也。
在伪满康德六年(1939年)由 伪吉林省公署民生厅编撰的《吉林乡土志》中,“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前朱雀江南猪石磊子,后玄武玄天岭”作为民谣俚语“方位图”,出现在书中。其实去掉具体山名的方位图顺口溜在中原地区早就出现,而把吉林四名山附会其中作为本地民谣,则颇有“拿来主义”的味道。否则,在前述《永吉县志》中也不会仅仅是把四名山对应到四象里。另外在《吉林乡土志》中,朱雀山的名称也没有被正式确认,书中“乡土传说之神话”篇中,还是以猪石磊子、猪山称之(吉林城南二十里,与《永吉县志》不同)。
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吉林市政府各部门修订史志时,《永吉县志》、《吉林乡土志》中关于四象名山的说法被隆重重提,可这个说法究竟起于何时,则都以含糊不清的“素有”、“古时”等词汇冠之。尤其是朱雀山,不知是觉得老母猪砬子与朱雀之名不配,还是搜集到了新的传闻。许多史志都回避朱雀山得名的起源,而更在意这座山的新内涵。纷纷将主峰石砬子“遥望犹佛祖正襟危坐,群石如众徒聆听禅教,坐立不一,堪称奇景”(《吉林市山水地名志》)写入,并相互转引,相互证信。由于四座名山对应四象大面积出现在地方史志中,一来二去,在时间的模糊下,四座本就有着众多神话传说的名山,得益于官方背书的加持,逐渐确立为吉林市民间威名赫赫的神山。
1930年吉林城规划图,朱雀山在此图右下角外侧
名山变神山的历史背景结合地方资料记载,吉林城四座名山变成四象神山的过程大致有三个段落。一个是民国时期,二是伪满时期,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探究转变的动因,不难发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晚清吉林城开始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过渡。1930年初,由吉林市政筹备处(市公署前身)主导,对吉林市进行了全面规划。在这次规划中,松花江江南岸被规划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区。这种规划将当时尚为农田野地的朱雀山地区作为市区南界的重要节点,纳入城市发展视野中,与其它三座名山一起,成为新城市的界限和屏障(老母猪砬子与龙潭山、玄天岭、小白山等三山不等距)。作为本地精英云集的《永吉县志》编委,也很容易把握这一新动向,结合当时吉林百姓的理解偏好,搜集整理民间传说,从文化角度,推出两仪、四象等宣传点。
伪满初期,由于被中东铁路排斥在外,伴随着众多铁路沿线新城市的崛起,老城吉林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在1937年1月25日,伪满“吉林市公署”编制了《吉林市大都邑计划》,在民国二十年城区规划的基础上,对吉林市进行了再次规划,拟把吉林市建成一个“观光旅游和工业发达”的城市(《吉林市发展史略》)。由于吉林城的历史不长,为了宣传“观光旅游”城市,一些民间传说被不断搜集、整理、加工,作为城市和景点的宣传要素。鉴于吉林城本身可追溯历史有限,加之伪满名义上还是傀儡皇帝溥仪为“元首”,因而当时的大量传说都和到过吉林城的康熙、乾隆二帝有关。如康熙与揽辔桥(据说是遗老宝熙讲述)、康熙与欢喜岭、乾隆帝与落马湖等故事。当然,这一系列宣传材料中,也包括烘托吉林为风水宝地的四象神山。于是乎《永吉县志》(1931年4月1脱稿,1939年付印,1941年面世)、《吉林乡土志》等伪满时期印刷的史志中,四象神山也由口头传说变为文字。
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经济社会,更是宣传的利器,价值不可估量。改革开放后,经过对市容市貌的改造,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政府重视的新兴产业,为配合宣传,一些旧时的传说、神话被去除糟粕后,重新编订推出。借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修志风潮,一些故事更被收入志书内。吉林城四大名山对应四象的传说也顺势成为大多数吉林百姓耳熟能详的特殊典故。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