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八阵图按照“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的方式,指挥者所在的中军大阵位于中央,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边八阵各由六个小阵组成,主要兵力配置在外围,中央兵力少而精,形成互相协同、互为犄角的“厚外薄中”布局。在具体实战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中央的指挥者负责调配整个阵型的力量部署,维持阵型的平衡。1、厚外薄中阵法的选择要考虑自身兵种优势,也要与敌我形势和地形条件相适应。诸葛亮推演此阵法,是魏强蜀弱和山地作战背景下的产物,八阵以步兵为主,由弓弩手、长枪兵、刀盾兵等兵种相互配合,并辅以车、鹿角、陷马坑等障碍物,主要用于防御骑兵,是防御性阵型——圆阵的一种变体。《三国演义》中陆逊被困八阵图的描写并非史实,实际上北方曹魏方向才是蜀汉的对外防御的重心。当时,魏蜀对峙在秦岭、陇右一带,山地为主要作战地形,基于秦、陇的特殊地形,诸葛亮将原用于平原地带的古八阵进行改造,变成适用于山地布阵的八阵图。为了弥补阵

一、八阵图的起源

杜甫在《八阵图》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在诗圣看来,八阵图是诸葛亮的成名之作。实际上,诸葛亮有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多项发明,而八阵图使这些发明得以集中亮相。《三国志》记载: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史书中虽提到八阵图的存在,却无详细说明,八阵图失传后,后人根据残存的阵法言论和当年的练兵遗迹,推演而成今天所了解的八阵图,包括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八阵图是古代阵法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历代所推崇。《唐李问对》记载:

“臣所本诸葛亮八阵法也。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1)

阵法是伴随早期国家形成而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不同兵种排列的兵力部署图,这就是早期的阵法。阵法由最初的三阵,发展为五阵,后又演化出八阵。《孙膑兵法》的《八阵》篇,最早出现“八阵”之名,并为后世沿用。

八阵图并不是诸葛亮首创,最早的《八阵兵法图》,相传为黄帝与其大将风后所创,后经姜尚、田穰苴、管仲、孙武等历代兵家的改进,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其升级为2.0版本。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2)

二、八阵图的战术背景

阵法的选择要考虑自身兵种优势,也要与敌我形势和地形条件相适应。诸葛亮推演此阵法,是魏强蜀弱和山地作战背景下的产物,八阵以步兵为主,由弓弩手、长枪兵、刀盾兵等兵种相互配合,并辅以车、鹿角、陷马坑等障碍物,主要用于防御骑兵,是防御性阵型——圆阵的一种变体。

《三国演义》中陆逊被困八阵图的描写并非史实,实际上北方曹魏方向才是蜀汉的对外防御的重心。当时,魏蜀对峙在秦岭、陇右一带,山地为主要作战地形,基于秦、陇的特殊地形,诸葛亮将原用于平原地带的古八阵进行改造,变成适用于山地布阵的八阵图。为了弥补阵法切换带来的不兼容问题,诸葛亮打了很多补丁,体现在其阵法的变化当中,并融入实战。

同时,为了减少两军实力差距对作战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蜀军抛射兵器的威力,诸葛亮将自主研发的诸葛连弩,升级为名为“元戎”的新式连弩,可以“一弩十矢俱发”,给予敌方饱和式攻击,增强了对骑兵的杀伤力,从而扬长避短,一招制敌。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3)

三、八阵图的布阵原则

1、厚外薄中

八阵图按照“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的方式,指挥者所在的中军大阵位于中央,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边八阵各由六个小阵组成,主要兵力配置在外围,中央兵力少而精,形成互相协同、互为犄角的“厚外薄中”布局。在具体实战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中央的指挥者负责调配整个阵型的力量部署,维持阵型的平衡。

2、奇正离合

八阵图由四正四奇的八阵组成,“正”是指常规战法,“奇”是指非常规战法。作战时,正兵与奇兵相互依托、临机制变,使敌方无法分辨正兵与奇兵,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指挥者在对外配置兵力时,要同时确保他们彼此的联系,做到“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能够在整体上相互支援。

3、侧重防御

八阵图是一个侧重防御的阵法,诸葛亮历次北伐皆能全身而退,正是八阵图侧重防御原则的有力体现。诸葛亮用兵一向立足为稳,坚持“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指导思想,稳扎稳打,绝不轻易冒险出击,较好地保全了处于弱势的蜀军。他曾说“八阵既成,至今行师,庶不覆败矣”,说明八阵图虽然是用于进攻,但却是防御性进攻阵法,确保不败是第一位的。这既源于诸葛亮用兵的谨慎,也是与魏强蜀弱的现实条件相适应的。

4、兵种协同

八阵图为步兵(含弓弩兵)、车兵、骑兵等合编而成的,弓弩兵、长枪兵、刀盾兵交错配置在阵中,阵的外围布置鹿角等障碍物,并部署二十四阵骑兵于阵后,行则居前,止则居后。此外,由于步兵(含弓弩兵)的自我防护能力弱,容易遭受北方骑兵的快速突击,诸葛亮以车为掩蔽物,作为蜀军的防护,作遮蔽之用的车正是诸葛亮所发明的适用于崎岖蜀道的木牛流马。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4)

四、八阵图的实战运用

战斗开始后,当敌骑发起攻击时,阵中的弓弩兵首先向远处发射劲弩,当敌骑冲至数百米距离时,阵中的弓弩兵快速发射“元戎”连弩。

当敌骑冲至阵前时,长枪兵使用特制的竹枪击刺敌骑,当敌骑冲入阵内时,阵中的步兵以各种短兵器搏击敌人。

同时,骑兵从两侧迂回到敌骑侧翼和背面,实施侧击和围击,当敌骑撤退时,骑兵可进行追击或截击。

如遇山地遭遇战,面临骑兵左右夹击时,步兵从行进转入防御,把车部置在阵外,排成锯齿状,阻挡其冲击。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5)

五、怎样评价八阵图

诸葛亮“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的布阵,加之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的使用,使八阵图成为一套集团化作战的阵法,相当于将原来的2维布阵拓展为2.5维,进入阵中的敌军遭受的是多层次、立体式的“降维打击”,这在尚无空中力量参与的古代战争中,无疑是一个创举。

八阵图属于防御性阵型,布局四平八稳,没有明显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相邻的阵可以给予支援,有效地削弱了曹魏骑兵的冲击力。

八阵图投入大量兵力构筑防御阵势,导致进攻能力不足,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骑兵力量薄弱,战术单一,只能在防守反击中发挥有限作用。此外,“进无速奔,退无遽走”的战术安排,造成其快速机动能力不强,容易贻误战机。

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如何排兵布阵的)(6)

诸葛亮数次北伐,虽从未倾覆,却也无大的斩获,这与八阵图战术的使用不无关系。他又何尝不想出奇制胜,只是对他而言,在兴复汉室理想的背后是魏蜀实力的巨大差距,难怪杜甫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