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水临摹图(枯山水百图详解)
八大山水临摹图(枯山水百图详解)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石头则可寓意大山、岛屿等等。京都禅院庭园数不胜数,如南禅寺、龙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为主,于看似单调之白砂上,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同的平行线条,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 枯山水庭)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金剛峯寺 石庭 )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
【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金剛峯寺 石庭 )
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
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白砂的曲线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
石头则可寓意大山、岛屿等等。京都禅院庭园数不胜数,如南禅寺、龙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为主,于看似单调之白砂上,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同的平行线条,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 枯山水庭)
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
蜿蜒之处,则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其后,“水中”浮现的是石块,则寓意岛屿、山石,它们是由沙石所构成的水流。(樱花时节的高台寺枯山水庭 ,巨大的漩涡。)漩涡表示大宇宙。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通过表现水流之感来阐述道理,是欣赏枯山水的妙趣。
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東福寺 龍吟庵)
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在白沙上绘出几何图案,是禅寺每日清晨的工作,这种沙纹,其实代表着水。在白沙上描绘出沙纹,看起来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枯山水,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水,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
而白砂之上一经画线,往往保持多时,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心灵的享受,却不准人徘徊践踏的。在功用性质上,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故为“拒人”之庭园。
建仁寺 大雄苑。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禅寺。该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由源赖家创建寺院。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当时的年号,山号为东山。寺内殿堂是模仿中国的百丈山而修建。
建仁寺在名为“方丈”(注:方丈,指禅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筑)的正殿前,点缀着枯山水庭园。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园,宽30米,纵深约为15米,在此空间中,布有十五块自然石,此外,白沙满目。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此处的枯山水,环绕方丈正殿,建筑物后面的细长庭园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其右侧有个三层瀑布,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缓缓流向京都,船型石块代表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
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 原为德大寺家别墅 ,宝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禅寺, 应仁之乱中一度被烧毁,于1499年重建,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遗产。
