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幸福路上的平凡人(奋斗者正青春高速拯救)
奋斗幸福路上的平凡人(奋斗者正青春高速拯救)杜光宗正在事故现场开展救援行动(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随后,杜光宗回到了办公室,开始记录着这一次的救援信息。由于车辆救援工作是24小时在线待命,所以在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出勤记录里,不乏记载着凌晨的救援信息。在他身后,反光衣、安全帽、反光雨衣、对讲机等救援装备摆放整齐,方便队员快速出动救援。 戛然而止的对话 2022年5月中旬,广东迎来了近20年最强的5月暴雨。 在粤运拯救恩城驻勤点,记者见到了刚救援结束回来的杜光宗,只见他回到驻勤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脱下雨衣,更换救援工服。“遇上暴雨天气,我们一般都备着四套衣服使用。”
央广网江门5月20日消息 5月,广东进入入汛以来的降雨高峰期。在沈海高速(开阳高速)恩城段上,身穿反光雨衣的杜光宗正警惕地盯着路面,手持式爆闪灯随着他的手势不停上下挥舞,提醒着过往车辆此处正在作业。
杜光宗是粤运拯救恩城驻勤点队员,5月20日恰好是他入职一周年的纪念日。
年仅25岁的他,在经历过各种复杂救援作业现场后,对于这份职业怀着一份敬畏之心,用他的话讲就是:“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存在一定的危险,我觉得多多少少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但是既然把救援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就要竭尽全力,逆行而上。”
戛然而止的对话
2022年5月中旬,广东迎来了近20年最强的5月暴雨。
在粤运拯救恩城驻勤点,记者见到了刚救援结束回来的杜光宗,只见他回到驻勤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脱下雨衣,更换救援工服。“遇上暴雨天气,我们一般都备着四套衣服使用。”
随后,杜光宗回到了办公室,开始记录着这一次的救援信息。由于车辆救援工作是24小时在线待命,所以在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出勤记录里,不乏记载着凌晨的救援信息。在他身后,反光衣、安全帽、反光雨衣、对讲机等救援装备摆放整齐,方便队员快速出动救援。
杜光宗正在事故现场开展救援行动(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因为我们有一个到达现场的时间标准,即从驻勤点到事故现场最迟不得超过30分钟,所以我们晚上睡觉都是处在紧张的状态。”杜光宗刚想为我们介绍更多关于拯救队伍的细节,对讲机里就传来了任务的呼声,我们的对话只能先中断。
两分钟不到的时间,杜光宗就和队友穿戴好了所有的装备,下楼飞奔上车,而暴雨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刚接到救援调派指令,前方高速有一台事故车辆打滑横在第二车道,需要我们赶去救援,尽早把它到移到路边、拖离高速。”杜光宗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这趟任务的情况。
暴雨中,清障车拉响了警报和爆闪灯向着事故地点出发,杜光宗回忆起自己以前在高速公路救援时遇上大雨的状况,“当时遇上大雨心里挺紧张的,过往的车辆也特别快。让我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公司的老师傅要教育我们,下车第一时间,就要选择好逃生路线、逃生方式,规划好围闭区域的设置。”
一年过去,杜光宗早已对每日往返的路段、路况了然于心:时刻注意路面突发性的情况,保证自身的安全,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让他们第一时间撤到安全区域,然后再快速地将事故现场清理干净,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事故现场到了,我们稍后再说。”说完这句话,杜光宗便走进雨幕中执行救援任务。
救援路上的两次转变
2016年,19岁的杜光宗正在寻找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人总是对生活充满激情,抱着挑战一下的心态,杜光宗初次接触到了车辆救援行业,转变成一名公路救援人员。
由于下雨容易造成路面湿滑,所以道路救援工作跟雨天有着特别的“缘分”,杜光宗第一次参加救援就是在雨天。那时的他没啥经验,只能听从老同志的安排开展工作。就这样,他一干就是3年。
杜光宗(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2019年年底,杜光宗想着给自己休息一下,“我想趁年轻,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上网做足功课,规划出一条自驾游线路,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但还没等他走得更远,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劝返”了。
闲下来的他一边在家中帮忙,一边也在寻找着下一个落脚地。此时以前的队友向他推荐了粤运拯救。“虽然(高速救援)危险系数比地方公路要高一些,但也更具有挑战性,还能帮助到人。”这些年的救援经历,让杜光宗喜欢上了帮助他人的感觉。
正在执行晚间任务的杜光宗(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5月20日,杜光宗迎来了救援路上的第二次转变,成为了一名粤运拯救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人员。凭借着公路救援经验,他很快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一系列考核,从一名三级拯救队员晋升为二级拯救队员。
“新职业”的生命力
2021年3月,人社部发布18个新职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四批新职业,“汽车救援员”首次被纳入其中,并对这项职业作出定义:使用专项作业车、专业设备工具及专业技能救助车辆脱离险境或困境的现场作业人员。
其实,对于这群身着反光衣,在高速路上逆行救援的队伍而言,属于他们的旅程早已经开始了。
夜间,结束救援任务的杜光宗回到驻勤点(央广网发 官文清摄)
“我们班长到现在已经工作第十个年头了。”在粤运拯救,高速公路车辆救援通常是两人一班,一般是以老带新的方式组成,新老队员之间配合默契程度关系着两人的安全,一定要把口号、手势、警戒瞭望等配合动作无缝衔接,达到完美程度才可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这种颇具“师徒”意味的传帮带形式,正是这个“新职业”的内在生命力。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粤运拯救服务的7002公里里程上,共设置了183个救援驻勤点,拥有各类型清障救援设备676台,员工975名,年作业量20万台次。
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快速发展,粤运拯救即将迎来成立10周年。在往后的10年、20年里,传帮带使命将逐渐落到像杜光宗一样的青年职工身上,成为公司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5月14日,暴雨逐渐散去,久违的阳光出现。趁着有时间,杜光宗进行了一些车辆的检查和日常工作。没有接到出勤任务,杜光宗显得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目前所服务的路段没有发生意外。
这一年里,杜光宗的出勤次数达到900多次。当问起开救援车是一种什么感觉时,他目视着道路前方坚定地回答:“只是想着要赶紧开到现场,去执行救援任务。”
策划:曲歆
记者:张胜强
拍摄:官文清
剪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