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雏形起步期、1990年上海浦东实行特区政策进行“浦东开发”时,作为长期政策洼地的安徽,本着“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美好愿望,率先提出加大开放力度,开发安徽有相对基础优势的皖江一线,以呼应浦东的发展战略;最新的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在安徽的“飞地”之一-黄山市歙县境内的练江牧场由于国家定位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起步期的八十年代,安徽虽有部分地区曾短时间进入上海主导的“上海经济区”规划,但在九十年代起逐渐兴起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乃至新世纪的2008年前,以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为载体的长三角区域规划,都没有安徽及安徽城市的身影。从改革元年的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正是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长期徘徊在“长三角”大门外、无法分享优惠政策红利的安徽,无奈沦为输出一

以东方明珠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是中国最具份量的城市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1)

安徽皖江城市带示意图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2)

长三角区域地图

作为长江下游省份、传统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毗邻地的安徽,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间,自古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无论是早期上海开埠时洋务派李鸿章及其麾下的淮军牵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上海华盛纺织总厂,及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局等民族工业火种,还是有“徽骆驼”之称的徽商在杭州、苏州、松江(上海的前身)、南京、扬州、淮安等传统大码头的经营投资;无论是自1954年起连续多年的沪上104家企业内迁安徽、1955年开始的十四万九千多名上海知青下放安徽、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上海在安徽陆续兴办的81家小三线企业,还是一直以来,作为上海工业粮食电力、煤炭,以及菜篮子、米袋子的主要供应地,安徽始终默默地奉献,更“划拨”了四处、总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飞地”归上海使用;还有与苏浙间防洪治水、生态保障方面的深度协作,等等,源远流长的近邻交往,可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3)

上海在安徽的“飞地”之一-黄山市歙县境内的练江牧场

由于国家定位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起步期的八十年代,安徽虽有部分地区曾短时间进入上海主导的“上海经济区”规划,但在九十年代起逐渐兴起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乃至新世纪的2008年前,以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为载体的长三角区域规划,都没有安徽及安徽城市的身影。从改革元年的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正是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长期徘徊在“长三角”大门外、无法分享优惠政策红利的安徽,无奈沦为输出一千多万劳动力的“民工大省”!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4)

早期的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5)

最新的长三角城市群

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雏形起步期、1990年上海浦东实行特区政策进行“浦东开发”时,作为长期政策洼地的安徽,本着“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美好愿望,率先提出加大开放力度,开发安徽有相对基础优势的皖江一线,以呼应浦东的发展战略;

1990年8月,安徽决定在上海浦东成立裕安公司,投资建造裕安大厦;

1991年6月24日,浦东首家外省省级公司上海裕安公司开业;1995年6月26日,裕安大厦落成启用;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6)

1991年6月24日奠基的浦东裕安大厦

1992年5月,芜湖港获批对外轮开放;

1993年,利用合肥的高科技及黄山的旅游资源优势,确立“两点一线”发展规划;

1995年,出台、制定了《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以芜湖为突破口的东向战略,强化了合肥、芜湖安徽双核地位;

至新世纪,历经十年的皖江开发开放举措轰轰烈烈,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取得累累硕果: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7)

1991年开工、1995年建成的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

1994年,安徽省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了安徽经济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刚刚经历91洪灾的安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方面的新成就,精致的皖产扬子、美菱、荣事达、天鹅、万燕等家电,江淮、安凯、飞虎、飞彩等汽车,马钢轮箍、合力叉车、合锻机床、铜陵铜材等装备、材料,及日用化工、纺织服装、白酒饮料等名牌名品,引来首都各方赞誉,安徽由此获得“轻工大省”称号;

皖江段的铜陵大桥、芜湖大桥在九十年代相续开建,实现安徽长江大桥“0”的突破;

民族汽车旗手奇瑞于九七年横空出世;

世界建材名企海螺集团在芜湖诞生;

马钢、铜陵有色迅速壮大;

而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坐镇的合肥,继城市经济崭露头角,也在科技研发方面开始建立自己的优势!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8)

起步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下马,1997年动工,2000年建成的芜湖长江大桥

2006年,皖江城市带被纳入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点发展区域;

2008年1月,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安徽,提出“泛长三角”概念,鼓励安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是年,安徽首次被邀请参加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2010年3月26日,安徽省内的合肥市、马鞍山市,首次进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2013年4月13日,芜湖市、滁州市、淮南市相继加入;

2014年,国家的长江经济带建设相关规划中,首次明确将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纳入安徽皖江城市带中的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宣城、池州、安庆计8座城市;

2018年11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范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2月,《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计35.8万平方公里、2.9亿人口(2019年末)被纳入一体化规划范围。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9)

一体化的长三角轨道交通规划图

安徽省最新规划重启皖江(安徽谋求加入长三角元年)(10)

一体化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示意图

至此,孜孜以求的安徽,终于一步一步敲开了有“富人俱乐部”之称的长三角,可以分享到更适合经济发展的种种政策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营商体系,本身拥有雄厚科研实力、日趋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丰富劳动力资源和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的安徽,终于如鱼得水,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