龙安寺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东西走向 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放置怪异,据说不管从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龙安寺方丈庭枯山水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龙安寺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春天的龙安寺枯山水庭樱树婆娑,花枝入墙。围起石庭的矮墙由土砌成, 为禅意的体现, 土墙的泥混有菜籽油,时间久了慢慢渗出,形成独特的纹理, 似乎颇有历史的厚重和现世的美好。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金福寺枯山水庭 konpuku-ji。京都北郊的金福寺,属临济宗南禅寺派,庭园东侧有一间很小的草庵,仿千利休茶室而筑,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时曾在此短暂居留,故而又名芭蕉庵。与谢芜村敬慕芭蕉,在此招引门生吟诗作句,将金福寺当成复兴蕉风的中心。
芜村殁后在金福寺内的小山丘上,与芭蕉庵两两相对。看见这只或是晒肚皮或是散步的猫咪了吗?这是寺里养的一只三花猫,性情温顺,与人很亲近,常绕膝不去。大概也只有它可以踏足枯山水纹路,留下猫爪印。
与猫结缘的金福寺枯山水庭。也许是这只猫咪在枯山水庭守护着逝去的前人。
金福寺枯山水
东福寺建于嘉祯2(1236)年,共有25院,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东福寺取奈良东 大寺和兴福寺的头两字为名,称为东福寺。东福寺体现了禅宗建筑风格,寺内的东西南北建有风格迥异的方丈庭园,其中以北庭最为著名。(東福寺方丈南庭)
东福寺方丈庭园由日本造园大师重森三玲于1938年建造(东福寺于明治时代初期遭火灾,烧毁了佛殿、法堂、方丈等建筑,方丈庭园于1939年重建)它是在东福寺自镰仓时代建立以来的庭园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抽象艺术的结构而营造成的一个枯山水式禅院庭园。(東福寺方丈南庭)
与其他禅寺的庭园不同之处在于,东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园。据说,它们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所谓八相,指的是释迦牟尼出现在这个世界以来,对众生显示的八种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和入灭,(東福寺方丈南庭)
象征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的四仙岛巨石,刷出沧海波纹的白沙象征八海, 亭西植有青苔假山。在白砂和石头的組合下,产生水阔天长、青山永在的宏观竟境,这就是枯山水的精髓。(東福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园既以北宗山水墨画之山水图为基本精神,故其表现力求雄浑苍劲,如大仙院方丈东庭的枯山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为青石,作者意图表现北宗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于此可见。(東福寺 方丈 八相の庭 南庭)
沙中矗立瀛洲、方丈、蓬莱和壶梁诸岛,一座五山立于庭西。以大小形状各异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纵横罗列,构成蓬莱山水之画面,间植树木,更以白砂设泉流,而构架石桥,于是方丈之庭中,俨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图呈现眼前,其创作之魄力,有更甚于水墨画者。(東福寺方丈南庭)
南院西边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现人间仙境。(東福寺方丈南庭)
方丈庭园(八相之庭)1890年重建 昭和时代的造园家重森三玲用镰仓时期手法设计, 东南西
北四个小庭院环绕的庭院为东福寺独有 ,八个主题溯源佛教八相,此为东庭 “北斗七星”(方丈東庭 北斗七星の庭 - 東福寺 / Tofuku-ji Temple)
东面的庭园是北斗七星,爬梳整齐的白沙中放置着几块圆柱形石头,形成北斗七星,高低不一的石块表现了一个小宇宙空间。这些柱石是东福寺内其他建筑物残留下来的,用得非常巧妙。(東福寺:北斗七星の庭)
重森三玲被称为日本庭园的革新者,他的理论成果和设计作品在日本园林界的深远影响。1939年他设计完成了第一项杰作——东福寺方丈庭园,在其之后的生涯中,他完成了240个园林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东福寺龙吟庵、光明院庭园、松尾大社松风苑庭园等园林。
芬陀院是东福寺的分寺之一。是元享年间(1321~24年),从事关白(天皇的辅佐)职务的一条经通氏为了祭祀自己父亲而创建的寺院。后来由于火灾等而衰退,在元禄年间(1688~1704年)由天皇的近身一条兼辉进行了重建。(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宝历五年(1755)火灾后移建桃园皇后御所的一幢建筑内。庭园是由室町时代画圣雪舟等杨禅师(1420~1506)于宽正、应仁年间(1460~1468)应关白一条兼良之约而入住此院时筑造的。园废后由重森三玲于昭和12年(1937)修复。(雪舟寺)
该园为禅宗枯山水式,其龟鹤两岛也是日本最早实例,并以鹤岛为中心。两岛浮现于青苔坪之上,与山口市的常荣寺庭园相近,为雪舟匠心所致。
另外,院内还有可以饮茶的「惠观堂」,是在江户时代被叫做「茶关白」的一条惠观氏,因为每当到东福寺进行参拜的时候,都要饮茶而兴建了「图南亭」,惠观堂就是由图南亭改建而来的。(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東福寺 龍吟庵。龙吟庵方丈是日本最早的方丈,1964年重森三玲主持修复,园名敬爱庭,一种说法是,主庭以雁起海洋为主题,用黑白两种沙子构成波浪图案,主石象征大雁展翅,栩栩如生。
龙吟庵内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围绕方丈室的东、西、南三面枯山水庭园,三庭都表现了博大精深的禅法境界,亦为造园天才重森三玲之杰作,建成于1964年(昭和39年)。
