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瑜伽八支分法(瑜伽经与八支分瑜伽)
什么是瑜伽八支分法(瑜伽经与八支分瑜伽)☆不纵欲:原指控制自己的性欲。现在延伸为不过度享乐,断舍离。☆不偷盗: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实施偷窃。对外的是指: 在行为上的、语言上(现在网络上很常见)的、思想上的暴力对内的是指:不对自己暴力,包括不熬夜、暴饮暴食、抽烟、酗酒、过度放纵自己的享乐等,还包括对自己不认可(抑郁症、躁郁症等都是过度敏感,对自己不认可或过度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我执太强)等。☆诚实:不期骗,不说谎(善意的谎言也是不诚实)。不说谎是指可以选择不回答或不评论,或从其他角度来描述。
八支:是指瑜伽的八个步骤,八个次第或八个阶段。
八支是指:制戒、内制、体式、呼吸控制法、制感、总持、冥想、三摩地。
1、制戒:五个方面
☆非暴力不伤害:
对外的是指: 在行为上的、语言上(现在网络上很常见)的、思想上的暴力
对内的是指:不对自己暴力,包括不熬夜、暴饮暴食、抽烟、酗酒、过度放纵自己的享乐等,还包括对自己不认可(抑郁症、躁郁症等都是过度敏感,对自己不认可或过度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我执太强)等。
☆诚实:不期骗,不说谎(善意的谎言也是不诚实)。不说谎是指可以选择不回答或不评论,或从其他角度来描述。
☆不偷盗: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实施偷窃。
☆不纵欲:原指控制自己的性欲。现在延伸为不过度享乐,断舍离。
☆不贪婪:节制饮食上的贪婪、物质金钱上的贪婪、一些事和物想方设法的得到。
2、内制:五个方面
☆洁净:身体、饮食、思想上的洁净
☆满足:自我即完美、自我即圆满
☆苦行:自律的修行,过度苦行非道也
☆内省:自我研读经典、反复自我复习
☆臣服于神性:探寻内在最高的本我,向本我致敬
3、体式:
☆在早期主要指打坐冥想
☆体式是稳定、舒适的姿势
☆体式的练习应该尽量的放松,融心智于无限
☆通过体式的练习,达到不受各种矛盾冲突困扰的状态
4、呼吸控制法:
☆在体式熟练掌握后,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停顿就是呼吸控制法。
☆呼吸的控制有呼气、吸气、屏息,由扩展的方法、时间、数目的衡量和调整,以此(呼吸)延长(同时变得)精微。
☆由此,内在光明的遮蔽消散,心灵就适合进行专注的练习了。
5、制感:
☆制感是控制感官的模仿,并使其脱离自然关注的事情,收摄回内心的状态。
☆制感的结果是完全的调服感官。
6、总持:
☆就是把头脑集中于一处(专注,收摄感官)。
7、冥想:
☆就是认知连续不断地流向所专注的事物。
8、三摩地(黄金打造的极乐之地):
☆当冥想的对象丧失了它原始的形式,却依然清晰感知其纯净本质的体验。冥想就进入三摩地了。
☆当心与专注的粗糙对象达成同一 但仍掺杂着名称、性质和知识的意识 这被称为"有寻"三摩地。
☆当心与专注的粗糙对象达成同一 且不掺杂名称、性质和知识的意识 只留下对象本身 这被称为"无寻"三摩地。
☆尽管已经达到了完美的专注 但心中仍然留有欲望和执着的种子。这些欲望的种 子十分危险 正如我们在讨论那些尚未达到不执 之专注的人的命运时所看到的那样,不过 现在离解脱已近在咫尺。而 已经修炼到这一高度的修行者不太可能再后退并 陷入束缚中了。这类三摩地被称作“有种”三摩地。
☆在无寻三摩地中 心会变得纯粹。
☆在这种三摩地中 知识可以说是“充满真理”。
☆当由三摩地产生的印迹也被清除 心中不再有 意识波动时 这就进入了“无种三摩地”。 也叫无分别三摩地(?)。
"商羯罗曾这样描述无分别三摩地:
存在着阿特曼(本我)与梵(宇宙的最高智慧)同一的连续意识。不再将 阿特曼认同于它的遮蔽物。所有二元性感知都消除了。只有纯粹的统一性意识。一个人若确实获得了这种意识 就可以说他觉悟了。
一个被证实为觉悟了的人 即使在此世也可以获得解脱。他的喜乐无穷无尽。他几乎会忘记这个 现象世界。
即使他的心会消融在梵之中 他仍然是完全清 醒的 但脱离了清醒生活中的无明(蒙昧)。他是完全有意识的 但脱离了任何渴望。这样的人可以说甚至在此世就获得了解脱。 对他而言 此世的痛苦被超越了。尽管他拥有有 限的身体 可他仍然能与无限者合一。他的心不再焦 虑。这样的人可以说甚至在此世就获得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