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无法逃脱的三大定律(人类愚蠢的基本定律)
人类无法逃脱的三大定律(人类愚蠢的基本定律)与大历史观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细节主义的践行。奇氏从来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宣传家,更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史学家,是一个长期耕耘欧洲经济史料的苦行僧。他对欧洲历史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他总是能够在细微的浪花波动中感触到历史长河底下潜流的方向。他不仅讨论人类愚蠢的大问题,更是关心西欧人们对胡椒、葡萄酒的重视。他观察十字军东征中复杂的构造,更愿意重视隐士彼得对胡椒的渴望。正是胡椒的牵引作用,才有波澜壮阔的宗教征服运动。他注意到牵引的潜流下面是酒精的推动。英法百年战争的缘起,更需要从葡萄酒的喜爱开始。英国的羊毛生产,以及英国国王沉迷于葡萄酒的传统,羊毛跟葡萄酒的交易,都给英法的战争带来不可估计的动力。只有意大利人更重视交易本身,他们本是纯粹的商人,但是英国人的破产,也使得他们转向诗歌和绘画。在中世纪欧洲宏大的宗教战争、百年战争、文艺复兴的背后,却是人们对胡椒、羊毛和葡萄酒的追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奇氏将其
吴四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副研究员)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充满美好的时代,无比便利,无比富足;我们也给予了自己前所未有的焦虑与不安,无法不攀比,无法自己定位。要给当下人们心灵一个无法忽视的标签,恐怕没有比“躺平”更让所有人揪心、泪崩。我们如此认真地生活,也许在人类前行的平均速率上增加一个躺平的生活体,我们是在给别人制造内卷,还是我们被别人内卷化呢?
技术是我们拯救的希望,还是心灵堕落的最大黑暗深渊呢?就比如沟通,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但是我们却越来越稀罕联系。更可悲的是,我们最心心念念的联系,总是被可有可无的联络所冲淡、所干扰。现在很多人不得不感慨,食物有了,可是肚子饱了,疾病来了;机会来了,可是心气没了,劲头没了,焦虑最终还是来了。对于今日的人们来说,最珍贵的可能是思想,不是技术,不是知识,更不是普通的信息。
怎样寻找思想、汲取智慧,叩问经典仍是不可替代的最佳途径。1973年,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提出“人类愚蠢的基本规律”,给西方思想界带来了一股难得的清流。碍于语言、版权诸多历史因素,这本奇书大多停留于民间流传的秘密版本,或少数精英的口头传闻中,今日东方出版社终于不惜资本,聘请新锐翻译了《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信美利译,东方出版社,2021年9月),给我们平凡而拥挤的阅读带来了一缕难得的清风。这是一本短小却高效的书籍,实际上只包括两篇经典的文章,一是有关人类愚蠢的深刻反思,二是有关中世纪胡椒和葡萄酒的经济动能角色讨论;但是,它给人们的思考带来持久的冲击力和巨大的震撼力,应该不亚于大砖头著作,有关人类愚蠢的反思,更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意】卡洛·奇波拉/著 信美利/译,东方出版社,2021年9月版
锚定人类的快乐和痛苦,以人类事务为思考的研究视角,正是奇波拉的大历史观和积极思想的集中反映。作者毫不讳言,他考虑的问题是全人类的整体问题,“本书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旨在向着某种建设性目标努力。因为存在一种最强大、最黑暗的力量,它阻碍着人类的快乐和幸福,本文试图发现它、了解它,乃至尽可能地抵消它的作用”。换言之,奇氏力图为人类的整体行为纠错,当然也是为每个普通人的每次普通行为进行纠错。不同于任何前人,奇氏对人类的愚蠢做出了精确的定义,在他看来,愚蠢之人就是在对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造成损失的同时,自己却没有获得任何收益,甚至可能自己也有损失。愚蠢并不跟智商、性别和年龄有固定的联系,而是跟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否、快乐与否有着根本的联系。奇氏将整个人类大体分为四大领域,即无用之人、聪明人、恶棍和愚蠢之人。奇氏划分此种领域的标准,大体是对他人和自己的损益程度。无用之人是于己于人皆是无益,聪明之人是于己于人皆能有益;恶棍是损人利己,愚蠢之人是损人损己。在奇氏看来,无用之人和聪明人大家一般都能很快分辨出来,进行必要的分类。但是,恶棍跟愚蠢之人,大家却往往更加警惕恶棍,对愚蠢之人造成的更大损害视若无睹,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极大悲哀。
让人怦然心动的还是奇氏的愚蠢定律,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复杂的真理。在奇氏看来,愚蠢之人比恶棍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快乐有着更大的伤害。他的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也是从此而来,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每个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低估了社会运转当中蠢人的数量。人们总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认为愚蠢之人于己无害,没有看到愚蠢行为对于整个人类的巨大伤害。二是某个人愚蠢的概率与他的所有其他特征无关。愚蠢不跟性别、阶层和智商直接挂钩,在作者看来,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愚蠢之人。最让奇氏痛心的是,世人总是低估愚蠢之人造成的破坏性力量。在他看来,“特别是非愚蠢之人总是忘记,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与愚蠢之人打交道或结为同伴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站在人类福祉发展的整体性思考,奇氏认为愚蠢之人是最危险的人,是人类前行的最大黑暗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奇氏从来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体,也不带有某种歧视或者特定的立场,他更关心的是人类前行的阻力在哪里,怎样才能消除,这可能也是一个经济史学家的职业素质表现之一。
卡洛·奇波拉(1922年8月15日-2000年9月5日)
与大历史观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细节主义的践行。奇氏从来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宣传家,更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史学家,是一个长期耕耘欧洲经济史料的苦行僧。他对欧洲历史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他总是能够在细微的浪花波动中感触到历史长河底下潜流的方向。他不仅讨论人类愚蠢的大问题,更是关心西欧人们对胡椒、葡萄酒的重视。他观察十字军东征中复杂的构造,更愿意重视隐士彼得对胡椒的渴望。正是胡椒的牵引作用,才有波澜壮阔的宗教征服运动。他注意到牵引的潜流下面是酒精的推动。英法百年战争的缘起,更需要从葡萄酒的喜爱开始。英国的羊毛生产,以及英国国王沉迷于葡萄酒的传统,羊毛跟葡萄酒的交易,都给英法的战争带来不可估计的动力。只有意大利人更重视交易本身,他们本是纯粹的商人,但是英国人的破产,也使得他们转向诗歌和绘画。在中世纪欧洲宏大的宗教战争、百年战争、文艺复兴的背后,却是人们对胡椒、羊毛和葡萄酒的追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奇氏将其完美地融合,展现出欧洲中世纪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让人忽视的一面。
今天本来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比努力重要。好的书,就跟好的酒一样,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精心的选择。《人类愚蠢基本定律》历经近50年的时间沉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思想的魅力。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