另一说法,主题表现龙乘青云从海面跃出升天的过程。以中间的巨石喻龙身,黑白细石喻云海,以远处的竹篱喻闪电,混凝土形成的几何曲线在图面上区分出青云与白水 形成了明确的线条对比与色彩。
石块排列成巨龙,从沧海腾空飞入云中,若隐若现,白砂如海,黑砂如云,闪电划过竹篱。 伫立庭前,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这石头,仿佛是龙头上的犄角露出海面。
龙身过处,掀起巨浪。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观之此庭,褐砂有如人生之海,青石宛若游龙浮潜,浮游而回望,首尾应和。不过其实,这里是以国师童年时代的故事为主题的,九块点石,中间一块横石将其余八块分为两组追逃石阵,好像是正在追逐玩耍的孩童。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
灵云院是桃山时代明德元年(1390)由岐阳方秀禅师所创,又称为不二庵,后来藩主细川忠利之子 拜此院第七代住持湘雪守沅为师, 由细川家捐石造园,名九山八海庭。(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方丈前庭中间白沙象征佛教八海,海中有象征须弥山的遗爱石,生垣之下为起伏的土坡岗峦,遍覆青苔,象征九山。白沙延伸至方丈侧面变窄,辅以黄沙,两种沙之间泾渭分明,象征人世间清浊两道。(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一轮轮的水波仿佛在动。这可能就是日本庭院枯山水设计的用意:动既是静。(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仿佛天上的云彩,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显然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和打理。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最可能表现在白砂之余白意义者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园,此庭面积约数百坪,分为南庭与东庭两部分。
大徳寺 龍源院 。系寺院内庭,只有数席大小的空间,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珑,布置均衡,在白砂之海上搭配的龟鹤造型的蓬莱式庭院,一只贪婪的乌龟如何想逆流时间的大海抵达蓬莱最终永远拥有青春。周围白砂,则扫出细密之平行直线条。此石庭简单而精致。
最可能表现在白砂之余白意义者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园,此庭面积约数百坪,分为南庭与东庭两部分。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约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仅于东南隅设枯泉石一组,于庭中偏右处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个庭园予人的印象为洁净晶莹之白。白砂之上,以东南之石组与右侧之青石为中心,用平行之线条划出清晰纹路;近石之处,随石形转折,其余部分则舍变化而求简单,仅自左至右,扫出平行线条。由于砂石之白色与帚痕之直线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旷苍劲,而睇(原文为目 帝)视愈久,愈觉此庭无物之胜有物。
龙源院作为大德寺的分寺之一,是大德寺南派的主寺院。1502年由东溪宗牧作为开山祖修建,现在的方丈室、玄关和正门均为当年的建筑,而其中的方丈室更是大德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呈现了禅宗的典型格局。方丈室的南、东、北分别有有三处情趣各异的庭院,北侧为龙吟庭。
大德寺龙源院枯山水庭。
坐着观看大德寺龙源院枯山水庭,体会这静穆的一刻。
龙源院南庭
由一滴水使人联想大海的壮阔。
龙源院东庭东滴壶,据说是日本枯山水最小的庭园。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宽广之庭园,除庭中一角设山石一组外,其余一大片皆为白砂。扫出粗壮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线条,由于线条与线条之间隔较宽,故整体上造成波浪壮阔的景观,使人面对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动。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
京都大德寺瑞峰院
大德寺高桐院,这座被称之為“楓之庭”的枯山水庭園。
大德寺高桐院。高桐院本堂南面的庭园仅仅是一块连成一片的苔地,和座落在苔地之中的一个悄无声息的石灯笼,除此之外别无它物,没有白砂,没有岩石。可这的确是个大有意境的枯山水庭园。
高台寺属于日本名刹,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位於京都市西方的高台寺,与著名的清水寺相邻不远,是祭祀丰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的古寺,造型宏伟壮丽;奉祀丰臣秀吉与北政所的灵屋室内以大量桃山时期的莴绘装饰,使高台寺又被称为莴绘之寺。(高台寺 方丈庭院)
高台寺 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樱花时节的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高台寺一庭院内有一条用瓦片搭成的长龙。(高台寺 龍の庭園)
樱花时节的高台寺丈庭院 枯山水庭
圓徳院 枯山水。圆德院和高台寺位于京都市东山的灵山之麓,圆德院是桃山时代庆长10年
(1605)北政所1548-1624)出家修行之所,高台寺是北政所次年(1606)为丈夫丰臣秀吉所建寺院。