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安徽投入了多少资金(皖江示范区规划获批11年成效显著)
皖江城市带安徽投入了多少资金(皖江示范区规划获批11年成效显著)如今的皖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20年,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产业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产业还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一季度,作为皖江示范区“双核”之一,合肥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53户,同比增加了82户。总量排在前10位的龙头企业合计完成产值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了62.8%。而这当中,江淮汽车、联宝电子、京东方3条线产值均实现快速增长。不仅仅是在合肥,要想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示范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引进京东方、维信诺、联宝电子、蔚来汽车、大众汽车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
据合肥晚报报道 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多年来,安徽扎实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经验示范。2010~2020年,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将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白菜心”;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4万亿。
○升级改造后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龙头企业】
已培育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今年一季度,作为皖江示范区“双核”之一,合肥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53户,同比增加了82户。总量排在前10位的龙头企业合计完成产值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了62.8%。而这当中,江淮汽车、联宝电子、京东方3条线产值均实现快速增长。
不仅仅是在合肥,要想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示范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引进京东方、维信诺、联宝电子、蔚来汽车、大众汽车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
提到龙头企业,合肥京东方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题。从6代线投产到8.5代线投产再到10.5代线投产,近年来,京东方带动了彩虹、康宁等上下游近100家企业聚集,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之一。
2020年,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产业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产业还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的皖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科产融合】
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5月28日,在合肥科学岛,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1.2 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了101秒。这一突破,一举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世界纪录延长了5倍。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志和重要基石,如今,在合肥,像“人造太阳”这样的大科学装置已经建成了3个,还有多个项目在建、多个项目在开展预研工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5月31日下午,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21年第三次主任办公会召开,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设计方案。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只是皖江示范区坚持走好“科创 产业”道路,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皖江示范区还组建了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和未来技术研究院,涌现出量子计算原型机、动态存储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而为了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皖江示范区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家电等传统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2010~2020年,皖江示范区的三次产业结构由10∶56∶34调整为5.4∶43.1∶51.5,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71家、占全省79%。
【区域分工】
形成跨区域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区域分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跨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安徽全域都已经加入长三角。而皖江示范区也在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牵头建立了G60科创走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通航、环境等5个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建设。
以宝武集团在马鞍山投资建设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项目等为代表,如今已经有一大批合作项目,在皖江示范区内遍地开花。截至目前,沪苏浙在皖江示范区总投资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
除了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皖江示范区还密切与中部地区联动发展,协同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
另外,不断加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皖江示范区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04个、实际到位资金1898.4亿元,占示范区承接项目总数的28%。
【拓展空间】
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快速推进
去年4月中旬,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这为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如今,这2个集中区已经承接了文香科技、安安新材料、中基恒光智能制造、安芙兰航空航天、信义玻璃、湾谷科技园、皖江学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进驻。
为了全面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皖江示范区还支持合肥新站高新区、安庆高新区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转型提升,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数量由此前的98个整合为现在的75个。
在合作园区共建方面,皖江示范区不断加强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3 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汊河大桥、南浦一级公路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快速推进。
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安徽还成立了10个由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的新兴产业推进组,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大力推动招才引智的同时,开展企业总部招引专项行动,鼓励各市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
连续九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政策,不断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全覆盖,每年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省级权力事项、省级审批事项持续保持全国最少。
【提升发展】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4万亿元
从2010年到2020年,皖江示范区已经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达到25565亿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安徽也将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皖江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以上。
一方面,皖江示范区将突出长三角中心区定位,对标江苏苏南、浙江杭嘉湖,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白菜心”,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培育上不断突破,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皖江智造走廊。
接下来,安徽还将着力推动皖江各市与沪苏浙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战略协同、专题协作,建设具有特色的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并继续强化“一轴双核两翼”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动城市跨江发展联动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体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皖江大通道大枢纽,力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沪苏浙同步。此外,对标国家级新区,支持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城市新区。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