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的讲解(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的讲解(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这首古诗的内核是一个人渴望知音,并且一同追求美好的故事,但诗人开篇却由一个耸入云端的高楼引出,楼阁中一鸣琴女子,弹奏哀伤的曲子而发叹,同样苦于没有知音而悲伤,最后表达出自己最终决的苦闷的原因和愿望。立意新奇,结构巧思,曲折变化,感情充沛,层层推进,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首古诗。“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原来是楼阁上有人在弹奏音乐,作者是站在楼阁下面听到的,在楼上哪一层弹奏呢,不知道,但可以感觉到“悲”,说明弹奏的是哀伤之音,勾起了作者的感伤,我们经常说钟子期和俞伯牙是“闻歌知意”那只能是遇到对的人也才能理解。“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谁能弹奏出如此哀伤的曲子呢,不禁喃喃自语了起来,作者也在猜想,那一定是杞梁妻一样的人,才能弹奏出如此哀怨悲伤的歌来,“杞梁妻”传说是齐地杞梁殖妻子写的一首《杞梁妻叹》的曲子,说是她丈夫死了,她感叹道:“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将何以立吾节?遂投水而死”。全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台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我们知道《诗经》时的创作手法主要归纳为“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敷陈其由,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词。此篇就是先由眼前之所见所听而引起自己的感怀之情,继而诵之。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开篇便气象宏伟,给人一种压迫感,使我马上联想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境,有一座高楼,在个方向呢,“西北”方,一说到西北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荒芜,高冷,因为我国本身地势就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此高楼的意境给人一种无尽的想象空间,它是怎样一座高楼呢,站在楼下仰望楼顶,是不是给人一种绝望和压迫感,接下来“上与浮云齐”,它究竟多高呢,和天上的云一样高了,如果刚才还可以看到楼顶端,现在可能连多少层都不知道了,更何况看到楼顶呢,因为它直插云霄,高处已隐入云端,看不到了,只能任凭我们想象,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脑补一下画面,着实让人为之震撼。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台”此句开始对高楼进行画写了,“交”就是交错,“疏”就是疏通,“绮窗”应该是窗户上丝织的装饰物,所以本句就是写高楼上的细节,窗户上刻有交错的纹路,还有美丽的窗纱随风飘荡,“阿阁”是指大的楼阁建筑,那什么是“三重台”台就是台阶,三重可不是三层,一重代表一段,我们看古代影视剧里,通往皇宫的大殿前,有很长的台阶,走几十阶,就有一个两三米平台,然后接着又是几十阶,又有一个平台,一般是特别多和高的台阶,方便人们走一段太累,供休息的,“三重”就是指其宏伟高大,所以这两句给人感觉就是此楼高大宏伟,精雕细琢,堂皇富丽。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原来是楼阁上有人在弹奏音乐,作者是站在楼阁下面听到的,在楼上哪一层弹奏呢,不知道,但可以感觉到“悲”,说明弹奏的是哀伤之音,勾起了作者的感伤,我们经常说钟子期和俞伯牙是“闻歌知意”那只能是遇到对的人也才能理解。“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谁能弹奏出如此哀伤的曲子呢,不禁喃喃自语了起来,作者也在猜想,那一定是杞梁妻一样的人,才能弹奏出如此哀怨悲伤的歌来,“杞梁妻”传说是齐地杞梁殖妻子写的一首《杞梁妻叹》的曲子,说是她丈夫死了,她感叹道:“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将何以立吾节?遂投水而死”。全家都没有人了,她一个人将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从此没有了依靠,没有希望,只能死了。这本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然经她而写的曲子定也是悲伤的,作者就猜想,除过她,谁也弹奏不出这么令人悲伤动容的曲子了。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是一种给人哀伤悲凉的曲调,“中曲”就是曲子弹到中间的一段,“徘徊”就是犹豫,回转,内心不能安定的状态,诗人仿佛看到了这悲伤的曲子都在空中随风飘荡,不仅仅飘进诗人的耳里,所到之处,莫不触动,并且久久不能散去,把声音写的生动了起来,余音绕梁,像是有了思想,一切有意而为之。“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诗人听着哀怨委婉的曲子,可以从歌中听到一边弹奏一边叹息的声音,歌曲之音可以“随风发”,也可以听到,但叹息之音断然是听不到的,所以只能是诗人的听到后自然的联想,弹奏如此悲伤的曲子,弹奏者肯定是一边叹息一边弹的,“慷慨”不是今天的说的大方,正所谓“慷慨悲歌”,慷慨就是说内心的一种感动,歌曲结束后诗人仍久久感动,哀伤不已,心情不能平复。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不惜”就是不自惜,这个弹奏的女子肯定很辛苦,但是这都没什么了,只要有知音能听懂,也值得,但即使这样辛苦,也感叹没有几个能感同身受的知音,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来,真是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啊!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鸿鹄”是传说中类似于大雁和鹅的鸟类,善飞翔,后喻有远大理想的人,而双鸿鹄就是结伴飞翔,就是渴望的那个知音,诗人心里勇敢的希望,我愿意和你一起展翅高飞,摆脱这俗世的困扰,一起去追寻我们想要的生活。
这首古诗的内核是一个人渴望知音,并且一同追求美好的故事,但诗人开篇却由一个耸入云端的高楼引出,楼阁中一鸣琴女子,弹奏哀伤的曲子而发叹,同样苦于没有知音而悲伤,最后表达出自己最终决的苦闷的原因和愿望。立意新奇,结构巧思,曲折变化,感情充沛,层层推进,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